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肿瘤诊疗中心 陕西榆林 719000)
(2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检验科 陕西榆林 719000)
(3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陕西榆林 719000)
(4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胸心外科 陕西榆林 719000)
(5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陕西榆林 719000)
【摘要】 目的:探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前后核小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2013年8月~2014年8月于本院接受化疗治疗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研究对象(按化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取同期40例常规检查健康者作对照组,两组均检测血浆核小体水平,比较两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核小体水平,比较非小细胞癌患者化疗前后核小体水平变化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核小体水平均明显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非小细胞癌患者的核小体水平为223.50±12.35ng/mL,化疗后均有下降,其中有效组下降程度明显较无效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期间,核小体水平检测可作为有效反映患者生物化学反应情况的重要指标,为评定患者化疗疗效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核小体;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检测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3-0069-02
在我国,肺癌是死亡原因占首位的恶性肿瘤,其中超过八成肺癌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NSCLC患者中又有将近八成患者在确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只能采取化疗方式进行治疗。核小体是由组蛋白和DNA共同组成的,在细胞死亡之后会释放并融入循环血中[1-2]。本文主要探究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前后核小体检测的临床意义,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13年8月~2014年8月于本院接收化疗治疗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研究对象,女性19例,男性21例;年龄为47~76岁,平均年龄为61.25±5.26岁;IV期18例,III期22例;肺鳞癌16例,肺腺癌19例,大细胞癌5例。选同期40例行常规检查健康者作对照组研究对象,女性18例,男性22例,年龄为46~77岁,平均年龄为60.37±5.31岁。两组患者年龄范围、性别构成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血浆核小体检测,检测使用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ELISA试剂盒按期说明书进行有关检测操作,其中NSCLC患者分别在化疗前和化疗1周期(4周)周进行检测。化疗方案为: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H53021677),100mg/m2,之后静脉滴注吉西他滨(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H20163144),1000mg/m2?d。在化疗1周后根据化疗疗效将NSCLC患者划分作有有效组和无小组,前者包括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两个等级,后者包括稳定和进展两个等级,疗效标准为:病灶肿块缩减程度超过50.00%为完全缓解,25.00~50.00%之间为部分缓解,缩减或者增大程度低于25.00%为稳定,增大程度超过25.00%,或者有新病灶肿块生成为紧张。
1.3 观察指标
分别比较NSCLC患者同健康者的核小体水平;比较有效组和无小组核小体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将采集数据全部输入SPSS 19.0软件统一分析,计数数据记作%,计量数据记作,前者以χ2作检验标准,后者以t作检验标准,P<0.05则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①化疗前NSCLC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核小体水平比较:化疗前,NSCLC患者核小体水平为223.50±12.35ng/mL,对照组为39.25±5.12ng/mL,两者差异显著(P<0.01,t=348.82)。②化疗疗效:40NSCLC患者化疗1个周期后,有效24例(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4例),有效率为60.00%,无效16例(稳定9例,进展7例),无效率为40.00%。③NSCLC患者化疗后核小体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有效组核小体水平为41.32±5.22ng/mL,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t=0.76);无效组核小体水平为185.22±8.22ng/mL,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t=34.63)。见表1。
表1 NSCLC患者化疗前后核小体水平和健康者核小体水平比较(x-±s,ng/mL)
注:P*为NSCLC患者化疗前核小体水平和对照组比较,P*<0.05;P#为化疗后有效组和对照组相比,P#>0.05,P&为化疗后无效组和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化疗是临床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在化疗治疗期间,患者血清标志物水平变化是评价化疗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血浆核小体是细胞死亡的主要产物之一,主要由组蛋白和DNA共同组成的链样结构[3-5]。
本次研究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核小体水平均明显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化疗前,NSCLC患者体内存在一定数量的肿瘤细胞,因此相较于健康者,其血浆核小体水平有明显的升高;化疗前,非小细胞癌患者的核小体水平为223.50±12.35ng/mL,化疗后均有下降,其中有效组下降程度明显较无效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化疗后血浆后核小体水平会不断地下降,其下降幅度同化疗疗效呈正相关,疗效越佳,核小体水平下降愈明显,反之则下降不明显甚至增加。
综上所述,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期间,核小体检测可作为有效反映患者生物化学反应情况的重要指标,为评定患者化疗疗效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沈红,催进,泰勇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HIF-1α和VEG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现代肿瘤学,2015,23(06):791-794.
[2]左丽,徐迎春,淘莉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与血清CRP,Alb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肿瘤杂志,2013,28(05):509-512.
[3]刘长姣,李明春.非小细胞肺癌生物标志物在个体化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6,30(04):375-380.
[4]彭睿,周航.RNA干扰抑制ERCCl/ERCC2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敏感性影响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2(04):256-262.
[5]唐琼,赵辉,王妍等.基因检测在指导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09):2014-1027.
(榆林市科技局项目2014ylws-20)
论文作者:郝光军1,郝海军2,丁延慧1,刘青3,席俊峰4,马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4
标签:小体论文; 患者论文; 肺癌论文; 细胞论文; 水平论文; 榆林市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