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龙王镇中心学校 441129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教师不但要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在这个物质需求被充分扩大化的时代里,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更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行为习惯,自然地、巧妙地将爱国主义教育寓于历史的教学过程之中,使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作用。本人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
我们中华民族向来以刻苦耐劳、富有智慧,有着无限的创造力著称于世界。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充分体现。几千年来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典籍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历史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爱国情感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它体现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推动祖国前进的巨大动力。历史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倘若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一无所知,怎么谈得上热爱祖国。所以历史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爱我中华、兴我中华、建我中华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对历史知之深,才会对祖国爱之切。一国的国民对本国的历史了解愈深,愈是能激发他的爱国心。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对祖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有深刻的了解,才能产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崇敬之情。通过讲授大量的丰富的史料,教育学生在祖国优秀的文化宝库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并激励起学生对祖国的自尊、自信、自强的进取心,学习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
二、充分利用历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历史学科有其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史料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客观性。在道德领域的教育中赢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真实、感人、可信。通过形象、具体、生动的人物的事件去感染人、熏陶人,此可谓“细雨润物”,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滋润和升华。所以,充分利用历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学历史我们能够感受到从古至今、自上而下的爱国事例俯拾皆是,不胜枚举。看看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投笔从戎的班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九死一生通西域的张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回台湾的郑成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驱避之”的林则徐;收复新疆的左宗棠;戊戌政变,甘洒热血的谭嗣同;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李大钊;……所有这些,都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的爱祖国、爱人民的赞歌,体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为今天的中学生树立了学习榜样。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情感强化。历史知识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感情因素,只要教师刻意发掘,完全能做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感情色彩强烈的气氛中,学生和教师产生共鸣,在加深对历史知识理解的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但教师的立场、观点和引导却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教师必须具有鲜明的立场、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周密的课堂设计,对不同类型的教材,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传诵千古的名言要有感情地朗读,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等,能够燃起学生的热情,激发他们的联想。而对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的事件,则要充满感情地讲述,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讲四大发明,如数家珍;讲黄海大战,声泪俱下;讲南京大屠杀,义愤填膺,使师生情感交融,引起共鸣。在讲《血肉筑长城》一课时,我联系“钓鱼岛撞船事件”的新闻,并提出疑问:“我国网民为什么对此事件表示强烈的关注?”引导学生回忆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让学生感受日军的残酷血腥以及他们发动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巨大民族灾难,意识到中国人民只有发展自己,奋发有为才能摆脱“亡国”的危机,更容易理解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众志成城,英勇抗敌史实,体会当时全民族抗战的悲壮精神。这样贴近学生生活,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一举两得。
2.直观教具。通过电化教学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最乐于接受,教学效果也较好。像七年级教材中的“秦王扫六合”秦始皇陵兵马俑、长城;“秦汉文化”地动仪,做成模型或是下载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亲眼看到祖先的发明创造,会使学生产生非常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讲南京大屠杀可以下载图片,学生会受到非常深刻的教育,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百闻不如一见”,从教育的角度上说,直观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当我们讲述地方历史时,就利用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基地进行直观教育,既加深了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又同时对学生深化了爱国主义的教育,深受学生的欢迎。
总之,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教师要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如和风细雨般的慢慢渗透,就一定能达到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
论文作者:燕淑玲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2月总第2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4
标签:历史论文; 学生论文; 祖国论文;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爱国主义论文; 教师论文; 情感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2月总第2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