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使用手机状况的统计分析
贾海娟 马安多 王慧雪
白城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吉林白城 137000
摘 要: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手机对人们生活影响很大,人们使用手机用途越来越广泛。本文对人们使用手机状况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以及对不同人群使用手机的差异分析,得出手机用途主要因子概括为消遣娱乐、讯息和时间指导。手机的一些用途在年龄上、性别上也存在差异。
关键词: 手机;影响;因子
随着网络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功能逐渐强大,手机不仅可以通话还可以上网聊天、购物、支付、照相、游戏、看视频等等,这使得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手机对人们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手机对人们的影响,国内外有一些研究,研究较多的是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尤其以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还有一些研究大学生使用手机状况。而对于普通人们使用手机状况分析较少,本文研究普通大众使用手机的状况,主要从用手机用途项目做统计分析。
1 研究方法
首先,根据网上已有问卷数据,在2015-2016年时人们拥有手机的比例已经非常高,随着发展可以认为现在成年人使用手机比例达到百分之百,中学生小学生虽然没有都拥有手机,但都经常接触手机,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接触过手机。这些都足以表明手机使用的普及。所以调查问卷不设用不用手机的问题,设计手机用途方面的问题。问卷含有性别、年龄和手机使用时长、手机通话、QQ或微信聊天等用途项目的设置,这些项目的选项均可以以数值表示。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83份,问卷男女比例近似为1:2,年龄范围在20—56岁。
2 结果分析
2.1 手机使用时间分析
手机开机时间上,近97%的样本每天开机时间超过12小时,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比例如图所示。
想象假期是工作间隙里大脑休息的最佳方式之一。只是打开地图,浏览一下目标城市的空间或比较一下机票旅馆的价格,就好像闻到了度假的空气。度假要到别处去,这是一种不需要理由的认定。反而是留下来,留在家里,才需要解释,需要自辩。也许是因为家每天都在那里,每天都一样,每天都等着自己开门,换鞋,换上软和宽松的衣服,往沙发里一下沉下去。别处则样样不同:从公交车的涂装到人行道地砖的花样,从面条的粗细到街猫的身材。到别处去转一圈,其实是让人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日常生活。即使是阿Q,也会主动地对煎鱼该加切细的葱丝还是半寸长的葱叶做出识别与分辨,需要时便是论争的武器。
说明:A使用手机时间少于1小时;B使用手机时间1—2小时;C使用手机时间3—4小时;D使用手机时间4—5小时;E使用手机时间在5小时以上。
由此可见,人们每天使用低于1小时的非常少,不到1%,而超过5小时的比例接近50%,说明有近一半的人在每天长时间使用手机。
2.2 手机用途的分析
对手机使用用途的13个项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提取主成分时限定特征根大于1,并进行方差旋转。前三个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66.20%,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及因子命名见如下结果:
三个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分别为:45.24%,56.67%,66.20%。由此可见,手机的用途可以由这三个因子来表示,这说明人们对手机的使用主要在消遣娱乐、讯息、时间指导三个大方面。
乌其拉图通过对比分析指出,就宗教思想而言,《波斯古经》显然对《江格尔》曾产生过影响。这一研究成果对我们的启发则是,影响蒙古史诗的外来宗教是否仅限于藏传佛教?在分析蒙古史诗宗教思想中矛盾抵牾的现象时,是否可以无视这种复杂性而得出“非萨满教即佛教”的结论呢?
高碳天然气捕集技术:以松南高碳天然气分离捕集装置为代表,采用MDEA胺法脱碳工艺,将松南高碳气田(二氧化碳含量23%)中的二氧化碳捕集分离,生产清洁天然气,年处理能力达50万吨。
2.3 不同人群使用手机的差异分析
首先,对年龄在手机用途上的差异做了分析。经研究发现,手机使用时间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少;用t检验法,得出项目X5、X6、X7、X12在老年人(50岁以上)和青年人(20—35岁)两个群体差异显著。其次,对男女在手机用途上的差异做了分析,经分析,男女在项目X2、X4、X6上差异显著,女性经常聊天、照相的频率高于男性,而男性经常玩游戏的频率高于女性。
3 结论
手机的普及、网络的发展使得手机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本文分析认为,越年轻的人越离不开手机,以后手机将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通过对手机用途的分析,得出手机用途可以概括为三大因子,目前可以认为手机主要在消遣娱乐、讯息、时间指导三个方面影响着人们,老年人和年轻、男性和女性在使用手机上存在一些差异。近一两来,手机也融入到了人们的工作、学习中,对工作、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人们使用手机的状况也是在变化,还可以进一步探索。人们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手机用途越来越广泛,我们应该善于利用手机、合理使用手机,使手机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付桂芳,李歆瑶,徐柱焜,韦宪军.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的调查研究[J].高教学刊,2016,1(65-68).
[2]韩登亮,齐志斐.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心理学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5,22(12).
[3]高惠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265-318).
项目: 本文系2017年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手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7117)
作者简介: 贾海娟(1980-),女,汉族,吉林白城人,硕士,白城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概率统计。
标签:手机论文; 影响论文; 因子论文; 白城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