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浅见论文_钟毓敏

对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浅见论文_钟毓敏

钟毓敏 (四川省邻水县北城学校 四川 广安 638500)

【摘 要】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诗歌的发展入手,谈出对诗歌教学的看法:首先要重视诗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是关键,在诗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作大幅度的调整和改进是途径。

【关键词】 诗歌教学 培养兴趣 调整和改进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02-057-01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勃中强调:"要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我以为初中诗歌教学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目的。指导学生欣赏一首好诗, 能使读者激动、振奋,更能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陶冶他们的情操。为了让我们的时代更美好,为了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满诗情画意,笔者认为应该大力繁荣诗歌创作,提倡读诗、爱诗,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学生抓起,从学校抓起,加强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才能为繁荣诗歌创作打下基础,本文就此谈点浅见。

一、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诗歌大国。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新中国成立以后,诗歌创作获得了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诗歌创作的题材、格式、方法得到了新的探索,大胆创新,各级诗社、诗刊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仅笔者所在的广安市,就有市诗词学会和5个县级诗词学会,会员近千人。市诗词学会先后编辑出版了《广安诗词选》、《历代名人咏广安》、《当代人咏广安》和30多期会刊,帮助会员出版了《情倚蜀水》、《七情六咏》、《谷台吟草》等诗词专辑,指导广安师范校的诗教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然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中对诗歌教学则一直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在刚刚试用的这套试验修订本之前的中学课本中,古典诗词寥寥无几;前几年,高考试卷中的名句填空突然被砍掉,据说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相当多的教师对古典诗词本身就未搞通,讲解以及几乎全部训练和测试包括试卷中的所谓诗歌鉴赏题,大都是敷衍了事,有的甚至是在糟蹋诗歌和教唆学生厌恶诗歌。

面对新形势,重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对于继承发扬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帮助学生陶冶情操,繁荣诗歌创作,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通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培养学生对诗歌的趣味,让中华诗词走近大中小学校园,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蒙上一层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

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趣味,是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首要任务。趣味是可以培养的,语文教学理应担负起这项工作。语文学科不是工具,它的任务是培养使用工具的人,或者说是为人的成长打下精神的底子。古罗马政治家和哲学家塞涅卡说:一个人可以是好医生、好统治者和好语法家,但没有美德就不可能是一个好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样,一个人可以是技术精英、政治领袖、媒体英雄抑或是普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等,如果他的精神是贫乏的、灵魂是空虚的、心灵是苍白的、头脑是混沌的,那么他就不可能是一个完满、有用和幸福的人。语文教学正是要让人们的头脑、精神甚至灵魂变得澄明、丰富、深刻和美好起来。

朱光潜说得好:"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够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正确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感觉到人生是干枯的。"语文应该是最具人文关怀的一门学科,但如果排拒诗性和诗意,就会变得干枯、丑陋,让人目不忍睹。

笔者在有限的诗歌教学实践中,有意给学生补充了很多课外的诗歌作品。在备课时,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读了很多诗歌,自己首先被深深吸引了:我们这个民族曾经出现过这么多伟大的诗人,留下了这么多光辉的诗篇;而他们的生平遭遇又何尝不是一篇篇不朽的乐章啊。

然而,数理化作业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哪有时间和精力从容涵泳;他们没必要喜欢,试卷中就那么几分。这两个问题不解决,语文教师纵有三头六臂,也无能为力啊!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高考或中考的杠杆作用,把语文教学导向充满诗性光辉的坦途。

三、有些人在抱怨新教材(试验修订本),学生在抱怨要背诵的东西太多,教师在抱怨教参对课文的分析语焉不详,看来语文教学改革的阻力确实不小。笔者认为,新教材要求的新观念、新方法,当然也要求有与之相应的新语文考试制度。

笔者认为应该在诗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作大幅度的调整和改进。比如说讲宋词,应该首先让学生了解两宋词坛的概况,以帮助学生获得一个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重点介绍几个词人,重点讲解课本上的词,除讲内容、意境外,还应讲词的特点、作法,还可组织学生学习填词。其余的让学生自己去看,并辅之以各种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比面面俱到、零打碎敲的做法更有收益。

"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古人早就讲过,但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习惯于把它们割裂开来、孤立起来,并且还贴上一些莫名其妙的标签,随意曲解、阉割、糟蹋,把历史上的这些敏感、智慧的"头脑"简单化和庸俗化,让他们在我们的心里一次又一次地死去,变成古董和标本。其实,欣赏诗歌过分纠缠于词句及构思,反而会破坏诗歌本身的整体美。就如苏轼《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整首诗无非通过写自己的生活,表现可以吃上荔枝的南方生活的惬意。其本身的语言、内容理解并无障碍,音韵自成一体,完全没有必要进行词句分解。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已经出台,我们有理由相信,语文教学改革将真正开始,一个回归诗性和人性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呼之欲出。诗歌教学也罢,现代语文教学也罢一定会少一些支离破碎的分析,多一些整体感知 。尽管阻力重重,但时代所需,人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其前进步伐的。

参考文献 :

1、袁爱国:新课程背景下诗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语文建设》;2006(11)

2、鲁志刚 : 浅谈诗歌教学的方法 ;《学语文》;2009(6)

3、 王雷: 语文诗歌教学; 《作文教学通讯》;2007(9)

论文作者:钟毓敏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4年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8

标签:;  ;  ;  ;  ;  ;  ;  ;  

对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浅见论文_钟毓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