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策略_地理论文

新课标下学生读图和析图能力培养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读图论文,新课标论文,策略论文,能力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强化地图教学,掌握读图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图表也是高考命题中永恒的主题。所以,强化地图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提高读图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意识,增强地理图像语言的储备

读图、用图意识是读图的原动力和兴奋剂。常常现实情况是这样的:题干中明明要求用图,而学生却“有图不用”,凭空想象或凭记忆,想当然得出答案。例如,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影响城市各类土地地租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是:a.距城市中心的远近;b.交通的通达度。这是一个较为简单的问题,从图中的坐标系统中反映得也很明显,但是,有学生却给出“交通通达度”“经济因素”“与市中心距离和通达度”等答案。给出这些答案的学生都是读图、用图意识不强的表现。要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用图意识,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材料,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②选取一些典型地理图像,充分挖掘其中的信息,经常用图像来说明和解决问题。比如,以图释文、以图释图、以图解题,用图像来落实地理知识,直观、形象、易懂,不仅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地理知识,还使学生获得了相关知识的图像语言,为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地理图像语言的储备是培养和提高读图能力的根本。只有准确地读图析图,才能快速准确地解读有效信息,从而找到已知条件,以利于解题。例如,假设下图中湖泊A、B都只有一条河流与它们相连,则湖泊A、B中哪一个属于咸水湖?做出正确判断的关键是从等高线图上获取有效信息:河流是在山谷位置,在山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即湖泊A只有河流流入,湖泊B有河流流出。根据咸水湖主要靠蒸发而(不是径流)支出水分的特点,即可以判断湖泊A为咸水湖。

2.重视学生用图与作图

作图与用图实际上是用地理图像来探究和解决地理问题,以获取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那些空间想像力要求高、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与其相关的地理图像的读图析图能力要求也相当高。例如,等高线地形图中陡崖的表示方法、相对高度的计算,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如果让学生去作一幅有陡崖的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不仅问题迎刃而解,而且以后遇到相关问题,学生会很快地用作图的方式去分析解答。鼓励学生经常用图,即用图解题、图文转化、图图转化,不仅能提高解题速度、训练空间思维能力,还可以形成相关知识的“心理图像”,从而提高读图析图速度。

由作图可以更深刻地体会陡崖的图像语言——等高线相交处;其相对高度的计算也很容易理解:700<H[,A]<900,100<H[,B]<300,所以,400<H[,AB]<800。

3.加强常见地理图像的读图技能指导与训练

地理图像类型很多,就光照图的判读应该有以下技巧与方法,抓住光照图的关键“点”“线”与“面”。(1)“点”:①直射点:纬度位置→日期、昼夜长短状况、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季节,经度位置→地方时、全球日期分布;②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切点所在的纬线→直射纬线,切点所在的经线→直射经线;③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2)“线”:①晨线→日出时刻、太阳高度为零、昼夜长短、季节(直射点所在半球);②昏线→日落时刻、太阳高度为零、昼夜长短、季节(直射点所在半球);③晨昏圈与某一纬线圈的内切点,且在昼半球这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2时,晨昏圈与某一纬线圈的外切点,且在夜半球这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24时(0时)。(3)“面”——南北极圈内的极昼、极夜状况→直射点所在半球、节气。

二、强化析图与图文信息转换训练,提升读图解题能力

1.贯穿图文转换训练,提升读图解题能力

图文信息转换能力是解题能力的重要方面。首先,要巩固和深化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中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掌握一些沿经纬线的主要海陆分布、地形气候等基础知识,为提高读图能力和图文相互转换能力打下基础,即在区域中学习地理。其次,要对信息转换题的各种题型进行归类和总结,找出规律和解题方法。坐标曲线题可归纳为3种类型:①单一曲线题。弄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内容,即两个变量是什么,描述的是什么地理现象,再结合相关的知识点分析这两个变量的内在联系;②无相关复合曲线题。先单独考虑每一条曲线的情况,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比较、分析、推理;③相关复合曲线题。先逐一分析每一条曲线的情况,找出曲线的变化规律,初步明确曲线涉及的知识点,然后分析不同曲线的关系。例如,2004年全国春季高考试题36题(下图中甲图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乙图是该地形区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这是一道相关复合曲线题,它把地形剖面图、自然带垂直分布图、地形方向示意图、气温年变化图和年降水量等5个相互之间有关联的曲线绘制在两个坐标系中。首先要弄清横纵坐标值的含义,并使之与图中曲线相对应。根据左坐标图自然带的海拔高度和基带的名称以及右坐标图的气候资料,可判定该区域位于我国北方。再根据左图自然带海拔高度的东西差异,其东部迎风坡降水量大,自然带海拔低,可判断其位于黄土高原。解决这一难点后,其他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养成编绘过程图的习惯,如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与对地面保温作用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土壤形成过程图等。同时,对课本中出现的各种关系图要认真阅读并加以练习,培养图文转换的习惯和读图的敏锐程度。例如,2004年高考江苏省地理卷34题,既要图文转换,也要对示意图进行分析。通过运用课本有关高科技产业部门的区位选择条件的知识,理解环境与科研对高科技产业布局的重要作用,问题就可以顺利解决。

2.切实抓好读图、析图及图像转移训练

在读图训练中,必须分清读图、识图、析图、以文释图、以图载文、图文转换、填绘地图等7个层次不同的能力要求。指导学生掌握读图技巧,提高读图分析能力,熟练掌握图文互换的方法,是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如等值线图(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等深线、等太阳辐射线、等地质年代线、等盐度线)的读图步骤一般有以下几步:一看清题目的要求;二看极端值大小;三看弯曲方向;四看疏密程度;最后再判断等值的基本原则。又如,分析统计图表时,要按下面五步进行:一读图名,二看图例,三读坐标,四读数据,五读整体特征和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问题分析作答。

图像转移是指图像的迁移变化,即根据原图所表达的地理含义,用新设计的图示来表达,或根据原图反映的地理原理,迁移到新的图像中去。通过动眼、动脑、动手等多种活动,来提高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综合能力。例如,当学生学完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以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绘制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的示意图。

图像转移训练法对学生要求较高,教师应多加指导启发,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原图,分析原图显示的关键点、线、面或表达的地理原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设计完成新图。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最好能做到面对面地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逐步培养图像转移的绘图能力。综合图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知识与图的综合;另一种是题型的综合,关键抓住读图题的本质特征,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地图中呈现或隐含的地理要素特征,使学生在较为复杂的图像中独立辨析出所要求的某一地理要素特点,并确定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提高读图、用图的综合能力。

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教学中将读图、绘图、描图、摹图、析图、转图(图转文、文转图)有机结合,既发挥地图直观形象、内涵丰富、表现力突出的特点,又发挥文字表达扼要明了、言简意赅的优势,进一步加深对地理原理与规律的认识及其运用,不断提升学生的读图和析图的实践能力。

标签:;  ;  ;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策略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