浅谈微电影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电影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讲座、微电影、微公益、微感动……“微”事物如雨后春笋悄悄进入我们的生活,一不留神我们已经置身于一个无“微”不至的“微时代”。微而不卑,草根明星登上星光舞台,微薄之力铸就爱的奇迹,微现象折射时代风云,微言行影响社会人生……我们的作文教学当然不能无视社会的变化,而应该与时俱进。如何将这些“微元素”融入作文教学,也应该是当前作文教学思考的范围。本文就“微电影”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知微知彰:认识微电影 百度百科是这样定义的:微电影(Short Film/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长”“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但随着专业机构的介入,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渐渐登堂入室,上升到电影的层次。 二、见微知著:微电影与作文教学的结合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考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准。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贯彻,浙江省教研室对中考作文评价方式的改变,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但这种重要却与实际的作文教学环境形成严重的落差。大多数语文老师面对作文教学束手无策,只好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虽然书店里有铺天盖地的作文选和名师们自创的各种作文教学流派的书籍,但教师若要将其运用于作文教学之中,仍有难度。理论界的无序和教材编排的无序无疑加重了教师教学作文的困难。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创设写作课程。微电影与作文教学的结合正是在这样背景下的产物。 那么,微电影与作文教学之间应如何取长补短呢? (一)作文教学的痼疾 一是套路陈旧。忙碌的日常教学使许多一线教师无暇探索适合新时代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的理念及策略过于陈旧和机械。有人这样概括当前语文教师的三种写作教学课: 第一种,题目加范文——你看人家把这个题目写得多么好,你学吧! 第二种,情境的创设——给你提供了情境,你现在该有东西写了,你写吧! 第三种,技法的讲解——你明白了好文章的技法,你用吧! 这三种课型自然都有其可圈可点的地方,只是如果固化为一种不变的模式,作文便也失去了生命力。不管是给学生提供范文、提供情境,还是提供技法,很大程度上都体现了老师的“包办”思想。这样,学生的思路就陷入教师设计的框框之中,产生心理依赖,无形中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其独立作文能力和写作信心将受到抑制。由此,“浙江省初中语文教学建议”对作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注意与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有机衔接,放手让学生独立写作,尽量少干预,不说教。要关注学生写作的投入状态,尊重学生作文的语言个性,必要时给予指导和督促。 二是体式单一。王荣生先生在《作文教学为什么“俗招”盛行》一文中提到,只要翻一翻中小学生的“优秀作文”,看一看历年中考和高考的作文题,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我国语文课程里学生在学、在写、在考的文章,是“文学性的散文”。王荣生先生指出了这种“文学性散文”的不可教性,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最终因指向中考、高考的最后一篇作文,不得不创生出五花八门的“俗招”来进行平时的训练。这种单一体式的最终指向,使得作文教学不必拓展更宽的思路,也不必进行螺旋式上升的层级研究,一个作文题就可以让初中生在三年的学习中反复操练,这样的作文教学,其结果可想而知。 三是评价粗糙。对于学生完成的作文,缺少一种合理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评价方式多以教师的单向打分和评语为主,而教师的评价标准主要依据的就是中考“优秀作文”(“散文”的文学性,简单归结到语言上的“好词好句”;结构上的巧妙,简单归结到对开头和结尾的重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往往没有机会参与评价。写作后的评价尚且如此,更遑论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实时评价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强调要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这三个方面作用于学生,就产生如下现象: 1.大部分学生对作文兴趣不大 教师一路“命题”到底,学生只能无奈地被动接受。作文本是一种自主的表达,实际教学中学生却成了机械训练的对象。据有关学校的抽样调查显示,只有22.65%的学生对作文感兴趣,50%左右的学生惧怕作文。如何将学生从这种惧怕心理中解放出来是迫在眉睫的事。 2.作文内容游离于学生生活之外 受相对固定体式的作文考题及单一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大可不必费神挖掘自身丰富的素材,因为不管是老师的“俗招”还是实际的效果都表明,确实可以“一招制胜”。一篇文章通过改头换面就能灵活运用于各种相关主题的作文之中。有的教师甚至鼓励学生背诵几篇“优秀作文”备用即可。 3.情感体验得不到有效唤醒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了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学生虽然学业繁忙,课业负担沉重,每周的生活多以学校的学习生活为主,但是学生所能感知到的社会生活仍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缺少的是有效地触发和教师有意识地唤醒。 (二)微电影的优势 微电影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恰好弥补了当下作文教学存在的不足。 1.微电影吸引学生登堂入室 电影艺术,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电影之所以能成为七大艺术之一,是因为它有着它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它的直观性、逼真性、通俗性是它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它是声、色、光、影的完美集合。微电影,更以其“具体而微”的特点,既适合在这个读图时代成长的学生,又能灵活运用于作文教学中。用微电影吸引学生登入作文的殿堂,真是非常好的路径。它可供选择的内容实在太多,从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到国人自拍的各种类型微电影,不难找到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的好片子。电影中,你可以看到那些在你面前真情流露的人物形象;电影中,人们历尽艰辛实现了最美好的追求;电影中,受伤的心灵得到了最真挚的抚慰……同欢愉,共悲凄,在短小的时空里,抽身现实,进入一个想象的世界,这与我们用文字表达生活有异曲同工之妙。 2.微电影激发学生真实体验 我们都知道“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很显然“心声”“情动”就是作文的原点。以应试学习为主的学校生活,学生每天应付各种文字、数字、公式,各科各门的不间断考试,学生的情感触角被悄悄磨平,心灵变得浮躁,对周遭的人事也少了一丝应有的敏感。 如何激活他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写出既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又有灵动气息的文字来?我找到了《希望树》——这是中国第一部根据中国达人秀人气选手刘寅的亲身经历改编的感恩公益微电影,讲述的是支教老师刘寅来到云南的偏远地区支教的故事。他的到来为这些大山里的贫困孩子带来了希望,他和孩子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义务支教的三年里,刘寅没有工资,甚至靠朋友支助生活,在酒吧卖唱、卖CD,只为给孩子买肉吃。登上了中国达人秀舞台的刘寅不为自己,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大山里的孩子,能让自己多卖一些碟,为学生买更多的肉。 微电影播放完后,学生们被片中孩子们的纯真质朴所感动,有很多学生甚至落下了眼泪。这就是电影的力量,情感的力量。课后,我让学生写下自己最真切的观影感受(没有任何指导),有的学生写了《榜样的力量》,有的学生写了《孩子们的希望》,有的学生写了《开花的希望树》……这些文字也许还略显稚嫩,但却是真实自然的。 3.微电影丰富学生作文素材 微电影内容博杂,主题丰富。如《红豆花开》,立意新颖,选择的题材富有时代感,通过一个小故事反映一种大生活,最后自然回扣和谐幸福的主题,无形中传达了一种正能量;《第三次拥抱》是一部关于流浪狗题材的微电影,通过不停地切换人和狗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导演用独特的镜头把那些令人感动的瞬间娓娓道来,这部非常有爱的微电影给冷漠的人心带来一丝丝温暖。学生在观看微电影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视觉上的享受和内在的情感体验,更为以后的作文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如写“爱”的文章,不仅可以写父母对我们的爱,也可写像微电影《交易》中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如何用自己娇小的身体支撑起对母亲的关爱。而在写作体式上,既可以写观影感受,也可以写鉴赏文字;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想像情节……这是体式素材的积累。 三、听微决疑:微电影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建立微影库,随时调用 网络上的微电影类型繁多,鱼目混杂,当把微电影用于作文教学时,必须进行合理的筛选,选择那些内容健康,思想上进,能传递“正能量”的影片,如公益微电影《交易》《希望树》《空巢老人》《等你回家》《妈妈的一封信》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为了教学的方便,平时要多关注微电影动态,并注意收集积累相关微电影。分门别类建立微影库,以供作文教学时随时调用。我已经建立的文件夹有“历届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最感人的微电影”“最搞笑的微电影”“最具讽刺意味的微电影”“最青春的微电影”等。此外,微电影虽是“微时”,但受课堂教学的局限,时间以3至10分钟为宜。 (二)开发微课程,综合运用 当选择好微电影后,如何巧妙地根据微电影的主题、内容、表现手法等与作文训练点相结合,是我们思考的关键。在实践中我们参照优秀教师已有的一些课例,利用微电影设计了一系列的作文课型,如最易操作的“观影记录课”,让学生变换叙述角度将影像故事用文字表达出来;“影评课”让学生看电影谈感受,角度既可鉴赏评析电影艺术,也可由内容主题生发感想看法;还有利用“微电影”进行作文点的训练,如“细节”“抒情”“倒叙”“留白”“伏笔”“烘托”等,平时这些抽象的术语,我们怎么讲都讲不清楚,利用好的微电影都可以迎刃而解。 郭初阳老师的《鸟瞰写作》一课,就是利用微电影进行作文教学的比较典型的课例,这里简述如下: 1.看动漫片《for the birds》2分09秒 师:讲了什么故事? 师:用一句话概括故事。 师:更为简洁地概括故事。 生:大鸟啄小鸟的故事。 2.师用PPT细理故事 大鸟 小鸟们 3.再看动漫片,添两字词语(动漫片剪掉结尾即大鸟倒悬后的故事) 师生交流完成任务。 大鸟 小鸟们 招呼——疑惑 模仿 嘲笑 亲近——疏远 降落——生气 讨厌 靠近 攻击 4.根据动漫的要素与线索,续写一个精妙的结尾(40字以内) 三位学生朗读所写的结尾。老师播放动漫片的结尾。 师:请你点评动漫片结尾。 生:有趣又有道理。 师:鸟们停落的电线是有弹性的。啄落大鸟的同时,反弹的电线使小鸟们落下一地鸟毛,羞愧难当。最后到底怎么样了呢?有人说这是一个社会学的典型案例,你可否通过本片来分析某个社会现象?请同学们看课前分发的讲义《从“荣耀的刷墙手”看“体验经济”》。 5.筛选并圈画讲义中的关键句 仿“从‘荣耀的刷墙手’看‘体验经济’”拟题—— 从《for the birds》看—— 师:请补写标题,要求有具体指向。 生:从《for the birds》看霸权主义; 从《for the birds》看人与自然; 从《for the birds》看欺侮者的下场; 从《for the birds》看偷鸡蚀米…… 师:就标题同桌交流想法,点评,提意见。 师:交流后写200字短文,针对社会问题的评价。 6.10分钟左右后,6人小组推荐一篇短文并展示 生:从《for the birds》看“自以为是”的思想。 生:从《for the birds》看统治关系。 生:从《for the birds》看“人与自然”。 7.布置作业:给《for the birds》译名 利用微电影激活略显沉寂的作文教学已得到实践的印证,如何开发出更多更有效的课型,仍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之中。 (三)创作微电影,学以致用 微电影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用来训练各种程度的学生,可以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可以用来训练学生必须掌握的写作技法。当进行了一系列的微电影写作课后,学生对微电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如何往前更进一步?是不是可以通过师生合作来创作微电影?有没有支撑的理据?我们作了一点小小的尝试:(1)续写剧本。从网上下载校园微电影剧本,按照原有风格,续写一个场景。(2)改写剧本。改变情节发展流向,改写剧本。(3)根据主题情境合作创作剧本。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根据自己创作的剧本拍摄微电影也未尝不可,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提高的也许就不仅仅是写作能力了。 “微”,是微小、细小、细微、轻微,微电影作用于作文教学的功效也将由“微”而变,“微”露头角。微缩胶卷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_微电影论文
微缩胶卷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_微电影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