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_邓小平论文

创新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_邓小平论文

创新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科学研究论文,主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世纪向我们悄悄走来。随着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不断向前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哲学社会科学是以人类及其社会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与自然科学一起构成人类知识的两大类别,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早在1977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出于对社会科学重要作用的深刻领悟,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伟大时代必然产生伟大的科学、伟大的作品,这科学、这作品都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物质力量。

毋庸置疑,社会科学的繁荣需要充分发挥每一位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聪明才智,但是,社会科学研究不完全是一种单纯的个人行为,也不是一种自发倾向,需要正确的理性引导,需要社会的组织协调,需要必要的物质投入,还需要精品的示范效应。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些年来,我省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为了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耐得住“寂寞”,甘于“清贫”,呕心沥血,无怨无悔,表现出了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高尚情操和精神风范。为了充分尊重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辛勤劳动,资助优秀学术成果出版面世,省委宣传部于1996年出台了《湖南省优秀学术著作出版资助暂行办法》,先后共资助出版了29部优秀学术著作。这次通过评审确定资助出版的17部学术著作品位比较高,门类比较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省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在此,我向所有获得出版资助的作者表示祝贺!今后,我们要按照宁精勿滥、择优资助的原则,把制定课题规划、立项评审与资助出版结合起来,把研究活动与成果的宣传推介结合起来,着力解决社会科学“研究难、出成果难、出版难、实现价值更难”的问题,使优秀的社会科学成果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人类是一条川流不息、亘古常新的长河。应该看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呼唤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向社科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要强化时代意识。社会科学作为一个历史范畴,虽然有其超越时代的共同性,但从整体而言,是一定社会条件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要突出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和宣传,加大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力度,努力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规律,深入研究和正确回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现实问题,把加强对改革和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以推动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对世界新趋势、新问题、新知识的研究。

要强化服务意识。要坚持社会科学紧扣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党委和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供智力支持,起到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要把地方党委、政府工作中的难题作为研究的课题,把人民群众的热点、疑点作为研究的重点,从而使党委、政府对社科研究人员“信得过,用得上,离不开”,使社科研究人员当好助手,起好参谋作用。

要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是社科工作者的灵魂,是社科研究的永恒主题。社科研究重在创新,难在创新,贵在创新,切忌人云亦云,低水平的重复。理论创新是宽领域、多途径的,或在社会实践中获取源泉,或在学术争鸣中得到启发,或在学科分化、整合中另辟新径等。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还是各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乃至应用对策研究,都要力求有新的视角,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要强化精品意识。精品是一个国家文化水平的标志。一部精品的影响力,往往胜过几十部甚至几百部一般的作品。对于精品力作,按马克思的话说,它们是“不可企及的高峰”,即都具有不可复制性和不可替代性而永恒和不朽。歌德在读到佳作时说:“精神有一个特征,就是对精神起到推动作用。”好书不厌百回读。真正的精品是活在时间的维度里的,历史总是把最有份量的东西保留下来。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我们期待湖南在社科研究中精品力作层出不穷,期待“理论湘军”早日崛起饮誉于世。

(本文系作者为第三届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资金资助的著作所作的总序)

标签:;  ;  ;  

创新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_邓小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