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井冈山精神研究与传播的特点_井冈山精神论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井冈山精神研究与传播的特点_井冈山精神论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井冈山精神研究与传播特征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井冈山论文,新中国论文,成立以来论文,特征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1912(2012)02-0001-06

[修回日期]2012-06-18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伟大实践中,用鲜血和生命培育出的革命精神,是井冈山革命精神、优良传统、优良作风的总称。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核心的井冈山精神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井冈山精神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学者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展开了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传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井冈山精神研究和传播实践中的主要特征加以总结概括,以期进一步丰富并拓展井冈山精神的研究,更好地推进井冈山精神的传播。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新中国成立以来,井冈山精神的研究与传播,紧密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提出研究课题,拓展研究视角。同时,又将研究成果积极付诸实践并加以传播与运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井冈山精神研究与传播的一个突出特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历代中央领导人都反复强调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的极端重要性,并对研究和传播井冈山精神提出了要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井冈山精神的研究成为备受关注的重大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加强井冈山精神的研究和传播,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井冈山精神的研究课题正是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而提出来的。2003年胡锦涛在江西调研时说:“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1]

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前进,弘扬井冈山精神任重而道远。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在研究与传播井冈山精神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对进一步传播与弘扬井冈山精神,充分发挥其资政、育人的功能,无疑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近年来,井冈山精神研究机构主动承担了有关部门的委托研究课题,吸收包括学者、政府官员、新闻界、影视传媒界和文化界相关人员参加课题组合作研究。同时,研究机构派遣专、兼职研究人员到实际工作部门担任顾问,派出井冈山精神宣讲员到党政机关、学校、企业以及社区等进行井冈山精神的宣讲,社会各界开展咨询服务,不仅有效地弘扬了井冈山精神,而且提升了对井冈山精神的综合研究能力。江西省井冈山精神研究中心分别与江西省委、吉安市委宣传部,江西省、吉安市党史研究室,江西省教育厅等单位合作,创建了“井冈山精神研究”网站,创办了井冈山精神研究刊物。江西师范大学、井冈山大学等高校相继组织力量展开研究。井冈山大学还创编了历史剧“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在全国部分高校巡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理论研究与传播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有力地推动了井冈山精神的研究与传播向深层次发展。

二、专业性与群众性相结合

新中国成立以来,井冈山精神的研究与传播的又一个突出特点,是研究与传播的专业性与群众性相结合。一方面,依靠专家学者的力量对井冈山精神进行专业性研究与传播,取得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危仁晸主编的《井冈山精神研究》、刘孚威主编的《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之源》、黄宏主编的《井冈山精神》、廖晓军的《弘扬井冈山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等相关理论著作。这些研究,围绕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井冈山精神主要特征、井冈山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的内在联系、井冈山精神的意义和时代价值、井冈山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也有从历史的角度,对井冈山斗争进行全景式再现的成果,如江西学者余伯流、陈钢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桂玉麟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史》,陈国禄等的《井冈山大事介绍》,余伯流、夏道汉的《井冈山根据地研究》等著作。还有一些普及性读物,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著的《题解井冈山》、井冈山大学张泰城编写的《井冈山的红色传说》、黄仲芳等的《走向井冈山》《袁文才传奇》《王佐将军传》《将帅从这里诞生》《南天砥柱》等。其中,《题解井冈山》和《井冈山的红色传说》2011年获首届“江西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读物”称号。这些作品,对于宣传、普及井冈山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党政干部和专家学者们还围绕井冈山精神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井冈山精神与提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井冈山精神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井冈山精神与党的基层民主建设、如何开发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弘扬井冈山精神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如何友良的《井冈山精神及其对干部修养的价值简论》,李国强的《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余品华的《井冈山精神二题》,余品华、尹世洪的《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及其时代价值》,刘孚威、余品华、尹世洪合写的《论弘扬井冈山精神》等。大量专业著作、论文的出版与发行,对弘扬井冈山精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党和政府利用各种形式开展群众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吸引群众的广泛参与,使井冈山精神的研究与传播具有群众性,从而进一步扩大井冈山精神的影响。一是举办形式新颖、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参与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受到教育,从而使井冈山精神不断得到丰富和弘扬。井冈山市曾邀请全国部分旅行社、媒体、全国红色景点负责人齐聚井冈山,成功举办了2005年中国井冈山红色旅游文化节、井冈山革命歌咏大赛、井冈山红色旅游高峰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使井冈山再次成为全国红色旅游胜地。二是通过举办文艺晚会、展览等活动,直观、形象地宣传井冈山精神,把井冈山精神传给人们,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贡献。如2003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在北京举行了井冈山精神大型展览。丰富的史料、形象的展品,清晰地记录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培育、诞生、发展过程。在展览活动的推动下,2004年10月,江西省会南昌掀起了一阵学习井冈山精神的热潮;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09年4月至7月,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联合举办了《星火燎原的岁月——井冈山精神图片展》;2010年12月28日,首届中国红色旅游网络博览会在南昌隆重开幕。三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网络传播等各部门,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热情,扩大了井冈山精神研究与传播的群众性。

近年来,井冈山精神研究与传播的过程中所呈现的专业性与群众性相结合的特征越发显著。井冈山精神的研究、宣传与弘扬也正在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走向大众化,在各个领域日益凸显出时代价值。

三、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新中国成立以来,井冈山精神的研究与传播的传承与创新体现在研究内容、研究成果、传播途径上的继承、吸收、丰富与创新。

从井冈山精神研究的历史进程来看,学术界对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科学内涵和意义作用、主要特征以及与其他革命精神的内在联系等的研究,虽然不同学者各有侧重,表述也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一般认为,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是中国现代革命精神之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包括百折不挠的革命信念、敢闯新路的首创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勇于胜利的拼搏精神,以及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与作风。这些研究所取得的共识,体现了一代代研究者对井冈山精神研究成果的传承与创新。以井冈山精神内涵的研究为例,黄宏在其主编的《井冈山精神》一书中指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就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就是不断与时俱进、创新观念、创新理论。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科技、文化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新时代赋予井冈山精神的全新内涵所在。郭杰忠认为,井冈山精神并非民族优秀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共产主义理想统一的凝结与升华。黄细嘉认为:作为一种穿越时空的民族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现代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时代精神。“井冈山精神是历史的、实践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的”[2]。2001年,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江西工作时,对井冈山精神进行了高度概括,赋予了井冈山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3]2009年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江西时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始终忠于理想、坚定信念,勇于应对挑战、战胜困难、矢志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使井冈山精神始终成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4]这些重要论述,赋予了井冈山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提出了新时期弘扬井冈山精神的崭新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井冈山精神的研究与传播在已有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上,创造了新的研究方法与传播途径。如在吸收和借鉴文献研究法、人物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近年来从井冈山精神研究与传播途径这个特殊的角度去研究、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井冈山精神研究与传播的发展历史,概括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井冈山精神研究与传播成就及其历史经验教训等问题。而田园调查法、口述历史整理法的广泛使用,既从微观的角度,又进入一个更为宏观的视野来研究井冈山精神,使井冈山精神的研究方法不断得到创新。在传播途径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网络、电视、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运用,井冈山精神的传播在传统的报刊、文艺演出等宣传手段的基础上,又创新了多种有效形式,除制作、出版各种音像制品如文献片、纪录片、电影、电视,直观、形象地宣传井冈山精神外,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兴媒体,拓展井冈山精神的传播途径,达到了极佳的传播效果,如“中国红歌会”就充分地运用了现代的传媒技术,在利用电视直播快速、及时传播特点的同时,还开通手机短信和固定电话的互动平台,与广大观众进行互动。

四、重点和全面相结合

新中国成立以来,井冈山精神的研究与传播坚持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做到重点与全面的有机统一,即重点围绕井冈山精神对青少年的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同时面向全体民众,传播井冈山精神。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但直接关系到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以及中华民族的命运。所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井冈山精神的研究与传播的重点始终聚焦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上,通过井冈山精神进课堂,扩大它在广大青少年中的影响。大力推进以井冈山精神为核心的江西红色文化资源进校园——江西教育界、社科界、文化界大力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研发,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使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有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撑;江西高校坚持把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教材、融入课堂,积极开发《井冈山精神教育》《江西红色文化教育》等校本特色课程,并纳入教学计划,以保证井冈山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青年学子的头脑,从而有效地宣传井冈山精神。同时,在相关德育课程中,“贯通红色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的教学内涵,贯通红色文化与先进文化、红色革命精神与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一脉相承性与发展性”[5]。学校除了通过校报、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红色文化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外,还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开发红色网站等方式进行宣传。此外,各级各类学校还认真组织青年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各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服务活动,并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红土地支教、服务老区人民等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把青年学生奉献社会的热情与理论知识和实际行动有机地统一起来了,让青年学生切身体会到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使他们的思想觉悟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得到了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学校还组织青少年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和井冈山革命遗址,了解井冈山精神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切身感悟艰苦奋斗的革命峥嵘岁月,从而体悟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在把重点放在各级各类学校青少年身上的同时,各级组织还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群众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吸引群众的广泛参与,使井冈山精神的研究与传播面向全体群众,从而扩大井冈山精神在社会群众中的影响——一是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近年来,在深层次开发井冈山风景区景点的同时,还打造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推出“毛泽东足迹寻觅”“走红军之路”等体验活动,开展各种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将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活动寓于秀山美景之中;二是制作、出版各种音像制品,如文献片、纪录片、电影电视,以及创作大型情景歌舞等,直观形象地宣传井冈山精神,使井冈山精神日益大众化;三是通过举办文艺晚会、展览等活动,把井冈山精神传给人们,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贡献;四是充分利用网络、电视传播井冈山精神,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充分利用互联网,积极传播红色资源。

五、中央与地方互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井冈山精神的研究与传播还呈现出中央与地方互动的特征,这一特征在学术研究和弘扬传播两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学术研究方面。对井冈山精神的研究,中央和地方都高度重视,共同参与、形成合力、齐心协力推进井冈山精神的学术研究。从1958年开始筹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和1960年成立“井冈山革命历史编纂委员会”起,中央和地方政府便对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和井冈山精神进行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编辑、出版了《井冈山革命斗争史资料》《井冈山革命遗址介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大事记》《歌唱井冈山》《井冈山歌声》《今日井冈山》《井冈山人》《下放干部一日》等书籍;从1977年起,江西省委和省政府先后召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50、60、70和80周年纪念大会,号召研究、继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以此推动井冈山精神的研究;特别是200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之际,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召开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暨秋收起义80周年纪念大会,李长春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在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同时,还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如“中国红歌会,放歌井冈山”活动、井冈山精神研讨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号工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开馆仪式、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进行专场慰问演出,等等,这一系列活动都讴歌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创造的丰功伟绩;2007年10月14日,全国井冈山精神学术研讨会在井冈山大学召开,来自北京、湖南、贵州、陕西、河北以及江西等省的100多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以学术研讨的形式,隆重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与会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和党的建设、井冈山等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中央苏区等革命根据地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观点[6]。《人民日报》《人民网》《江西日报》等新闻媒体对本次学术研讨会进行了报道。

弘扬传播方面。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大力倡导弘扬井冈山精神,这给井冈山精神的研究与传播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国家于2004年下半年正式启动了“红色旅游”工程,使红色旅游成为传播井冈山精神的重要途径;2010年6~7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性质、意义、地位与作用等重大问题作出了高度概括,这对于推动井冈山精神的研究和宣传提供了重要指导。江西地方政府和学者进一步加大了对井冈山精神的研究力度,并“把井冈山精神研究与地方的中心工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实施决战两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研究,找准革命精神资政的切入点,努力推出一批有深度、有新意、有说服力的资政成果,并转化为服务发展的宝贵财富”[7]。近几年,革命圣地井冈山借助国家力推红色旅游的契机,加紧修缮各处革命遗址遗迹和新建博物馆,建成了包括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在内的许多景点,在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同时,对外宣传了井冈山精神。井冈山成了人们陶冶情操的课堂、振奋精神的圣地。继《红色之旅》和《向那伟大的年代致敬》两台大型情景交响史诗音乐会后,第三次“红色系列”音乐会《井冈山上太阳红》于2008年11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办,为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2010年2月,《星光大道》“红歌唱万代,相聚井冈山”的专场文艺晚会在江西省吉安市成功举办。所有这些活动的展开,既是中央与地方良性互动的结果,也成为了井冈山精神的研究与传播的一个重要特征。

“让现实承接历史,让历史启迪未来”。梳理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井冈山精神的研究与传播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进一步弘扬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培育起来的井冈山革命精神,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本文的写作重点参考了作者的学位论文。

标签:;  ;  ;  ;  

新中国成立以来井冈山精神研究与传播的特点_井冈山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