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脑中风恢复期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中风恢复期患者住院期间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其不同的临床症状,通过辨证施护,给予相应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配合治疗。结果:对于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康复治疗有明显的效果。结论:在传统康复治疗方法上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能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最大限度的使患者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
【关键词】中风恢复期;康复;中医特色技术【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052-01
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每年死于脑中风者约130万,存活者中约有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0%(1),且近年来有发病年龄降低的趋势。急性期为发病至2周内。本文讨论的是发病2周至6个月内处于恢复期的患者。中风病的治疗原则是挽救生命,降低致残,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2)。一般治疗措施包括维持生命功能,防治并发症,康复治疗等。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致残率,恢复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制定恢复期康复治疗程序,进行积极正确的康复治疗,同时应用适宜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对于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康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本单位共收治脑中风患者129例,其中男83例,女46例,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71岁,发病时间2周-6个月不等。中风病常见证候要点有:①风痰淤阻证 ②气虚血瘀证 ③肝肾亏虚证。常见症状有:①半身不遂 ②舌强语蹇 ③吞咽困难 ④腹胀便秘 ⑤ 二便失禁。
1、2 方法 应用于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有:体位护理,情志护理,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疼痛评估,用药护理,排便指导等。主要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有:耳穴压豆,拔罐疗法,艾条灸法,穴位按摩,由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3),针对影响患者病情康复的问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制定中医特色护理措施并负责实施,并严格掌握各项中医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注意事项。
1、2、1 耳穴压豆 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遵医嘱取穴,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3-5天更换一次,一般两耳交替贴用。主要用于疼痛、腹胀便秘、失眠的患者。
1、2、2 拔罐疗法 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驱风止痛的功效。遵医嘱取穴每日一次,留罐5-10分钟,主要适用于肢体挛缩、疼痛等。
1、2、3 艾条灸法 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回阳救逆。主要适用于肢软无力,偏瘫失语,气虚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
1、2、4 穴位按摩 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能力,促进功能康复。适用于肢体挛缩,舌强语蹇和吞咽困难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主要症状辨证施护1、3、1 半身不遂 ①注意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②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③指导患者进行床上主动训练。④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1、3、2 舌强语蹇 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充分理解其需要,并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共同参与语言康复训练。
1、3、3 吞咽困难 配合康复师给予摄食训练、体位训练和呼吸功能训练等,有吸入性肺炎风险的患者给予鼻饲饮食。
1、3、4 腹胀便秘,二便失禁 便秘时鼓励患者多饮水,饮食以粗纤维为主,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克服长时间如厕,忌怒挣。二便失禁的患者注意皮肤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
1、4 健康指导1、4、1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戒除烟酒,慎避外邪。
1、4、2 调节饮食,根据证型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注意饮食宜忌。
1、4、3 注意安全 防呛咳窒息,防压疮,防烫伤,防跌倒坠床等意外。
1、4、4 情志调理 与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帮助树立信心,积极指导康复训练,并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争取亲友及社会支持。
2、总结分析从临床应用情况来看,中医特色技术应用频率最高和患者依从性较高的项目是耳穴压豆,其次是穴位按摩和艾条灸。分析原因: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主动和主管医师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通过开展辨证施护,制定实施中医特色技术,对改善中风的主要症状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吞吐困难、腹胀便秘等有明显的效果,对中风恢复期的治疗和康复有起到了重要的提高和促进作用(4)。
3、讨论中风恢复期的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近一半中风患者由于肢体功能下降,社会交流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依赖他人的照顾,有的加之经济方面的原因,所以容易使患者及家属失去耐心和信心,但同时又对康复抱有很高的期望。中医护理从调理脏腑功能开始,使身体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根据患者不同证型和症状给予护理,做到因人施护,因病施护,异病同护,同病异护(5)。通过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的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合理应用,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了康复,使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肢体功能,减少致残率,有效缩短恢复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还具备不良反应少,简便易行,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南登崑,王宁华,刘宏亮.康复医学〔M〕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2[2]贾建平,崔丽英,王伟 神经病学〔M〕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3[3]朱红霞,程序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急诊救护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6):929[4]陈翠芳,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5):4562[5]杨淑萍,杨青,田美欣,中风后抑郁中医护理研究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11,21(5):53
论文作者:周志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
标签:患者论文; 恢复期论文; 中医论文; 特色论文; 技术论文; 功能论文; 肢体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