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基本建设增多以及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愈发明显。因此,土地整治工作成了必然。
关键词:土地整治;水土保持;意义
1土地整治对水土保持的意义
第一,农业水土工程对水土保持的意义。通过土地整治中各项农业水土工程的实施,可以实现节约水资源、降低水能损耗的目标,有利于区域水资源的保持与分配。(1)山沟治理工程能有效减少水土泥沙含量,对山洪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具有防御作用。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以及各种淤地坝、拦砂坝等,既减少了径流的泥沙含量,可以有效减少洪水灾害,又可以对基本农田进行保护。(2)山坡治理工程的设施,能改变局部地形,进而提高土壤的蓄水、含水量。排水设施和支撑性建筑的修建,可以解决水流速度过快、水流过量而引发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灾害,有利于水流下渗以增加土壤的蓄水量,提高土壤的湿度。(3)小型水利工程中的引洪灌地、小型蓄水塘坝、引水上山设施、小型水库等,能起到拦截坡地径流等水土保护作用,提高土壤的含水蓄水量。(4)农业种植结构和灌溉方式的改变,有助于提高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发挥水土保持的最大效能。例如高横条间栽技术、植物种植种类的特定选择等,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风能力和保持水土能力;灌溉方式改为滴灌式,不仅能扩大灌溉面积,便于农作管理,而且也能起到节约水资源和水能的作用。
第二,农田防护林工程对水土保持的意义。增加值被是土地整治项目的重要内容,通过防护林的种植,一方面对农田的防风沙、保护沟堤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另一方面,防护林的增加,对于区域水土保持意义重大。(1)土地整治项目中广泛营造和保护人工植被,利用植被对土壤水分的蓄纳作用,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留住更多雨水,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2)土地整治中的土地平整等工程,通过在鱼鳞坑、水平梯田植树造林,能有效发挥水土保持的作用。(3)在山坡地表种植树木草皮,在陡坡山顶密植树木,能对地表起到较好的加固作用,降低山洪和滑坡等危害,减少降水径流的快速流失。总之,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不仅能优化项目当地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而且能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在大的格局上降低了水土流失的风险。
2土地整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的农村,土地资源是稀缺资源,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人均土地拥有量低,土地分布不均匀,土地资源不丰富,环境破坏极其严重。对于环境条件不好的土地,例如,缺乏水资源、缺少阳光照射、土地面积小等情况,在这些地方管理土地是十分困难的。同时,我国人口不断增加,人类活动需要动用部分耕地为非种植性质土地,耕地面积大大减少,耕地开发呈现混乱现象,我国耕地不足以支撑人口的增长,导致农村土地管理质量下降,不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农村人口大量迁移至城镇地区,导致许多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严重,可作为劳动力的人口缺失,耕地浪费闲置现象严重,不利于耕地的经济效益发展。所以,我国应该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管理改革政策,对耕地进行保护和号召大家节约用地,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只有解决好土地这一项基础性问题,我们才可以发展其他行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土地整治未来展望分析
3.1城乡土地利用关系趋于平衡发展
城乡土地利用关系趋于平衡发展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要想使二者达到真正的平衡关系,最根本的措施还是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尽力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当城乡之间不再存在巨大的经济文化差异时,土地利用情况自然会逐渐趋于平衡。许多农村地区都存在着外出务工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村地区土地包括住宅与耕地的大量荒废,并且有许多人都出于老一辈人的要求或是其自身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而对居住地和住宅过于重视。同时,再加之城市与农村地区房价上的巨大差异以及建设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就会有许多人选择在城市积攒足够的资产后再回到老家来建设住宅,但在施工完成后却不居住,而是继续回到城市务工,使其闲置,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这样一来难免会形成大面积土地资源的浪费,要想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一方面需要对其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调整,这是一个长期的、逐渐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另一方面是通过一些政策手段来进行调节,如提高农村待遇、加大投资建设、吸引人才回流等,以此来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的发展。此外,可与房屋主人进行沟通,对其闲置和废弃的住宅进行再利用等。以上提到的例子只是其中的一小方面,但总而言之就是要通过政策方面的手段与思想方面的影响来逐步对农村经济进行建设,促进其发展,缩小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并逐渐渗透土地整改手段,最终使二者平衡发展。
3.2公众参与程度得到提高
虽然当前的公众参与程度较低,但相信在未来这一方面一定会得到改善,参与程度必定会得到提高。要想提高公众参与程度,那么就少不了对土地整改的宣传以及一些必要的引导性手段。首先,在宣传时,不仅要将侧重点放在土地荒废和土地使用混乱对国家的影响上,还要使农民能将土地整改当成是自己的事情,要对此件事情形成关注,这样才能为提高其参与程度打下基础。其次,必要时实行一些具有引导性的手段。部分偏远地区的农民文化素质是偏低的,他们对许多事情都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对国家法律也缺乏足够的敬畏心理,而这种现象就很有可能会使其不愿积极主动地配合一些法令的实施,仅依靠自身的话,许多村民都认识不到他们这种错误行为的危害性。在面对这种状况时,就需要相关部门出台引导性的措施来对其进行干预,若是仅依靠其自觉性的话,是难以进行调整的。在土地整治过程当中,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必须要进行干预,引导村民意识觉醒,引起他们对法律、政策、土地管理手段的重视,否则难以取得应有效果。在出台政策时,除了要关注政策的执行效果之外,还要考虑政策的引导性,更多地关注政策对有关村民的切实影响,最好能做到在不损坏村民切实利益的同时还能提高土地管理效率。同时,为增强引导性,部分政策在落实时,可以安排一些人员主动响应政策号召,从而对其他人员进行影响。
结语
防治水土流失是土地整治项目的重要内容,在土地整治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土地整治对水土保持的不利影响和意义,扬长避短,认清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要点、总结出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案,以促进区域间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文涛.强化监管,为土地整治改革创新保驾护航[J].中国土地,2017(11):33-36.
[2]李雪珍,赵中秋,原野,王翔.生态化土地整治研究[J].中国矿业,2017,26(S1):138-141.
[3]王军,钟莉娜.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问题及发展建议[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05):308-314.
[4]马朋,张瑞芳.水土保持设施验收阶段的水土保持效果评价探讨[J].浙江水利科技,2015,43(05):73-75.
论文作者:田文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土地论文; 水土保持论文; 耕地论文; 政策论文; 农村论文; 土壤论文; 水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