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小说的独特贡献论文_唐吉

茅盾小说的独特贡献论文_唐吉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430205)

摘要:举世闻名的文学巨匠凭借独有且卓越的文学成就成为祖国与人民的骄傲,而其名讳也留存在史册。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茅盾,就凭借自身贡献屹立其中。他凭借豪迈的气势与细腻的文笔,深刻且全面的影响了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曲折发展历史,也塑造了群星的人物形象与艺术角色,开创性的使用众多类型的文学体裁。

关键词:矛盾小说;艺术典范;体裁多样化

一、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和艺术典型

茅盾创作艺术的独特之处是创造出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与艺术典型,表现出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呈现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发展的缩影。茅盾在人物塑造上的成果,为我国现代文学的人物形象刻画增加了与众不同的色彩。《蚀》中的章静、方罗兰、章秋柳、胡国光》〈〈霜叶红似二月花》的婉卿,《子夜》的赵伯韬、屠维岳、冯云卿等。上述焕然一新的人物角色塑造方式具有独特之处。

茅盾喜欢塑造人物形象的不同之处,且借此呈现出同一人群的阶级特点。以《子夜》中刻画的资产阶级和其追随者的形象来说,赵伯韬是帝国主义豢养且成为其走狗的掮客,作者将其当道投机领域内进行塑造,彰显他的阴谋诡计,且从私生活上体现出他蔑视女性的可悲灵魂。工贼屠维岳以及奠干丞则是不同性格特色的角色,前者骄奢淫逸,后者软弱无能。不管是赵伯韬还是屠维岳都具备明显的性格特征,上述人物形象,在那个时期和未来文学发展中都是少见的,在创作地主豪绅形象上,具有无法比拟的文学成就。鲁迅是当时文学发展的代表,他强调呈现出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时期“旧中国晦暗乡村”地主豪绅的顽固、蛮横和落后。

茅盾在创作豪绅形象上具有无法比拟的价值。但是,他所塑造的人物特征并不相同,他强调体现出地主阶级在巨大的社会变化中的迷茫无措与落后。鲁迅习惯搜画化方式,彰显人物特点,茅盾则通过细腻的笔法描绘出人物性格的突出特征。《动摇》的劣绅胡国光形象就是通过其“老狐狸”的突出特征来刻画的。

二、选取题材的贡献

茅盾创作的重要题材各不相同。比如革命斗争内容。二十年代末期的,他创作的中篇《蚀》,在出版之初就引发了文坛的震动。作品呈现一九二七年大革命的内幕,引发广泛的社会舆论。茅盾经历大革命的磨难,利用个人真实经历和间接体验,凭借广阔场面与细腻笔法真实且艺术地呈现出大革命的日常生活。该作品在那个时期具有显著的特点。其中,叶圣陶也直接指出,茅盾创作〃《幻灭》以后接写《动摇》,《动摇》以后创作《追求》不论其精力弥瀹,只叙述他延伸创作范围,就是我们所不及的特。在他三部曲之前,小说从未描绘过如此大的场面,镜头从未关注到他所强调的境域”。《烛》出版之后,有关反应或呈现大革命时期日常生活的小说开始出现,比如《俛焕之》、《小小十年》等随之出版,这就是《烛》的出现为文坛带来的全新力量。长篇《虹》涉及重要的社会斗争,比如“五四”,“五卅”等。此作品出现之后,就引发了国外内文学界的关注和讨论。

茅盾通常会选择重要政治事件当做素材,且得到良好的成就。从历史剧角度上分析,就有郭沫若的《屈原》,其“借古人之骸骨”表现出蒋介石假抗战真反共的丑恶事实。从小说角度上分析,很多文学家或关注下层生活贫穷生活,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污秽不堪,或呈现出抗战官僚资本、反动法制等,《腐烛》就独树一帜,刻画那个时期普通作家不曾关注的重要政洽问题。作品将苏北、皖南事当做背景,直接表明国民党集团反共反人民的丑恶行为,所以变成抗战阶段以暴露国民党反动统治为内容的作品,得到大众的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将暴反动派的特务统治的罪行当做题材,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中非常少见。

三、体裁多样化

“五四”阶段新文学的长篇小说开始出现,比如王统照的《一叶》《黄昏》,庐隐《女人的心》等,以上长篇按照篇幅进行划分,大部分都是中篇,字数较少,人物较少,故亊结构相对简单。大革命失败之后,长篇小说随之产生,当时知名度较高的是叶圣的《倪焕之》,茅盾的《虹》,胡也频的《到莫斯科去》,蒋光慈的《田野的风》,阳翰笙的《地泉》》等。简单的从文学风格的角度上进行分析,以上作品大部分被划分成下面两类情况,第一创作者尝试从都市到农村的角度上呈现社会面貌,气势宏达,但是成功的较少,人物与故事表现出概念化的特点。第二,创作者从城市或农村的某些部分呈现出那个时期的社会生活,此部分作品得到较大的反响。

茅盾在我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中的主要成果是尝试通过诗史笔法、多卷本的方式体现出历史发展痕迹。巴金激流三部曲主要体现出“五四”之后封建家庭的没落,《火》三部曲主要刻画抗日战争的进度。老舍的《四世同堂》包含《惶惑》、《偷生》、《饥荒》刻画出北京沦陷区的整体风貌,体现出抗战阶段广大民众的艰苦生活和拼死反抗。路翎的《财主底女儿》则直接描绘出一九三二年“一二八”到一九四二年苏德战争时期我国社会的改变。上述多卷本的长篇作品,在艺术上各有不同。茅盾在抗日阶段就专注于多卷本的长篇作品的创作。比如《霜叶红似二月花》“原本计划写‘五四,到一九二七年阶段的政治、社会与思想阶层的巨大改变”,但是因为多种现实因素,作品只刻画出辛亥革命到“五四”出现之前的社会生活。解放战争时期,他创作的《锻炼〉〉原本要写“五部联贯的小说,尝试将从抗战开启到‘惨胜’时期的重要政治、经济、民主和反民主等等,进行深入的刻画”,作者撰写了第一部,由于迎接解放而中断创作计划。以上三部多卷本的长篇小说全部都是只撰写第一部,且只有开头。但是,针对解放之前顺利出版的两部作品进行分析,我们就能知道创作者在多卷本的长篇艺术中所进行的研究:情的齐头并进且又彼此独立,作品中不只一个主角,而是多个角色交织产生的众多线索;人物个性的创造尽量通过简单和精细结合的方式塑造,描绘内容广泛,涉及城市和乡村的多个部分,呈现出整个社会的日常生活等。上述情况都表明茅盾对于多卷本长篇小说所进行的深入探究,为国内现代长篇小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茅盾在我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中首次将民族工商业的经济项目写入文学作品中,最早且顺利的将国民党的特务政治活动当做我国现代文学作品刻画的主要题材,此外通过全新角度处理文学中频繁遇到的农村日常生活题材。其主要通过短篇、散文等样式进行刻画,表现出自身的独特之处,他创作的长篇对我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其中宏大且细腻的艺术风格在我国文学史上相对罕见,创作风格和特色鲜明,为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毋庸置疑的是,茅盾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师、新文学发展的领军人物,成为世界文学名人的翘楚。

参考文献

[1]于淑卿.茅盾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04)

[2]唐澜,晏青.茅盾小说《蚀》的研究述评[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015(06)

[3]郑坚.从革命的“尤物”到革命的女神——以茅盾小说中时代女性形象塑造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4]唐欣.身体叙事中的性别主体辨析——重读茅盾的《蚀》三部曲[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作者简介:唐吉(1988.7-),汉,四川省成都市人,本科,研究方向:茅盾文学探讨。

论文作者:唐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茅盾小说的独特贡献论文_唐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