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环节
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是一项既系统而又专业化工对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而言,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水文地质进行勘察,而实际的勘察质量将直接影响岩土工程在建设环节方面的质量以及安全问题。这对地质工作者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但要充分理解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还要掌握具体的勘察内容,从而为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方面的主要内容
1.1水文地质资料是建筑施工的基础资料
对于整个现代建设工程来说,建筑不仅越来越复杂,且具有很大的多样化特点,这就加大了工程建设的难度,在对不同建筑进行施工建设的时候,不能采用同一种建设标准。在对建筑工程的基础形式进行选择与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对现场的岩土进行严格勘查,根据现场岩土水文地质情况来选择最合理的基础形式。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地质中所存在的问题,那么就很容易导致岩土特性结果不符合标准的现象出现,使基础的选择及设计出现不合理的现象,严重威胁建筑的施工安全及使用安全。
1.2水文地质资料影响基础建设材料的选择
如果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存在问题,那么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将会具有较大的腐蚀性,使工程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时候,必须要加强对水文地质的勘察,及时发现其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地下水对于基础材料所造成的腐蚀程度。只有在得到充分准确的腐蚀性评价后,才能对钢筋混凝土材料进行选择,并进行原材料配比设计,从而降低建筑基础结构的腐蚀性,尽可能的延长其寿命。
2、地下水可能对岩土工程带来的危害现象
2.1软土地基沉降
通常在对岩土工程的软土层进行施工时,工作人员首先要做的便是适当降低地下水水位,防止地下水水位上升对岩土工程带来不利。但据当前状况来看却尚且无法满足这一目标,软土层施工期间常常存在着地下水水位下降措施应用不科学等情况,容易致使地基大幅度下降,严重危害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甚至还会使岩土工程结构出现裂缝问题。除此之外,还有这样一部分施工单位,其在井管埋设后不久就开展抽水工作,尽管水文下降了但地基也面临着下降趋势,促使岩土工程地下管线也出现一定程度下降,对建筑工程的后期安全使用非常不利。
2.2地下水位上升
由上文可知,岩土工程建设施工期间地下水位常常得不到有效控制,一旦出现水位上升情况便会使岩土工程出现变形甚至是滑移现象,相应的岩土工程抗压强度也会大幅度下降,彻底改变了以往岩土土层强度,根本无法保证建筑工程稳定性能,甚至严重时还不能确保在准确时间内交付工程,大大延长施工期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地下水升降频繁
从某种角度来说,岩土工程如果出现地下水上升频繁问题,将会非常容易出现变形膨胀收缩等隐患威胁,久而久之便会形成恶性循环,致使岩土工程自身稳定性大大降低。同时如果处于相对平衡环境下,地下水实际波动并不会太大且危害程度不大,但若是地下水升降波动频繁则会形成动水,将彻底打破地下水平衡局面,使岩土工程面临着流沙等自然灾害。
2.4地下水位下降
据实践调查可知,容易使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因素包括许多,其中最具代表性便是人为因素,如抽取大量地下水资源等,致使岩土土层结构遭到严厉打击,引发崩塌、沉降等安全事故发生。同时地下水位的降低还会出现水质恶化现象,岩土工程水资源供给远远无法满足地下水大量流失情况,致使水质面临着严重污染局面。
3、解决水文地质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分析
3.1对地下水位变化而言
地下水位的变化发展,都会直接影响岩土工程的稳固结构,从而改变地下水源的分布情况,岩土建筑的地基稳定性。因此,技术人员在实际的勘察和设计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发展,在实际设计施工方案之前,应该深入当地进行实际的水文地质考察,并结合当地的基本环境构造和自然条件等,及时找到岩土层与水文地质变化的规律,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改意见和施工设计方案,能够对意外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测和预防,在减少地下水位对岩土建筑影响的同时,提升建筑整体的承重能力,将危害减少到最低。
3.2对水源性质危害而言
在对岩土工程的勘察和设计过程中,地下水可能会由于岩土结构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大大增加或减少岩土层的含水量,使整个区域的岩土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为岩土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带来不便。因此。技术人员在实际勘察的过程中,应该定期对施工环境的地下水进行取样和检测,保证岩土量的稳定性,一旦发生改变应该从其他区域调取地下水弥补含水量不足的问题。通过对地下水进行分析和预测,能够得到科学可靠的数据结果,从而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方案,防止施工单位承担重大的经济损失[3]。
3.3对评价机制不足而言
科学合理的水文地质评价体系能够基本满足技术人员的勘察需求,从而有效提升岩土工程勘察和设计的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应该落实好勘察人员的技能要求和责任意识,不断完善水文地质勘察的评价机制,在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需求的过程中,使水文地质勘察的工作更加全面和高效。在此过程中,应该严格把握建筑施工中地下水位的情况,一旦发生类似评价不足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方法,从而促进岩土建筑工程的施工计划,提升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4对地下水性质变化而言
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对地下水自身的性质进行检测,其中包括地下水的PH值、软硬度的变化等因素。这些数据也可能会对岩土结构和建筑工程带来一定的危害。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强化对地下水性质的分析结果,找出其变化规律和岩土结构变化的规律,尽早发现问题并将风险降到最低,从根本上保证岩土工程的开发和设计,在全面提升建筑质量和安全性的同时,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长足发展。
结束语
对水文地质岩土进行勘察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工程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能够符合工程建设要求,通过对水文地质问题的发现与处理,来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及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波.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探讨[J].江西建材,2017(23):214+218.
[2]罗传庆.浅析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J].世界有色金属,2017(13):204-205.
[3]陈金.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中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9):123.
[4]袁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中水文地质问题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17):120.
论文作者:林闽龙1,葛振振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水文地质论文; 岩土论文; 地下水论文; 岩土工程论文; 勘察设计论文; 地下水位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