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趣味课堂论文_魏伟平 黄春蕾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趣味课堂论文_魏伟平 黄春蕾

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道辛置小学 261399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包括知识的掌握,思维方法和经验积累。其中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如数学学科主要培养的是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主要包括演绎和归纳。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考虑,我们之前的教育,多是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而缺少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即缺少了通过条件预测结果、通过结果探究成因的能力培养,这对培养创新性人才是不利的。数学,本质上就是在不断地抽象、概括、模式化的过程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数学学习只有深入到“模型”“建模”的意义上,才是一种真正的数学学习。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

一、创设认知冲突,“活”用教材重操作

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把教学问题情境化,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发现和创造的乐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挖好“坑”,设好“陷阱”,让学生掉进你设的问题“陷阱”。在研读教材时,我发现有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操作、尝试等活动去感知、去探究、去学习,学生才能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在本课教学中,我没有机械地使用课本的例题,而是灵活地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案例片断一: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智慧广场解决问题时,联系生活实际将出示情境图换成了演示操作,将一杯水倒出一半,然后再加上一些,接着让学生提出问题,现在杯子里有多少水?紧接着我又追问,要想知道杯子里现在有多少水,我们必须知道哪些条件才能求出来?学生汇报:杯子里原来有多少水,又加进了多少水?继续挖坑追问,如果告诉你我加进了10升水,现在杯子里有28升水,你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汇报:杯子里原来有多少升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整理这些信息呢?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一连串的提问、思考、追问、解决,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完成教学。整个课堂中学生积极投入的学习热情证明:只有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他们才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很亲切,很好玩,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得以增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尊重个体差异,操作之中促生成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指出了过程性目标。新课程标准强调现代数学教学应治理与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让每个学生有更多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我们每一名教师的神圣职责。

案例片断二:紧接案例片断一小组合作整理信息这一环节。学生会根据刚才的演示,有的小组进行文字整理,有的画实物整理,有的画图形,有的画线段,还有的用不同的颜色来标注……当他们将自己的一幅幅作品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有些惊呆了,这不就是一个从演示——文字——实物——图形——线段的抽象过程吗?我们最终的目的不就是让学生学会将信息整理成直观的线段图,然后借助这一平台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吗?在这里,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找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位置,鼓励学生对数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赞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适时地把他们的新想法、新创新、新探究引向自主探究之中,辅以教师的适当帮助和引导,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供自主探究空间

课堂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环节,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参与,让孩子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达到提升高校课堂的目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注意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性,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问题的情境,而不是仅仅依靠课本上的情境图来进行教学。问题情境的生成是数学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问题情境设计决定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方向。有了合适的问题,就有了合适的思维情境,学生便有了展开思维的动力、时间和空间,从而为后面的自主探究建立广阔的时空,真正把学生推向了学习的主人的地位。

案例片断三: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课时,我通过板书课题,对学生进行提问。1.看到这个课题,你们会想到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2.前面学习的哪些知识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有紧密联系?3.异分母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4.要想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必须先做什么?为什么?这一个个富有挑战性问题的提出,无疑打破了学生认知思维的原有的平静,激起了学生活跃思维的火花,有效地提供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达到提升高效课堂的目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的学习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学习的主体意识较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要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生成是数学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有了合适的问题,就有了合适的思维情境,学生便有了展开思维的动力、时间和空间,为其提供了自主探索的广阔空间,真正把学生推向了学习的主人的地位。

论文作者:魏伟平 黄春蕾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7月总第1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7

标签:;  ;  ;  ;  ;  ;  ;  ;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趣味课堂论文_魏伟平 黄春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