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论文_李忠富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论文_李忠富

四川省广汉市七一学校 李忠富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 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标准》(2011 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 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 点”。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在知识教学时代,曾提出过“字、 词、句、语、修、逻、文”的说法,把语文学科素养用这七个维度 的内容进行了概括。语文的课堂教学也基本上都是紧扣这七个维度 的问题进行“授业解惑”。教为考服务,考什么教什么。

今天,我觉得应该概括为:读说听写思新美。除了装入知识、 能力之外,还需要把创新思维、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 纳入。特别是基于我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的。所以,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 辐射语文教学,彰显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 展服务,另一方面,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语文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之筏,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才能使学生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其实,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甚至包括师生间的互动都没有问题,问题就在于缺少了“育”,缺少了熏陶、感染、浸润、激励,缺少了对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缺少了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诸如语文学科中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可以通过指导诵读、品味语言、想象联想、引领升华,分别去感受艺术美、体会文字美、领悟意境美、创造精神美。因为好的文学作品都有“言有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情不尽”意境。有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联想的翅膀,飞越文字的直接意境,理解那蕴藏在辞句深层 中的“言外之意”的间接意境。

对教学而言,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对基于核心素养的 语文课堂来说,语文课堂应凸显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语文素 养的全面提高。语文课堂应立足于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的全面发展与 语文学习的和谐统一,让学生通过语文教育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 学会生存。让多元文化、个性化解读、独特的体验、创新思维,为 语文教育插上了神思飞扬的翅膀。这就必然要求语文课程要适应时 代要求,特别是在今天这个“互联网+”的背景下,要大胆地为学 生量体裁衣地开发一些个性化的特色语文课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 的有机整合。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 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 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 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 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 料,在量的积累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 3500 个左右常用字和 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这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 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 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 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 地使用语言技能,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 法,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儒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 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语文素 养概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 简明、实用,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 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这两者的矛盾张力中寻求一种平衡,这是 对历次语文教学大纲的历史性超越。

论文作者:李忠富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2

标签:;  ;  ;  ;  ;  ;  ;  ;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论文_李忠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