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投入产出相关性分析_科技论文

河南省科技投入产出相关性分析_科技论文

河南省科技投入产出相关性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投入产出论文,河南省论文,相关性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5X(2006)02-0147-04

科学技术是增强国家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不仅受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和速度以及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本文分析了1998~2003年河南省科技投入产出情况,目的是了解我省科技历史的发展变化和现实水平,为制订科技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一、科技投入现状

科技投入是科技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包括科技人力投入和科技财力投入。本文选择科技活动人员数、科技活动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作为科技人力投入指标,R&D经费内部支出、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作为科技财力投入指标,以绝对数和相对数为科技投入研究的基础。

(一)科技人力投入状况

科技活动人员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促进科技进步的核心力量,其数量的多少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科技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从全国的排名情况来看,河南科技人员总数排名基本在9~10位,6年中有5年位居第10位。河南科技活动人员数占全国科技活动人员数的比重6年间徘徊在4.24%~4.84%。1998年的比重最高,达到4.84%;2002年的比重最低,达到4.24%。在研究期前5年比重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003年有所回升。若剔除省区人口数量的影响,用每万人中科技活动人员作为比较和衡量的指标,河南每万人口中科技活动人员数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只占到全国平均水平的56%~65%。最好年份1998年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6.88人/万人,占全国平均水平的64.1%;2002年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11.57人/万人,达到了几年来的最低水平,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56.29%。从每万人中科技活动人员数在全国的排名情况看,最好的年份1998年仅排在第20位,其余5年则分别处在第21、22位。

科技活动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担负着科技发现、知识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任,是科技活动的主要人力因素,是科技人力投入质量的反映,其人数的总量和相对量是表征科技人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据观察,该指标总量上的波动与科技活动人员总量上的波动方向一致。最多的年份2003年河南科技活动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达到93600人,最少的年份1999年达到54726人,与6年来科学家和工程师数最多的北京相比均未达到北京的一半。全国排名河南基本在9~10位,6年中只有2000年一年位居第9位。1998~2003年,河南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重在3.96%~4.46%,前5年比重逐年下降,2003年稍有回升。科学家和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基本呈上升趋势,但该值在全国的排名分别为第27、29、22、22、25、26位,与全国比重最高的省市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说明河南省的科技活动人员质量虽然不断提高,但与全国的最高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每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不足10人,最好年份2003年为9.68人/万人,1999年仅为5.83人/万人,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全国的排名为第22~25名,处于较落后的位置,但近3年来位置在逐渐提升,2003年进入到6年来的最高水平,排第22位。

(二)科技财力状况

R&D经费支出是指研究与开发机构包括大中型工业企业、高等学校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方面的经费支出,是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的总额,是各国评价科技投入、科技活动规模和强度的通用指标。就河南省的情况来看,1998~2003年6年间,R&D经费支出逐年增长,由1998年的118124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341910万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3.7%,比全国的年均增长率26.3%低2.7个百分点,高于河南省6年来GDP年均10.1%的增长速度。与6年来R&D经费支出最多的北京相比,尚不及北京的1/5。R&D经费总支出在全国的排名也由第12位下降到第14位。R&D经费支出占全国R&D经费总支出的比重,最好年份2000年为2.77%,2003年所占比重最低为2.19%。人均R&D经费支出只占全国平均值的1/3左右,在全国的排名顺序为第22~24位,2003年为第24位。R&D经费的投资强度(R&D/GDP)6年来与全国平均投资强度的差距逐年扩大,两者的比值2000年最高达到52.40%,2003年最低为42.08%。6年中只有2000年的投资强度达到全国平均值的1/2,其他5年均未达到。投资强度在全国的排名也由第22位降至第25位。

省区财政科技拨款代表了地方政府对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它不仅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支持能力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同时与地方政府对科技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从1998年以来,河南省财政拨款逐年上升,由1998年的468.8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904万元,增长了92.83%,年均增长14%,但低于全国年均17.7%的增长水平。财政科技拨款总额在全国的最好名次为2000年,排在第10位,该年拨款占全国的比重为3.97%,也是6年中比重最高的一年;2001年总额排在全国的第15位,其他年份排在第12、14的地位。与全国财政科技拨款总额第1位的广东省相比,财政科技资金增加力度明显低于广东省,且差距逐渐拉大。人均地方财政科技拨款逐年增加,由1998年的人均5.03元增加到2003年的9.35元,增幅为85.88%,但低于全国人均116.39%的增幅。人均财政科技拨款与全国平均数相比,在全国处于倒数的位置。6年来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的比重好于人均财政科技拨款的全国排名。

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是用于科技活动的实际支出。1998~2003年的6年间,河南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增长了1.6倍,年均增长率为21.1%,但仍低于全国22.6%的年均增长率,与全国的总支出相比,不到全国的3%。在全国的排名近3年来有所下降,已由原来的第11位降至第13位。人均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只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3,2000~2003年期间一直保持第24位,仅排在云南、广西、江西、内蒙古、西藏、海南、贵州几个省区的前面。

二、科技产出现状

本文选择国际论文篇数、专利批准量、技术成交额、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作为科技产出研究的指标。由于科技人员是科技产出的主力军,所以以每万名科技人员的国际论文篇数等作为相对指标。

科技论文是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产出形式,是反映科研成果、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全球范围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有效途径。本文中的国际论文是指发表在美国的三种在国际上颇具影响的检索工具即《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上的论文,其质量较高。2000年是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一年,共计578篇,占全国总发文量的1.38%。1998~2002年与全国排名第1的北京相比,除2000年外,发文量不到北京的3%,存在过大的差距。河南省在三种期刊上发表的科技论文在全国的排名分别为第19、21、18、21、22位,总体较落后。发文量占全国总发文量的比重很低。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发表的国际论文2002年最多,为39.36篇。该指标与全国的平均对应指标有较大差距。除2000年外,其他年份只占全国平均值的1/5左右。2000年在全国的排名最好,为第22位。

专利批准量是指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的专利批准项数,是代表科技创新水平的科技产出指标。6年来河南的专利批准量逐年增长,由1998年的1803件增加到2003年的2961件,6年间增加了1158件,年均增长速度为10.4%,但尚不及全国21.1%的年均增长速度的一半。与全国专利批准量排名第1位的广东省相比差距悬殊,但在总量排名上处于全国比较靠前的位置,占全国总专利批准量的比重为2.57%~3.50%。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的专利批准量超过了全国平均值的一半;与全国排名第1位的省(除1999年为浙江省外,其他年份为广东省)的对应指标的比值分别为16.30%、20.04%、25.62%、23.43%、21.96%、19.21%,差距较大,排名落后。

技术成交额是表示科技成果物化水平的一项科技产出指标。河南技术成交额1998~2001年逐年增加,2002年比2001年减少了34083件,2003年比2002年增加了14184件。技术成交额总量与全国第一的北京市相比距离逐年拉大,由1/5扩大到1/14。总量排名逐年下降,由1998年的第10位降至2003年的第13位。技术成交额占全国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且下降幅度较大,由1998年的4.05%下降到2003年的1.78%。每万名科技人员的技术成交额与全国平均值的差距越来越大;与全国对应指标排名第1位的省市差距悬殊。但在全国的排名好于每万名科技人员的国际论文数和专利批准量,居第15~19位。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是一个地区高科技发展状况的反映。就河南省的情况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是河南省科技产出指标中最差的一种。虽然近年出口额逐年增加,但在全国的排名及占全国的份额情况令人担忧。在全国的排名分别为第17、21、19、19、19、21位,占全国的比重6年来分别为0.23%、0.065%、0.054%、0.054%、0.060%、0.043%。每万名科技人员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该指标全国均值的比重分别为4.79%、1.36%、1.15%、1.21%、1.42%、0.10%;与排名第1位的广东省相比,比值分别为0.45%、0.14%、0.17%、0.18%、0.25%、0.18%,在全国的排名更是处于落后的地位,2003年为第28位,仅排在内蒙古、山西和青海的前面,仅为人均排名第1位的广东省的1/542。

三、科技投入与产出的相关性分析

用SPSS软件对1998~2003年河南省的科技投入与产出指标作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得到表1的结果。

表1 科技投入与产出的Pearson相关系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

1.000

2

0.835[*] 1.000

3

0.742 0.949[**] 1.000

4

0.658 0.855[*]

0.904[*]

1.000

5

0.782 0.970[*]

0.995[**] 0.894[*] 1.000

6

0.785 0.877 0.799 0.923[*] 0.825 1.000

7

0.479 0.486 0.571 0.814[*] 0.537 0.685

1.000

8

0.581 0.262 0.194 0.245 0.190 0.481

0.558

1.000

9 -0.085 0.132 0.225 0.016 0.240-0.413 -0.440 -0.808

1.000

10 0.565 0.813[*]

0.943[**] 0.873[*] 0.926[*] 0.667

0.544 -0.039

0.4271.000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99~2004年版和中国科技统计网,经计算得到。未包括港、澳、台的相关数据。*表示相关系数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示相关系数通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中1代表科技活动人员数(人),2代表科技活动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人),3代表R&D经费内部支出(万元),4代表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百万元),5代表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万元),6代表国际论文篇数(篇),7代表专利批准量(件),8代表技术成交额(万元),9代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百万美元),10代表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

从表1可以看出,河南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与科技活动人员数,R&D经费内部支出与科技活动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与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以及R&D经费内部支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与科技活动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R&D经费内部支出以及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R&D经费内部支出与科技活动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与R&D经费内部支出之间的关系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并且相关系数很高。说明在科技投入方面,人员的质量和经费之间有很大的正相关性。提高人员的质量可以促进R&D经费、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和科技活动经费的增加;同时经费的增加也可以促使人员质量的提高。

国际论文篇数和专利批准量与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而技术成交额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指标与5项科技投入指标之间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即与省区科技投入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科技的作用日益显著。从表3可以看出,河南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科技活动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R&D经费内部支出、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特别是与R&D经费之间相关性最大,且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无论是科技投入还是科技产出,河南与全国的平均水平都存在一定差距。

从1998~2003年科技人力和财力投入上看,河南省加大了投资力度,在总量上各项指标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总量排名在全国处于中上等水平,但增长速度却低于全国的平均增长水平,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也呈下降的趋势,与全国其他的先进省区市相比,差距显著;同时由于河南人口众多,人均指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值,特别是财力投入,差距非常明显,尚未达到全国人均值的一半,处于较落后的地位。(见表2)

表2 1998—2003河南省科技投入情况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科技活动人员数(人)114449112059151766140341143210146364

全国排名位次(位)

91010101010

占全国的比重(%)4.84 4.77 4.71 4.44 4.24 4.31

每万人中科技活动人员数(人/万人)12.29 11.94 16.00 14.69 14.90 15.14

全国排名位次(位) 202221222221

科学家和工程师(人) 56355 54726 91341 87202 90789 93600

全国排名位次(位) 1010 9101010

占全国的比重(%)4.28 4.08 4.46 4.18 3.96 3.99

每万人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万人) 6.05 5.83 9.63 9.13 9.44 9.68

全国排名位次(位) 232523242322

R&D经费内部支出(万元) 118124139038248024283090293151341910

全国排名位次(位) 121212121314

占全国的比重(%)2.43 2.32 2.77 2.60 2.26 2.19

人均R&D经费内部支出(元/人) 12.68 14.81 26.14 29.63 30.50 35.37

全国排名位次(位) 242422222324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万元) 46880 65910 78750 71762 83500 90400

全国排名位次(位) 141210151414

占全国的比重(%)3.15 3.51 3.97 2.77 2.74 2.69

人均财政科技拨款额(元/人)

5.03 7.02 8.30 7.51 8.69 9.35

全国排名位次(位) 292727302929

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万元)288188296565581197616363644968750303

全国排名位次(位) 111111131413

占全国的比重(%)2.77 2.62 2.83 2.64 2.37 2.37

人均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

30.94 31.59 61.26 64.51 67.09 77.61

全国排名位次(位) 232524242424

从科技产出来看,近年河南省的产出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投入增长速度,效率低下。与全国其他的先进省区市相比,产出差距更是大于投入差距。产出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不仅份额小,而且呈下降趋势;每万名科技人员的产出低于全国平均值,只有每万名科技人员的专利批准量超过了全国均值的一半,每万名科技人员的国际科技论文数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与全国平均值的差距非常明显,只占到平均值的17.3%~29.4%和0.10%~4.79%,并且每万名科技人员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国的平均值由4.79%下降到0.10%。每万名科技人员的产出在全国排名处于较落后的地位(见表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科技人员的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出来。

表3 1998—2003河南省科技产出情况

1998 19992000 2001 2002 2003

国际论文篇数(篇)201 326 578 409 485

全国排名位次(位) 19

21 18

21

22

占全国的比重(%) 0.8360.8381.380.8210.775

每万名科技人员发表

国际论文数(篇/万人)

17.5629.09

38.0829.1439.36

全国排名位次(位) 22

24 22

23

24

专利批准量(件) 1803 28712766 2582 2590 2961

全国排名位次(位) 11

11 11

11

1112

占全国的比重(%)

3.28 3.503.24 2.90 2.57 2.94

每万名科技人员专利

批准量(件/万人) 157.54

256.20

182.25 183.98

180.85202.30

全国排名位次(位) 19

18

23 23

2323

技术成交额(万元) 176492

201661

211621 212589

178506192690

全国排名位次(位) 10

11

12 13

1313

占全国的比重(%)

4.05 3.85 3.252.72 2.02 1.78

每万名科技人员技

术成交额(万元/万人)

154211799613944

1514812465 13165

全国排名位次(位) 16

15

16 16

1918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额(万美元) 4700 1600 20002500 4100 4700

全国排名位次(位) 17

21

19 19

1921

占全国的比重(%)

0.230.0650.054

0.0540.060 0.043

每万名科技人员高新技术产

品出口额(万美元/万人)

411 143 132 178 286

321

全国排名位次(位) 20

26

25 26

2428

注:数据来源同表1。

从表1可知,河南的GDP与科技投入有很强的相关性。

(二)建议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科教兴豫”战略,促进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科技和经济的良性循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原崛起的目标,针对河南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制定适合河南实际情况的科技发展目标。河南省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省,人口占全国的7%~8%,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在全国的份额很小,只占到0.04%~0.23%。要逐步缩小河南经济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关键在于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因此需要根据省情,科学地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这是实施科教兴豫战略的关键。

第二,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河南现有科技人员数量占全国的比重虽然低于人口比重,但高于科技产出比重,说明现有科技人员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建立科技人员的约束、激励和竞争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勇于创造、乐于奉献,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同时应着眼于未来,大力发展河南高等教育事业,不断提高研究生占大学生的比重,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通过培养、引进科技人员,建立产学研基地等有效措施,加快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增加科技人员总量,提高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重,使人口比重、科技人员比重、科学家和工程师比重协调发展,以增强科技产出和科技物化能力,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力度,拓宽科技资金来源渠道。河南省科技财力投入过低制约了科技发展。河南省的R&D经费内部支出、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近年来占全国的比重逐年下降。国际论文篇数和专利批准量与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增加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可以提高科技产出量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与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以及R&D经费内部支出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加大经费投入不仅可以促进科技产出,而且可以提高科技人员的数量和质量[2]。目前政府财力有限,单靠政府投资已不能满足科技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应通过规范科技经费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比重,来保证科技经费的来源;另一方面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采取优惠措施吸引民间和外地资金,同时鼓励建立民营科技机构,不断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力度。

第四,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不断提高科技效率。从河南省1998~2003年的科技投入与产出的实证分析看出,科技效率低下是河南省面临的现实。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应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制定合理的奖罚措施;其次应科学确定科技经费投入与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优化投资结构,合理使用有限的科技资金。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机构、孵化辐射基地、科技园区等,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产学研合作体制,不断提高科技效率,促进河南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注:本文数据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99—2004)》、《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4)》、《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99—2004)》以及中国科技统计网。

标签:;  ;  ;  

河南省科技投入产出相关性分析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