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分析论文_蒲敏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分析论文_蒲敏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水文工程大队 四川成都 61173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地质灾害频发,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稳定的管控机制和控制措施,采取更加科学化的管理效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范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文地质;地质灾害;影响;措施

引言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方地貌特征差异显著,因此,我国的地质灾害呈现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的特点,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我国经济将会遭受巨大的损失,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相关数据表明,水文地质因素是地质灾害诱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并提出对应防御策略对于我国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水文地质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

近年来,我国的暴雨、大风、高温、雷电等气象灾害多发、频发,对安全生产影响过大。据预测,2017年我国极端气象水文事件更是多发,区域性的强暴雨、洪水重发机率较大,影响我国的台风又偏多偏强,因此,防汛、防台风形势非常严峻。由于我国地质结构复杂多变,地质隐患的点多面广。使得地质灾害无形间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和动态变化等多种特点。“十三五”期间,我国还将要推出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不断加剧、连续强暴雨、特级台风、地震等自然影响的加剧,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面临着巨大考验。

2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2.1地基变形

水文地质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中,地基变形是较为特殊的一种地质灾害,其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地基。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建筑的数量正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在建筑地基中,软土地基是十分常见的地基问题,这种地基土质结构并不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承受水文地质因素影响的水平较差,而且软土结构有一定的触变特性,在原状土遇到振动时,容易对其原有的稳定结构产生破坏,使软土稀释。如果建筑工程在地基处理阶段时没有对地基进行很好的处理,在地基使用时就容易被水文地质因素所影响,出现地基变形的情况。一旦发生地基变形灾害,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墙体开裂,如果地基变形十分严重,还容易导致建筑物坍塌,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2地面沉降

过量开发地下水会使水位下降从而造成地面塌陷的情况发生。近年来,地下水不断的被开发利用,地下水位也就随着开采程度下降,因此地下水所处的区域就会出现各种沉降的情况。地下水位下降所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引起的沉降灾害已经逐渐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2.3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对地质灾害危害极大,在我国局部地区,比如大连地区、辽河三角洲地区等,由于地下水资源的过量开采,以及连续性的燥热或海平面的急剧上升等自然因素导致的海水入侵已是沿海地带(尤其是滨海平原地区)一众面临的重大地质灾害之一由于海水的入侵引起滨海含水层水质严重咸化,原有的淡水水井和一些水源基地都因此相继报废,从而导致滨海地区淡水水资源更加匮乏的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砂土液化

砂土液化的现象也是水文地质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中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主要成因是被地震所影响,是指水分较为饱和的疏松粉砂、细砂土受到临界地震影响,并在其作用下瞬间被破坏,一旦出现这种现象,由于疏松粉砂和细砂土的土质十分松软,就会造成起密度降低,孔隙变大,很多地下水就会超过孔隙的范围从而自下而上的运动,最终导致砂土液化现象的产生。另外,输送粉砂和细砂土的渗透性非常不好,这就会极易导致水分溢出,形成冒砂、冒水的现象。

3应对地质灾害造成不良影响的防范策略

3.1实时监测地质灾害

监测是预防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措施,尤其是灾害频发区,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构建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实时掌握水文地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预警,做好防治工作。如我国地质灾害多发的山区,政府要加强对该地区的抗灾指导工作,做好地质灾害的全面预防与应急处理。在雨季,山区的降雨量较大,跟踪监测地下水流量大小,一旦发展数据异常,要立即调控水流流量、方向,避免地下水运动造成地质灾害。

3.2制定紧急处理措施

在地质灾害管控机制建立过程中,要优化处理效果,积极建构更加系统化的处理机制和控制措施。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有实效性的紧急处理措施和管控机制,结合紧急应用原则,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效果的同时,保证人们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例如,对岩溶塌陷以及相关水质问题,要利用加固机制对其进行集中处理,尤其是解决地面沉降和地面变形。不仅仅要对交通运输安全给予高度关注,也要设置警戒线,提高灾害应急处理和管控效果,确保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和实效性。

3.3合理开发利用水源

近些年来,我国的淡水资源正在逐渐减少,变得十分短缺,但是由于开发难度较大,我国地下水资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逐渐呈现出饱和的状态。一旦地下水资源储量过大,就会对地质的结构产生影响,内部结构如果受到破坏,就容易出现大面积的地质灾害,给国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威胁[2]。因此,必须要加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具体措施上,可以利用地下水进行农作物、植被的灌溉,还可以利用地下水进行车辆清洗、地面清洗等等,这样可以减轻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还可以提升水文地质的特性,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结语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因素是影响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而地下水的变化和运动则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水文地质因素。因此,只有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在地质灾害高发区域,一定要设置24h监测系统,并对地下水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智灵,陈韬.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J].科技风,2017(6):165.

[2]李红星.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分析[J].地球,2015(3):271.

[3]包黠.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分析[J].地球,2014(4):5.

论文作者:蒲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  ;  ;  ;  ;  ;  ;  ;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分析论文_蒲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