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 教学方法 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这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因素,教学的重点要从培养学生能力这方面出发,所谓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够形成。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九年义务教学中学生要会背诵240篇的诗词,阅读量更是大得惊人,所以在小学语文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的改善诗词的教学方法。
1 教学中立足诗词,培养诗学素养
小学生在学习诗的过程中,可以逐步的培养文学气质,诗学素养,最后塑造成诗人。因为小学生接触学习的内容很多,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语言积累和语言感悟是小学生学习的重点,语言的感悟强调了个人的学习经验和修养。古诗是这方面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够健康小学生的学习思维,丰富小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兵不是没有感情的人,他们既有健康的人格,丰富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想象力,在教学中,采用古诗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对语言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使学生是诗的海洋中,领悟诗词的精妙。另外很多好诗学生在没有上学的时候就会背诵,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积累这一点,鼓励学生背诵更多的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以采取“每日一诗”活动,对于那些背诵好的学生,给与表扬,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开展背诵比赛,评选出背诗能手。
2 教学过程中准中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老师在课堂中,讲解诗文的时候可以淡化诗意,尊重学生自我理解的意思,诗人在创作诗词的时候,都有特有的背景,这样每个读诗的人由于时代的不同,理解能力也是不同的,在教学中不要否定学生理解意思,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新课标中支出,学生阅读是一个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心里想法也不同,这样在体会诗的时候,就更加不同。作为老师要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采用积极、主动的思维去理解诗词,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诗,学生按照课文注释一般都能够理解,在理解诗词大意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另外还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让学生感受到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感染。
3 教学方法多元化
很多诗词在鉴赏的时候,都能够使读者感受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在鉴赏的时候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教学重要让学生领会到这种意境。领会意境在诗词的教学中是难点,这方面就要求老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例如,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依靠诗意情境作画,教师的深情范读,相配的古典名画,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另外,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
古诗词的教学中讲究格律,字斟句酌等方面,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一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例如:“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采用一气呵成的方式,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有一种思念故乡的感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欣赏这些诗词,提醒学生要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学习,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鉴赏能力,使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有所增强。
4 拓展阅读,培养学习的文化底蕴
新课标中指出“不能教教材,而要用好教材”这样就要求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开展课程资源的扩展,灵活运用教育的策略,把语文课堂能接触的范围扩大,在学习诗词之前,收集大量的诗词材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词。通过多次的积累,能够很有效的让学生理解语文,逐渐增强了学习的能力。另外,完成古诗的学习之后可以进行扩展教学,例如,学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孟郊的《游子吟》的时候,学生体会到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母亲的感觉,就可以问学生还知道哪首诗能够表现出这种思想。教学中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内容能够达到一定的积累,学生的鉴赏能力不断的加强,体会到了古典文学之美,当学习程度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可以单独的创作诗,达到教学效果的更好层次。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
结束语: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要求学生要体会到诗词的古典美,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学习过程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在诗词的王国里翱翔,享受到诗词的美感与快乐,达到很高的学习水平,提高了综合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葛玉萍.创设小学古诗教学别样的精彩——浅谈多媒体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0):44-45.
[2] 石瑶.小学古诗教学刍议[J].考试周刊,2011,(89):45-47.
[3] 贺德清.小学古诗教学中的“诵、境、情”[J].新课程?小学 ,2013,(4):137-137.
论文作者:葛俊豪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
标签:学生论文; 诗词论文; 古诗论文; 小学生论文; 诗学论文; 小学论文; 素养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