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与国际贸易一体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贸易论文,环境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环保问题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尤其在国际贸易领域,环境与贸易矛盾日趋激烈。一种人认为,贸易增长必然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必须限制或放弃贸易增长。而另一种人则认为,经济贸易的增长是人类福利增长的先决条件,为了求得贸易的增长,而不必顾及生态环境的恶化。我们认为,在环境与贸易的关系中,贸易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种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即环境与贸易决策一体化,建立这一协调机制,人类贸易活动与环境才能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目前,关于环境与贸易相互作用的研究总是从环境政策对国际贸易影响的角度来进行的,即关于环境规章对相对成本和竞争力的影响、环境政策跨国投资趋向的关系、环境规则对国际贸易构成绿色贸易壁垒的潜力,以及环境政策实施过程中要严防贸易扭曲等等。
1
市场调节失败和政策干预失败是全球环境问题的政策根源
通过国际贸易可以为环境保护增加资金,促进资源有效使用从而有助于校正市场调节失败和政府干预失败。但有时因人为因素的作用,国际贸易可也有能加重现存的市场调节失败和政府干预失败而恶化环境。
1.1 市场调节失败
当市场不反映环境价值时;称市场调节失败。市场调节失败起源于市场未能合理地评价和分配环境资产,结果导致商品或劳务的市场价格不反映其全部环境成本。环境的市场调节失败主要体现在:(1 )环境费用外部化。市场调节失败是污染者未能将其经营活动的环境成本计算进去,结果使环境费用不是包含在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之内,而是独立于其外。如经营活动造成空气和水污染以及环境资源的恶化就是明显的一部分成本被排除在总成本之外的例证。若从国家层次上看,环境费用未能内部化,则会产生跨国环境或全球问题,如酸雨、气候变化以及水域污染。(2)对环境资产的不合理评估。 未能把从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和环境功能所取得的全部经济价值实施量化,也会导致市场调节失败。环境资产的直接价值,它与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产出相关的方面是最易于量化的。如森林、湿地和野生生物对于他们所提供的商品以及它们所提供的娱乐服务,都有直接的价值。环境资产的间接的价值,它往往很难量化且常被忽视。如森林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和区域性地下水的调蓄作用等。(3 )市场调节失败也可由环境资产的产权缺乏或产权未界定以及贯彻管理其使用的组织体制不完善所致。环境资产如空气和水的非排他性特征,可导致自然资源的过渡开发和过渡消费,使得自然资源的消耗大于其再生能力而耗竭。如果缺乏分配管理产权或其他形式的人为干预,环境资源就常常恶化。环境资产的产权未很好界定往往会导致跨国境和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1.2 政府干预失败
当政府未能制定可有效扼制环境污染和规范资源利用的环境政策,而已制定的贸易政策却在造成或加重市场调节失败时,称为政府干预失败。政府干预失败是环境问题产生恶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当政府的政策,无论环境政策还是贸易政策或其他政策,没有矫正市场调节失败时,政府干预失败就产生了。通常情况下,缺乏良好的环境政策是问题所在之关键。然而,贸易政策不当也可造成政府干预失败。政府补贴和贸易壁垒在打乱和扭曲贸易流向和资源分配的同时,还使得市场调节失败进一步加重。因而,旨在实现贸易目标的政策无意间对环境产生了溢出效应。政府干预失败主要表现在如下两种形式:(1)补贴。 政府靠对生产和出口提供补贴来创造经济的刺激力,而补贴所鼓励的是对环境不利的方面。如对农业、渔业部门的补贴,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2)贸易壁垒,政府建立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阻止市场进入从而加重了进出口国的环境问题。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环境角度来看,贸易壁垒会使全球最优化的生产格局发生扭曲,如对未加工品的进口关税比加工品的关税低,使众多出口国为了多创汇而过度开发资源。
总之,由于缺乏鼓励环境费用内部化的政策,环境领域内的市场调节失败总是存在。许多政府干预失败皆由缺乏良好的环境政策所致。但是,国际贸易政策则是以多种途径在一国或国际层次上通过与市场调节失败和政府干预失败的相互作用而造成环境问题。归根结蒂,从环境与贸易关系看,市场调节失败与政府干预失败是恶化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2 贸易的环境效应
分析贸易的环境效应一般从产品、规模、结构和规章制度角度来分析,这四种效应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而且,在从贸易来源国到目的国的贸易全过程中的任一点都有可能发生。
2.1 贸易的产品效应
贸易的产品效应源于具有生态效应的特定产品和劳务的国际交换。如当贸易方便了为解决生态问题的环境技术和服务的国际传播时,贸易就具有了正面的产品效应。贸易扩大了有利于环境的产品市场,增加了有利于环境投入的产业,因而提高了生产国和消费国的环保水平。贸易的这一正面产品效应将有助于抵消自由贸易导致的负面规模和结构效应。但通过直接危害生态系统的商品的国际流动和交换,贸易可能会有负面的产品效应。如珍贵物种或由这些物种制造的产品的贸易。在这些情况下,他国的需求成了过度消耗这些物种的主要原因。必须实施贸易控制来规范这些产品的贸易,以确保这些环境敏感的产品的任何商业活动的正常性。
2.2 贸易的规模效应
由于贸易在扩大经济活动规模中的作用,贸易规模的扩大能够增加收入,因而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环保中去,因而产生正面的规模效应。贸易通过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而提高国际市场的效率,促进具有不同优势的国家间的经济增长。而贸易引起的经济增长既给各国提供了解决环境问题的财力,又通过增加人均收入而提高了国民的环保意识。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自由贸易带动的增长会产生某些负面规模效应。尤其在市场调节失败和政府干预失败的情况下,贸易引起的市场扩大和增长,最终导致资源的加速消耗和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因此,贸易对环境正面规模效应,只有在实行合理的环境政策时才能实现。
2.3 贸易的结构效应
贸易的结构效应与生产的形式和资源的使用相关。这些效应是间接的,因而相对于许多其他因素来说更难以确定其对贸易的作用。一般来说,贸易主要通过影响世界市场价格来改变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国际分布和密度,从而对环境产生影响。当经济活动按各国环境本来情况的要求配置并促进全球资源有效使用时,结构效应是正面的。如果环境资产得以合理地评估和度量,将其价值计算进国际价格和市场中去,其使用不为政府干涉所扭曲的话,贸易将是全球层次上持续发展的理想载体。
在非理想情况下,贸易则有负面的结构效应。因为有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失败的存在,主要是环境政策失败,会导致贸易并不反映各国自然禀赋的工农业生产形式。有些国家,生产活动可能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而在另一些国家,适合农林牧业的自然资源又会未被合理利用。
2.4 贸易的规章制度效应
规章制度效应和贸易政策变化,与现有环境政策和标准的影响有关。贸易自由化协议可促进各国政策尤其是环境标准的协调以利贸易,从而影响到环境政策。这种协调涉及到环境补贴,环境的财政措施、环境的进出口措施以及环境产品标准有关的各国法律和惯例的协调等。贸易协议使得有必要在环境处理标准的水平和贯彻上给予更大的注意。环境保护主义者常常担心被视为非关税壁垒的贸易条例会削弱政府维持环保高标准的能力,但是构成贸易条例例外的这些主要方面就能成为解决跨边界及至全球环境问题的手段。贸易自由化既能削弱又能加强一国对国际环境协议的承诺。只要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各项贸易协定上,而不是放在怎样去削弱政府执行环保政策的能力上时,贸易自由化就会对环境法律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分析贸易的四种环境效应,可以看出,贸易自由化有正负面的环境效应。贸易自由化通过纠正贸易政策干预失败而对环境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也就是,在各国环境资源禀赋存在差别的情况下,通过国家贸易而进行的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重新配置机制,将成为实现环境目标而代价却比世界各国在完全自给的情况下低的重要手段。
通常情况,贸易自由化对环境有正面效应。但是,由于持续的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失败的存在,贸易的扩大仍有可能产生消极的产品、规模、结构和规章制度的负效应。目前,理论分析的挑战之一就是预见、预防以及解决贸易自由化的潜在负面效应。
3 结论
环境政策与贸易政策一体化是实现全球环保——贸易——持续发展相互促进目标的重要措施。如何扩大贸易自由化的正面效应以及抑制其潜在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挑战,而增强政府所有层次上的环境和贸易决策一体化以及实现各国各级政府政策干预的一致性,是迎接这一挑战的唯一手段。
环境与贸易政策一体化是指一方面,贸易目标和原则的勾画应融入环境政策的制定中,以协同减少环境政策对贸易的消极影响,从实现政策达到生态目标并尽量不与贸易体制相冲突的目标;另一方面,当制定可能影响的环境政策时,必须全面考虑贸易原则如国民待遇原则、非歧视和透明原则等,即设计有关环境目标和原则也有助于提高贸易政策措施的正面环境效应和抑制其负面效应。
由于在国际范围内环境政策的形成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一套特定的环境原则与贸易政策原则相对应。而在确立国际原则、规则和争端的解决程序方面,贸易政策起步比较早,因此,还需要一套环境政策,以帮助贸易政策制定者在制定贸易政策时充分考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只有通过环境政策与贸易政策双向的融通和各自目标、原则的相互协调,才能实现环境贸易政策的一体化,解决环境与贸易的冲突这一世界性难题。目前,世界贸易组织(WTO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国际性贸易组织,正积极投入这一难题的解决之中。该组织关于环境与贸易问题的原则立场是:一方面承认缔约方有权自行制定本国的环境管制措施;另一方面这些环境管制措施不应对贸易自由化进程产生负面影响。从这一原则立场出发,可以领略到世界贸易组织已在尝试承担起实现环境与贸易政策一体化这一历史使命,协调各国之间有关环境与贸易问题,努力实现全球环境——贸易——持续发展相互促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