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广东科技学院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为例
刘玲艺 广东科技学院财经系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 要:本文以广东科技学院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市场对该类学生专业素质的需求,提出了针对该课程进行教学优化的建议,以便促进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撑。
关键词:成本管理会计 课程教学 浅析
本文主要是从教学改革出发、结合本学院招生的特点与《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本身的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从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与效果。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应用型技术人才。
一、教会学生归纳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经常会有费用分配问题,比如生产产品领用材料、生产工人工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这些知识会涉及很多公式,学生很难记住,这样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对于这些问题,我给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为五步:第一步,确定要分配的总额( 即要分什么);第二步,确定分配对象( 即要分给谁);第三步,确定各分配对象的分配标准( 即按什么依据分);第四步,计算分配率;第五步,某分配对象应负担的数额=该分配对象的分配标准数×费用分配率。下面以辅助生产费用的直接分配法来说明这五步的用法:1.先根据辅助生产费用明细账归集的费用确定要分配的总额;2.根据直接分配法的定义确定分配对象为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3.根据辅助生产车间为受益单位提供的劳务量确定分配标准;4.计算分配率=辅助生产费总额/(劳务总量-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劳务量);5.计算分配对象应负担的数额=受益单位耗用劳务量×分配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学习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时利用连环替代法先实物量指标后价值量指标的替代顺序,要学生记住计算数量变动和价格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额时,数量变动的影响=(实际数量-计划数量)×计划价格;价格变动的影响=实际数量×(实际价格-计划价格)。通过这样的知识归类,整个成本会计学起来就简单多了,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使枯燥、晦涩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提高了课堂的生动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做好演示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在课堂上通过演示实际工作中成本会计核算员所做的真实凭证、账本和报表,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注意力集中,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成本会计的兴趣,同时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要讲的内容,做一些演示,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学生实践,进行模拟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学院购买了《财会网中网》实训软件,按教学计划期末最后两周时间利用成本会计实训教学平台进行模拟实训。这套成本会计实训软件采用实际工作中的真实原始凭证、真实的账表分单项和综合实操让学生上机操作,仿真性强,与理论紧密结合,又与实际联系在一起,这样将理论与实操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学中做”和“做中学”。实验证明学生学起来有趣和轻松多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边学边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会计职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实际操作的训练,通过实际操作训练来更好理解理论知识,不断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便于学生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四、利用节假日到实际单位去见习,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多地应用所学的知识,我在所教的班级成立业余的成本会计兴趣小组,利用课外的时间开展活动,经常进行课外实习。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实在有不明白的问题,先用本子记录下来,再回学校老师帮助解答。这样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成本会计的认识,同时还培养了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李亚云 谢爱萍 应用型本科院校《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4年,99期。
[2]甘永生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体系融合的相关探讨[J].财会月刊,2010年,21期。
[3]郭思永 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财会月刊,2011年,15期。
[4]胡国强 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课程合并设置的框架结构探讨[J].商业会计,2010年,08期。
论文作者:刘玲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3月总第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分配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 学生论文; 成本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费用论文; 对象论文; 《教育学》2016年3月总第9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