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灌肠患者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方式论文_刘国英

安岳县人民医院妇科

摘要:目的:探究灌肠患者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方式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间收录的126为接受灌肠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干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30.16%,观察组患者为6.35%。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82.67%,观察组患者为98.25%。通过两组患者的临床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为灌肠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同时降低在灌肠治疗中存在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灌肠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方法

引言

在临床中使用灌肠法是从患者肛门处插入肛管,并将适量药物或液体通过肛门送入直肠,也是临床中较为普遍的护理措施。但是由于灌肠法在临床应用中存在部分干扰因素,容易影响患者的阶段性治疗,甚至出现肠黏膜损伤,以及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本文基于对灌肠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干预,进而判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方式与价值。现做如下报告。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选取

选取本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间收录的126为接受灌肠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为27至61岁,平均年龄为(37.58±6.5)岁。患者病例为:16例肠息肉,18例结肠炎,26例直肠炎,3例其他病症。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为23至62岁,平均年龄为(36.26±5.92)岁。患者病例为:19例肠息肉,22例结肠炎,19例直肠炎,3例其他病症。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例等一般资料相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干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治疗。进而判断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的风险控制,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

(三)风险因素

应用灌肠法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风险因素:首先,如果护理人员的插管操作技能不熟练,容易造成反复插管的作业形式,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同时容易产生对肛门区域的创伤破坏,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其次,插管过程中如果对患者肛管的消毒处理不当,容易产生较差感染的现象。再次,患者在灌肠法实施的过程中出现腹痛症状,其主导因素与灌肠药物的温度有一定联系,也与操作力度过重存在关联性。最后,部分灌肠法操作中出现过药物溢出的情况,此类事件主要由灌肠速度过快而造成,也存在患者抵抗情绪严重的不利影响。

(四)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首先,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技术指导,并以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通过专业指导和阶段性练习,提高护理人员灌肠操作技术,并以此降低互换纠纷的发生率。其次,建立健全的无菌护理操作制度,并定期检验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方法的规范性。同时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在灌肠前后仔细清洁双手,并对病房加强紫外线照射消毒和定时通风换气。同时对所有灌肠器械设备进行及时消毒,从而避免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再次,灌肠护理操作之前,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尽量排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并为患者介绍相应的护理流程与操作模式,降低患者心理芥蒂,提高灌肠操作的配合度。最后,针对灌肠护理治疗进行预先准备,以温水清洁患者肛周,如果患者出现红臀需擦拭软膏。此外,特别重视灌肠药物的温度控制,以38℃左右不超过3℃为宜,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患者造成的不适应情况。同时指导患者控制体位,为患者按摩肛门放松括约肌,并涂抹石蜡油,进而提高插管成功率。并以适当调整注射速度,避免药物溢出,以便发挥出实际药效。灌肠治疗期间,时刻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并与主治医师联系。

(五)判断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包括:腹痛、药液溢出、反复插管、感染等。以百分制调查患者及其家属的反馈信息,护理风险意识40分,灌肠方法40分,服务态度20分。85分以上为满意,60分以上为基本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为:满意+基本满意。

(六)统计学方法

将以上调研数据运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材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30.16%,观察组患者为6.3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对比

三、讨论

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不良情况的几率,同时得到患者更为满意的护理评价。尤其在护理过程中,患者接受灌肠法治疗时容易产生心理抵抗情绪,从而降低插管成功率。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如果与患者采取较为良好的沟通方式,能够有效舒缓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而提高插管成功率。此外,针对患者实施药物温度控制后,患者并未出现腹痛反应,因此能够证明相对客观的护理服务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光艳,文贵娟. 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妇科患者应用中药灌肠依从度及不良情绪的影响[J]. 四川中医,2015,33(02):178-180.

[2]陈艳花. 改良灌肠法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在灌肠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9):234-236.

论文作者:刘国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1

标签:;  ;  ;  ;  ;  ;  ;  ;  

探究灌肠患者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方式论文_刘国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