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并不是带有偶然性的,其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各种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支付宝等金融业务在我国的发展日益成熟,这就组成了互联网金融。本文围绕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银行的影响为中心展开,对互联网金融以及其兴起的因素与目前的发展现状做了具体阐述,再剖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银行的具体影响,最后提出几点传统金融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影响的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银行;影响
引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互联网金融发展起来的基础。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日益壮大,其对传统金融银行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成熟,可以想象与传统金融银行之间必定有一场更加激烈的竞争。而传统金融银行想要良好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首先就需要全面了解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作为应对的第一步。
1 互联网金融
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就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的融通、支付等金融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与传统的金融银行的融资模式不同,互联网金融是采用直接融资的模式,其优势在于信息量大、交易成本更低。而传统金融银行是采用间接融资或者是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传统金融银行财务的媒介来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见表1。
2 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因素与目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够迅速兴起,主要是受到了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是传统金融银行以及非传统金融机构存在该方面的需求,第二是互联网的普及率大大提高,第三,是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消费的习惯逐渐形成并且扩散。技术方面的成熟也是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因素,各种高速快捷的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进一步的完善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还有集成电路性能的不断强大以及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中云计算能够处理海量信息,使得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变成了必然。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第一种,传统金融业务在线化形式,这种形式主要是传统金融银行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衍生出的一种形式,该形式能够有效降低传统金融银行的运营成本,还能够提高客户的体验度;第二种,新金融形式,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都将货币电子化形式提升至一个全新的高度。第三种;以电子商务为平台的互联网金融商务圈,比较典型的就是P2P模式,该模式既可以代表计算机在互联网中进行对等交互,也可以表示为人与人的直接对接,最新的发展则是P2P借贷。
3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银行的具体影响
3.1 互联网金融动摇了传统金融银行的地位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交易成本、信息获取的成本降低,如此一来就弱化了传统金融银行信息中介的功能,也就减低了作为金融中介的服务需求。再加上各种新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各种移动支付、社交网络的出现,导致整个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性将大大降低,传统金融银行的信息中介的功能也会被逐渐取代。同时,传统金融银行的资金中介的功能也将会被逐渐削弱。由于在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下,资金的需求方与供应方中间不需要传统金融银行这个中介进行中间的工作,只需要借助互联网企业提供的金融平台双方就能够快速找到匹配的对象,大大冲击了传统金融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
3.2 互联网金融冲击了传统金融银行的经营理念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已经冲击到了传统金融银行的经营理念。从传统金融银行的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来看,其增长模式仍然属于外延粗放式,而在盈利方面主要还是利息收入。其次就是客户的价值诉求发生了转变,客户更多的事关注效率与成本,需要能够得到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因此传统金融银行就需要在经营理念上进行转变。
3.3 互联网金融冲击了传统金融银行的经营模式
首先,互联网金融冲击了传统金融银行的资金支付的垄断局面。在以往凡是需要资金结算的业务都需要通过银行来实现,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已经打破了这一垄断。政府给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经营牌照,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从目前的信用卡还款、转账等手续已经逐渐脱离传统金融银行的业务,完全实现了能够绕开银行进行资金的支付与转移。导致银行所处的支付地位受到冲击。
其次,传统金融银行的客户也正在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大量的客户在处理金融业务时只需要借助互联网就能够完成,减少了中间的时间与精力。
最后,传统金融银行的信贷供给模式也被互联网金融打破。借助互联网金融的优势,资金供需双方借助互联网平台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完成资金的借贷,对传统金融银行的借贷业务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3.4 互联网金融冲击了传统金融银行的服务模式
传统金融银行都是以客户作为业务的基础进行展开,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客户更多的是关注一种高效、便捷以及个性化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影响传统跟金融银行的服务模式,再加上互联网金融抢夺了一部分银行客户,这就更加需要银行转变服务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5 互联网金融冲击了传统金融银行的经济效益
传统金融银行的主要经济收入来自利差收入以及中间业务收入,网络借贷的方式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更加愿意选择“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互联网企业,导致传统金融银行的信贷客户大大流失,因此在利差方面的收入也就减小了。特别是通过网络借贷只需要几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够完成所有的手续,而在银行借贷还需要考察、收集资料、审批等各个手续,最短都在两个星期以上,这一点也是导致传统金融银行客户流失的原因之一。
另外,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增加已经影响到了银行的中间业务。特别是政府对第三方牌照的发放,表明其地位已经收到了政府的认可。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第三方支付业务也随之不断增加,这一手段直接影响了传统金融银行的经济效益。
4 传统金融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影响的具体对策
4.1 传统金融银行需要转变经营理念
针对目前互联金融对银行的冲击,银行高管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需要客观正确的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短,在某些方面还未获得经营资质,因此目前还不会对传统金融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盈利带来严重的打击。但是同时也需要在目前的形势下将部分较为陈旧的条条框框去除,充分结合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将互联网技术与银行业务结合,实现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冲击转变成对银行的新发展。银行高管应该从理论上对整个银行的发展有一个全面、全新的认识,充分发挥出能够与客户面对面交流沟通的优势,充分将客户作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增多与客户参与和体验的机会,提高业务服务质量,保证为客户提供一个更加满意、快捷的金融服务。
4.2 传统金融银行需要调整经营策略
针对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银行的冲击,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是有效降低其影响的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式。首先,传统金融银行应该对自身的战略计划进行调整,从目前的优势、弱势、机会以及威胁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充分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战略计划的调整。其次,还需要对战略定位进行调整。由于互联网金融已经对现在的传统金融银行产生了影响,因此就应该摈弃传统的战略方针,寻求更加有效的道路。因此,针对这种情况,银行本身应该考虑到当客户需要金融服务时,与此同时提供一个体验活动。
而银行想要做到这个层面,一方面银行需要推出自身的手机银行等功能,另一方面还需要与第三方支付企业进行合作,将银行开发的金融产品与电子商务平台结合起来,提供第三方还未发展起来的投资理财、信贷融资等服务,保证银行与互联网的相辅相成最后,银行还可以在考察了市场的前提下进行战略联盟。通过战略联盟,将联盟内成员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补足成员中的不足,拓宽整个联盟的新渠道。
4.3 传统金融银行需要拓宽业务渠道
客户作为银行业务的根本,银行需要在各个方面都将“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体现出来。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下,充分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客户的需求。利用手机银行,打造一个足不出户的银行服务。第一步了解客户的需求,之后进行资源的整合与重组,接着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最终达到一个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局面。特别是在业务流程方面,要充分向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方向靠拢,简单而言就是努力达到快、小、简、整四个原则。快,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逐步实现银行业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减小银行柜台压力,提高业务办理的效率。小,就是将银行客户的对象目标定位不仅局限于大型企业,逐渐转移至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由于具有一定的优势,再加上存贷利差的减小,中小微企业的业务将逐渐变成重点。简,就是简化其中各种繁琐的业务流程,将业务操作进行简化,针对各宗审批环节进行简化,保证为客户提供一个简便、快捷的服务。整,就是将银行中的存款、贷款、转账、支付等多种业务进行整合,对客户的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为客户提供一个针对性的、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正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我国的传统金融银行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不仅是动摇了传统金融银行的地位,甚至影响了传统金融银行的运营模式与格局。传统金融银行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需要做出的是一个大幅度的调整。
参考文献:
[1]隋平.新疆等西部地区金融体系的模式选择——反思金融危机原因的伊斯兰法视角[J].武陵学刊,2011,11(01):126-127.
[2]卜振兴,陈欣.我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研究—基于投入导向的数据包络方法[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4,15(02):120.
[3]许祥云,吴松洋.“ 汇改” 后汇率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基于具体行业股票收益率的实证分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4,19(03):236-237.
[4]张俭,张玲红.承销商:声誉为重还是利益为重?——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IPO抑价的证据[J].江汉学术,2014,17(03):206.
作者简介:
王嘉楠 身份证号码:34010419900923XXXX
论文作者:王嘉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互联网论文; 金融论文; 银行论文; 传统论文; 客户论文; 模式论文; 业务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