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质因素收益、随机冲击与剩余收入不平等_异质性论文

非均质因素收益、随机冲击与剩余收入不平等_异质性论文

异质性要素回报、随机冲击与残差收入不平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平等论文,要素论文,收入论文,异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残差收入不平等指的是残差收入在不同劳动者间分布的均匀程度。

一般而言,影响残差收入不平等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劳动者不可观测的异质性潜在能力。如劳动者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领导才能等,都会对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产生影响。二是收入的随机冲击,它反映了劳动者的收入波动情况。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劳动者自身的工作状况以及搜索成本等都会对收入冲击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收入水平。区分这两方面因素对残差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有重要的政策含义:若劳动者不可观测的异质性能力是影响残差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因素,那么,在教育政策上加强对这部分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改善劳动者间的收入差距;反之,若收入冲击是影响残差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因素,那么,构建稳定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培育和谐的劳资关系将对降低收入不平等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利用CHNS数据研究了我国劳动者残差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特征。在一定的模型假设下,文章分解出了劳动者不可观测的异质性、收入冲击及其价格效应对残差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使用全样本及不同受教育程度劳动者子样本的估计结果都表明,我国劳动者残差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暂时性收入冲击,其能解释60%以上的残差收入不平等。但是,劳动者异质性潜在能力价格效应的不断上升,是引起残差收入不平等随时间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同时,比较不同受教育程度劳动者子样本的估计结果还表明,高学历劳动者潜在能力价格相对于低学历劳动者更快上涨,是不同受教育程度劳动者间的实际收入差异增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上述结论在现有文献中还比较新,尚未有其他国内文献对此问题进行过系统的梳理。

当然,由于缺少连续观测的微观劳动者收入数据,本文的模型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能更加全面地反映各种因素对残差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一个明显的不足是本文没有将测量误差纳入模型中。而Alvarez et al(2010)的实证研究表明,测量误差会对残差收入中随机冲击的估计产生影响,并且该影响在劳动者中存在显著的异质性。随着微观调查数据的不断完善,对残差收入不平等的模型刻画也会更加精确。另一方面,残差收入中包含了大量不能被可观测的劳动者特征所解释的信息,因此,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研究残差收入不平等和劳动者可观测的个体特征对实际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残差收入不平等形成和演化机制的经济解释,及其对劳动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都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研究方向。

标签:;  

非均质因素收益、随机冲击与剩余收入不平等_异质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