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我国环保市场投融资机制_环境保护论文

创新我国环保市场投融资机制_环境保护论文

创新中国环保市场的投融资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投融资论文,机制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1.1 目前国内环保产业发展现状概述

环保产业被人称为“朝阳产业”,因为它是国民经济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进行技术开发、产品生产、专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和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目前,中国的环保产业还处于产业发展初期,环保产业发展并不理想,由于环保产业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产业,从起步、发展到市场的培育等一系列过程对资金的需求往往比其他产业要高。为此,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先后从财政贷款和商业贷款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扶持,但终因财力有限而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根据国际经验,当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占GDP的比例达到1%~1.5%时,可以控制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当该比例达到2%~3%时,环境质量可有所改善(世界银行,1997)。可见,为了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改善环境质量,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据统计,中国“八五”期间的环境保护投资总量达到1306亿元人民币,是“七五”期间投资的2.7倍。“九五”期间的环境保护投资总量达到3600亿元人民币,是“八五”期间投资的2.8倍,但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仍不足1%。环境保护资金投入的不足,制约着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

1.2 目前国内主要的投融资渠道

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投融资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投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简单。中国原有获得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的投资,基本上来源于国家财政的所谓“八条”投资渠道:即基本建设项目“三同时”的环境保护投资、更新改造投资中的环境保护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投资、排污收费补助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部分、综合利用利润留成用于污染治理的投资、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用于污染治理的投资、污染治理专项基金和环境保护部门自身建设投资。

1.3 国内目前投融资的渠道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环境保护投融资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投资主体单一,私人资本介入较少。目前我国每年用于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投资将近4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家财政投资包括国债资金、中央转移支付只占总投资的5.7%,这是在近几年国债资金投放量比较大的情况下才达到的,如果没有国债投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只占1.2%,无论是城市维护费,外资还是国家财政资金,合计还不到总投资的20%,余下的80%都要靠社会资金和银行信贷来解决;二是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没有引入市场机制。目前中国政府对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实行财政补贴,让居民享受免费或低价格的公共服务,这一做法的弊端是消费越多,污染物排放越多,从政府那里得到的财政补贴就越多,使政府的财政负担越来越重。此外,由于缺乏竞争机制,环保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也难以提高。改革开放20年来,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绝大多数行业的效益都提高了,而处于垄断经营的市政公用行业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虽然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价格不断上涨,但运行效益却在下滑。

此外,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没有关于环保基础设施市场化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在关系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市场形成的污染治理负责主题、产权制度和价格制度等方面没有规定或规定的内容不利于市场化,监管力度不够,也造成环保投资的潜在需求没有完全转化成有效需求。

2 引社会资本进入环保产业的改革创新

2.1 国外发达国家所经历的环保产业的发展道路

实际上,即使是在一般基础设施领域引入社会资本和私人部门参与问题上,发达国家曾走了一条反复曲折的道路,即由私人部门供给为主到公共部门供给为主,再到建立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早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英国和美国的绝大部分气、水、电车和高速公路等设施和服务都是由私人部门建设和运营的。由于缺乏资本,国家的补助也很少,城市政府通过与私人公司签订长期合同来解决基础设施供给问题。但不久,人们发现以私人部门为主供给基础设施的模式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偏远地区设施缺乏、服务价格高、质量差、政治腐败等。另一方面,随着收入的普遍提高,社会各收入阶层对基础设施需求的差异性减小,小规模的私人供给模式逐渐不能满足供给实际需要,而且规模不经济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所以到了20世纪,英美等工业化国家的公共部门和地方政府承担起为社会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绝大部分责任。然而这一模式很快又暴露出了政府财政负担加大和建设运营效率低下等新的问题。

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一些国家为了减轻政府财政的负担,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对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创了新的投融资模式,工业化国家重新邀请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领域,但这一次变化与以往不同,是建立一种新的模式即PPP/PFI模式。(PPP即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PFI即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

英国1992年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提出了PFI这一新概念,把原来由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交给私人企业去做,政府只需要与私人企业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就行。这样做不仅使政府减轻了负担,而且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行PFI离不开收费,建立合理的收费制度不仅能弥补建设和运营的费用,还有利于居民节水和垃圾减量,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2.2 环保产业结构性投融资变革及多元化融资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正发生着结构性变革,投融资机制呈现出多渠道多元化的新格局。

2.2.1 发行环保基础设施国债

拓宽环保资金筹措渠道,需要切实增加环保资金的财政投入。国家发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国债,是目前解决资金短缺最为理想和快捷的方法,问题是如何加强国债资金的管理,提高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率。据统计,1998-2000年的“九五计划”后三年期间,中央财政增发国债中有460亿元的国债资金用于环境保护,加大了城市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共安排环境保护类项目543个,总投资达1622亿元。增发国债用于环境保护,是使环境保护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的主要原因。

2.2.2 积极充分利用外资进行污染治理

整个“八五”和“九五”期间,中国环境保护利用外资进展很快,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明显向环境保护领域倾斜。据统计,“八五”期间,中国环境保护利用外资11.77亿美元;而“九五”期间,中国环境保护利用外资达50亿美元,利用外资增长幅度高于其他行业。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企业得以充分分享发达国家在环保投资、技术转让、环境服务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承诺,使我国环保产业进入更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先进环保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将教会蹒跚学步的中国环保业走得更稳。

2.2.3 业绩优良的环境保护企业在股票市场上市融资

据统计,目前在中国上海和深圳两个股票交易市场中已经有30多家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上市企业,从而形成了股票市场中的绿色环保板块,环保企业上市融资有利于整个环境保护产业和环境污染治理资金的筹措。随着各项政策陆续出台,管理体制逐步理顺,环保产业发展空间逐渐扩大,环保股长线投资价值会越来越明显,发行环境保护债券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2.2.4 民营企业介入以及BOT融资方式运作

(1)民营企业参与的模式、条件和在我国的发展

民营企业参与环保服务可有多种模式。大部分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运作模式,是由政府或半政府单位通过与项目公司签订合同,将其所负责的某项公共服务的经营或融资职责全部或部分地转让给该项目公司。政府单位成为授权机构,项目公司可以由民营投资者独立或参与建立。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模式见表1。这几种模式根据民营经济参与的程度而排列,从参与程度最小的服务和管理合同到参与程度最高的剥离。

表1 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服务的主要模式

服务/管理合同 租赁特许经营 BOT或BOO剥离

资产所有权 政府 政府 政府

政府/民间 民间

资本投资

政府 共担 民间 民间 民间

运营效率

有限

有有有 有

新的服务

无 无有有 有

典型期限 1~5年8~15年

25~30年 20~30年

执照期限

就我国而言,目前是促进民营企业参与城市环境服务的好时机。有利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正在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运作不仅在工业、商业、金融等领域全面展开,而且也渗透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如交通、能源、旅游项目。②缓解城市资金不足。中国2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着城市的膨胀,城市环境问题已成为每一个城市政府的困难,如何改革城市环境管理、筹集资金正是当前面临的课题,民营企业参与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③法制环境的改善。中国的法制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建立市场经济以来,逐步颁布了多部法律,为营造公平、自由竞争提供了条件。④加入WTO为外资进入提供良好的条件。

(2)关于鼓励民营企业介入的政策思考

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环保基础设施的关键是利润和投资风险。专家认为,供、排水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只有达到6%以上,才能吸引投资者介入,达不到与其他行业相持平的投资回报率,资金是不会自动转移到环保基础设施上来的,因为资本的本质就是不断获利和增值。

在发达国家里,城市污水处理领域一直以其投资回报稳定、风险小而备受资金雄厚的投资者青睐。但是目前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其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包括业主变化,收费体系不健全以及各种政策的重大变化等,由于环保基础设施具有投资金额巨大、投资回收周期长等特点,这些都加大了投资者对风险的顾虑,同时经营过程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约束,投资者更感到风险难测,投资者权益得不到保障。

民营企业参与面临的风险包括政治的、法律的、商业的和金融的。主要的政治风险就是政府在未来改变其政策,以及政府不按法律或合同规定批准提费要求。法律风险与解决合同纠纷的方式有关。商业风险包括民营方不能及时收到服务费,成本长期不能收回,或收费太低不能及时增加,这些都使民营方不能得到合理的利润。另一个商业风险是与市场相关的,那就是服务的需求比设计和预期的低。金融风险与本地货币贬值和货币兑换限制有关。如果收入是当地货币,而部分投资和借款是外币,货币可兑换性就成为重要的风险。

保证投资和运营商基本的运营成本和适当的利润,解决好对终端客户的收费问题,才能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环保基础设施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3)提出鼓励民营企业介入的几条措施

改变观念,开放市场;

建立稳定、公平的政策法规体系;

有保障的政策实施和执法;

税收金融政策(政策性贷款和税收优惠);

完善的成本回收与收费制度。

2.2.5 有待发展的其他几种环保融资手段

设立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基金;

改革现有的环境收费制度,使税收对于环境保护的调控功能进一步完善;

建立信贷优惠的金融政策保障;

发行环境保护彩票;

推进排污权交易,实现污染治理的市场化。

3 小结

我国环保投资“瓶颈”的主要问题是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总量严重不足,二是投资效率不高。为了改变现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必须首先创新中国环保市场的投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争取较好地解决投入资金问题;其次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稳定发展。

标签:;  ;  ;  ;  ;  ;  ;  ;  

创新我国环保市场投融资机制_环境保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