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文化馆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郭晓燕
摘要: 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群众,是广大群文工作者需要不断思考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文化馆 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
县级文化馆的建设与发展是县域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多元文化的迅速崛起和发展,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发挥县级文化馆的示范引领作用,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是广大群文工作者面临的现实课题。
一、牢固树立文化自信理念,肩负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成为全党的治国方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充分阐述了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馆作为推动和引领群众文化健康发展的前沿阵地,牢固树立文化自信理念,培育文化自信之魂,塑造文化自信之基,是文化馆构建现代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能的动力之源。只有牢固树立文化自信的思想理念,才能保证用优秀的文化感化人,用先进的文化鼓舞人,用多彩的文化吸引人,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二、明晰文化馆服务职能,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法和手段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县级文化馆的服务职能有了新的诠释和变化,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办板报、办橱窗、刻印文艺演唱材料、写标语,演变为担负全民艺术普及、公共场馆免费开放、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培训、群众文化队伍建设、数字文化网络服务等新的服务职能。明晰了时代赋予自身的职能转换,文化馆就要自觉转换角色定位和工作思维,适应新形势下的多元文化需求,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方法、新途径,新举措。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核心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理念,把人民对文化品牌的所思所盼和需求,作为撬动公共文化服务的金钥匙,优化文化资源,完善文化设施,优化服务标准,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提效能。
夏育之的内心不知受到了什么触动,他转过身搂住儿子的双肩,把儿子的头使劲按在自己的肩膀上,他咬着牙齿,闭着眼睛,好像要哭出来,但是夏天一把推开了他,他跌跌撞撞地摸索到叶晓晓身边,乞求道:“晓晓,晓晓,你带我走,带我走,好不好?我不想呆在这里,我害怕呆在这里……”
三、因馆而宜破解短板,机制创新方有可为
要提升县级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还有一种途径也很重要。因文化馆受编制人力限制,要想全方位承载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就必须把构建县、镇、村三级人才服务体系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利用免费培训平台,有侧重点地培养乡村文化人才,如民间文艺社团管理、创作、编导骨干,群众文化活动组织骨干,有针对性地培养音乐、舞蹈、戏曲、文学、书法、美术等领域的民间文化领导人物,发挥民间文化能人的骨干作用,变送文化为种文化,编制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体系,从而推动公共文化协调均衡发展,惠及更多民众。在这个层面上有两个机制必须兼顾,一是对馆内专业技术人员实施绩效量化考评,这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有力抓手;二是建立群众文化骨干,优秀人才动态库,这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最大补充。要十个指头弹钢琴,每个指头都动起来,才能弹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
目前HBO对颅脑损伤后MG影响的实验研究较少。Lim等[41]第一次将MG作为研究HBO治疗颅脑损伤相关机制的观察目标,得出了HBO在TBI急性期可降低MG的活化;Yang等[42]利用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研究表明,HBO治疗可降低ICHMG表达及MG神经毒性的比例;但HBO与MG的研究目前仅限于此,尚无更深一步关于表型分类方面的研究。
四、培育网络建队伍,播种文化春满园
县级文化馆延续着传统的音乐、舞蹈、戏曲、文学、摄影、书法、美术等岗位设置,面对多元文化的日新月异,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首先要破除僵化的传统工作模式和服务方法,在数字文化、网络文化上下功夫,积极探索云文化、线上线下文化服务新手段,把优秀的文化资源盘活、激活,让文化艺术得到普及,让艺术欣赏、艺术体验走进群众,不断推出有新意、有亮点、可参与的文化产品,吸引广大群众共建共享。其次,利用免费开放的阵地优势推出能方便群众的文化服务项目,如“舞动健身我青春”“国学文化塑修养”“传统文化记乡愁”等,吸引不同群体、不同需求的群众到文化馆参与活动,让文化馆真正成为群众感受文化、体验文化、参与文化的摇篮。
五、完善服务体系和标准,用制度保障公共文化服务落地生根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一靠基础设施保证,二靠制度创新保障。文化设施建设系政府行政行为,制度创新则靠文化馆在实践中摸索完善,例如《文化馆免费开放实施细则》《文化馆艺术普及实施办法》《文化馆推动群众文化均衡发展实施办法》《文化馆数字化服务形式及内容》《文化馆引领群众文艺创作实施办法》等,把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形成量化指标,并通过各种可操作的工作制度加以约束,这样就不至于使提升服务效能成为空话。
目前高校采用较多的资产信息化管理软件是由山东国子软件研发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平台”,该平台有如下基本功能:固定资产增加(含新增、原始资产数据导入);固定资产变动;固定资产处置;固定资产查询;固定资产审核(含归口审核、财务审核);固定资产统计分析;固定资产账与表(含上报数据功能);固定资产清查;固定资产折旧。
衡量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的标准,是社会认可和群众满意。提升是转变理念、转变作用、转变方式方法的具体呈现。只有从馆长到馆员,遵循坚守文化发展依靠群众,文化发展为了群众,文化成果惠及群众的办馆宗旨,才会不断探索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法和内容,才会不断破解各种困难和短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自加压力、自给动力,为书写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美好篇章做出文化馆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郭晓燕,女,本科,柞水县文化馆,中级,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