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花栽培中常见难症的处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常见论文,灰树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灰树花是一种食药兼用型的菌种,干品每千克80~100元,是目前食用菌行情看好的八个品种之一。灰树花栽培中,常在出菇阶段发生许多疑难症状,下面介绍其表现及防治办法:
一、原基难以发现 发菌后有的60~70天或更长时间不见原基。
病因:菌袋转入栽培管理的季节过早,平均气温低于20℃;覆盖物过厚,超过1.5厘米;菌袋表面干枯老化,形成较厚的菌皮而无原基;机械损伤,原有的原基严重受损;管理不当,塑料布盖得过严,前阶段水分过大,覆盖物粘滞,通风透气不足。
防治:选择最佳栽培时期,以4月至5月底进行栽培较好,覆盖物不可超过1.5厘米和少于1厘米;栽培时把菌袋表面干枯变黄的菌皮去掉;尽量减少机械损伤,保护原有原基;掌握全面技术进行综合防治,在整个生产管理过程中,严格按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操作,协调温、湿、光、气四大因素,使其达到最佳出菇环境。
二、原基干枯或腐烂 原基表面没有无色透明的营养水珠,没有灰白色的生长点,表面干燥,生长停滞,变黄、变软、腐烂死亡,或形成凸凹不平的老蚧皮样。
病因:总的来说是“四大因素”失调所致。水分不足,原基形成后湿度不够,表面失水干枯;通风不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抑制了原基的形成和分化;温湿差过大;光照强度大,时间长,原基受到灼烤干枯死亡。
防治:原基露出覆盖物后,把小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由原来的70%左右提高到85%以上,分化出小枝叶后,要提高到90%以上。原基阶段每天喷2~3次雾状水,尽量保护原基上面的营养水珠不被冲掉;根据棚内湿度和原基的大小,相应调整通风孔的大小,并在早晚喷水时结合全面通风各1小时;温度控制在17~26℃以内,棚内温度绝对不可超过30℃,超过就要向棚内外喷水,加大通风孔进行降温。在整个出菇管理过程中,都不宜强光直射,原基阶段更为重要。一般要求是:原基没有分化以前用较弱的辐射光;原基开始分化以后用“七分阴、三分阳”的散射光。以保证原基和成菇表面灰黑色或灰白色。
三、烂菇 菇体根部变黄变软,进而水分过大;畦内积水,长时间的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和温度过高;感染病菌和虫害;机械损伤菇体或采菇区留有残存碎片;出菇场临近圈舍、垃圾堆、厕所等。
防治:选择地势高、干燥、向阳、远离杂菌源的地方做出菇场地;去掉烂菇的残存碎片,局部撒上少量石灰粉;棚内保持在合理的湿度域内;事先做好防雨措施,不让雨水随意流入畦地;对有虫害的可用1%敌百虫或2000倍液的敌敌畏喷施畦面;尽量减少对菇体的机械损伤;加强通风管理,在合理的湿度域内尽量延长通风时间,适当增加通风量。
联系电话:0311-5813885
标签:灰树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