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论文_王淑玲

刍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论文_王淑玲

山东省禹城市市中街道办南街小学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强调素质教育,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分数的提高,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不能放松,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也是如此。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数学水平,对此教师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站在核心素养的角度帮助学生开发数学思维,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这样才能有效深化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文对此作了深入研究,针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了一系列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

前言

新课改的推行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作为了教学重要内容,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基于这种教育背景下,身为数学教师必须要加强重视,结合学生实际特点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其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一、数学思维概述

数学思维,顾名思义,指的是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解决实际问题。相较于其他学科思维来说数学思维存在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思维表现形式方面极具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创造性。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学水平,对此教师必须要注重对于学生思维的引导,帮助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不断强化数学能力,这对于学生实现多方面发展来说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1 .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任何一学科的学习基础知识都是重要内容,对于数学来说也是如此。小学生年纪较小,基础知识的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以后的学习,对此教师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帮助学生强化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从而为实现自我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概念,随后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逻辑思维,实现思维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要想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乘法口诀,只是单纯的讲解和背诵是不够的,教师必须要通过多方面手段展现乘法口诀的意义和内涵,让学生深化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比如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首《乘法口诀》儿歌,通过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里轻松的实现乘法口诀的记忆;也可以采用龙摆尾式的课堂练习帮助学生进行口诀训练,组织学生按照顺序说出乘法口诀内容,没有接上的同学为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通过游戏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口诀内容;还可以选择转化思想进行基础讲解,例如3乘以2和2乘以3可以将其理解为3个2相加,利用乘法口诀表示则是“二三得六”,这种转化加联想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通过上述这些不同的方法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从而为思维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注重数形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很多个方面进行,但是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要保证在思维开发的基础上进行,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能够选择合理的手段加强这种联系,从而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潜移默化中培养数学思维。数形结合式的教学对此来说有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实现抽象到形象的一个转化,加深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通过图形和理论概念的结合,将极具抽象画的内容变得形象化、具体化,使得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轻松简单的分析出问题的本质,在深化思维的同时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教师有必要予以高度重视。

例如在学习“正方形周长”相关知识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将周长计算公式告知学生,虽然轻而易举的就背诵了下来,但是事实上学生很难理解,一旦遇到稍微复杂一些的问题就会无从下手。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展现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获得过程:正方形的长和宽是相同的,因此其周长的计算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

(1)长+长+宽+宽;

(2)宽×2+长×2;

(3)长/宽×4;

(4)(长+宽)×2。

通过这种数形结合的讲解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对于图形知识的理解,懂得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获取道理,实现了思维的灵活转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组织动手操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抽象性、严密性以及广泛性,涉及到的内容多而复杂,但是小学生年龄较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只是单纯的文字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开展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探究机会,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不仅可以深化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抽象思维,有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相关内容的时候会涉及到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教师可以首先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怎样证明?”然后帮助学生设计推理过程,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若干个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板,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折拼和剪拼,并用量角器量测量操作结果,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这种参与式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动手操作机会,让学生在获得正确答案的同时了解到答案的获取方法,通过这种逻辑思维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数学水平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有着很大的影响,对此教师必须要意识到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以及掌握,还要注重学生思维模式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深化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保证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高效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全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智. 刍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 文理导航, 2016,(1x).

【2】郑云霞.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08):54-55 .

【3】马忠宏. 刍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读书文摘, 2016,(19).

论文作者:王淑玲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  ;  ;  ;  ;  ;  ;  ;  

刍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论文_王淑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