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恢复的影响论文_马文婧

马文婧

(江苏省金湖县人民医院 江苏淮安 2116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护理中,总结并阐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特选取我院接收的脑出血偏瘫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路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融入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路径。观察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不显著,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护理中,相比于常规护理路径来说,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路径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提高Barthel指数评分,值得应用。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出血术后偏瘫;恢复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2-0268-02'

脑出血其实就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其中病因涉及多样,大部分是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造成的,所以也被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被作为一类急重症临床疾病。以前不开心,手术治疗往往作为较为常用的治疗路径,术后护理通常只涉及止血、抗炎、脱水这几个环节,往往会忽视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1]。脑出血偏瘫是脑出血术后极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会严重制约着患者的生活治疗效果,给患者的家庭造成较大的精神、经济负担。所以,在脑出血手术后偏瘫患者群体中,有效的强化患者的肢体功能有着关键的意义[2]。早期实施康复治疗能够帮助神经系统的恢复动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挥,保证并发症发生率的下降,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本文主要选取的是我院接收治疗的72例脑出血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在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护理中,总结并阐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路径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特地区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脑出血偏瘫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36例,实验组中女性17例,男性19例,年龄(30~59)岁,平均年龄(42.2±3.2)岁。对照组中女性15例,男性21例,年龄(31~60)岁,平均年龄(42.5±3.3)岁。两组在基本资料的比较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实验,并且已经签订自愿治疗协议书。

1.3 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精神病患者。

1.4 方法

3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展开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的基础上提供康复护理,即:其一:展开心理康复的引导,询问患者是否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同时对患者展开相关的心理辅导以及语言指导。强化与患者及其家属的语言沟通力度,提供患者加倍的鼓励、关心,引导家属可以以乐观的心态去对待患者的病情,提供患者精神上的鼓励,帮助患者提高信心,确保患者可以有一个正面的态度展开治疗,给康复护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二:针对脑水肿期的护理,需要每隔2h就对患者展开翻身拍背,在病情稳定后的第3天逐渐展开康复护理干预。第一步:帮助患者处于一个舒适的体位,在利用超声联介机器治疗时,需要应用低频电治疗仪展开辅助治疗,帮助其患侧肢体的肌肉弯缩预防,一般1~2次/d;第二步:3~4次/d展开患侧肢体关节屈伸运功以及肌肉的按摩等,在护理操作及功能锻练时,需要确保动作的轻柔,确保动作幅度是患者可以接受的,防止致使相关的伤害,从而最终加重病情;其三:针对稳定期的护理,一般情况下,在进入稳定期后,会通过一段时间才可以展开康复护理,患者能够由卧位向坐位转变,逐渐展开主动训练,多加鼓励患者自行起坐、翻身等,嘱咐患者每天展开运动,适当的展开肢体外展、前屈、内收等运动;其四:针对恢复期的护理,逐渐展开站立训练。在护理工作者的协助下进行步行、站立、上下楼梯的训练,由5min开始,对患者的反应、情况展开观察,提高训练的时间,引导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各类按摩方法,以期恢复患者的日常生理功能。

1.5 观察指标

借助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6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选择SSP16.0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x-±s)表示计量资料,同时通过t进行检验。

2.结果

2.1 两组康复锻炼2个月后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不显著,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脑出血偏瘫作为造成严重危害的临床疾病,其高致残率大大制约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实际的临床上,主要观点就是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早期活动需要慎重,避免患者由于不当的活动带来复发或者病情加重。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改进,按照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康复干预没有致使患者病情的复发或者加重[3]。否则若是没有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及相关的康复护理,随着患者病情逐渐的加重,就会发生相应程度的偏瘫,造成知觉障碍、运动障碍等障碍,最终致使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造成家庭更多的精神以及经济负担[4]。对患者展开良好的姿势摆放、关节运动、按摩等护理,让脑侧枝循环的构建加快,重塑中枢神经系统,确保患者维持一个正确的卧位。一般情况下,正确的按摩可以加快血液、淋巴循环,降低肿胀的出现率[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不显著,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的研究报道数据吻合[6]。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路径可以从生活、心理、功能锻炼各环节提供正确的指导以及精心照料,确保患者降低由于疾病造成的身体与心理的创伤。

综上所述,在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护理中,相比于常规护理路径来说,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路径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提高Barthel指数评分,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蔡群,何秀云,傅武平.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和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5):584-585.

[2]张晓敬,张静.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肌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s2).

[3]陈肖媚,庞伟茂,王海英,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和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21):113-115.

[4]王琴.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并发症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35(5):746-749.

[5]李艾群,王敏,危科丽.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7):858-860.

[6]武艳红.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9):917-919.

论文作者:马文婧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  ;  ;  ;  ;  ;  ;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恢复的影响论文_马文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