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源市凌钢小学
【摘要】学生最主要的特性是主体性,而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体验成功 学生参与
学生最主要的特性是主体性,而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个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我先拿出用三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框架,让学生用力拉,怎么也拉不动,学生便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最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的框架说:“大家都知道平行四边形是容易变形的,现在我在它的两个对角钉上一根木条,谁再来拉拉看?”学生还是拉不动,我问:“为什么又拉不动呢?”在变化对比的情景中,使学生又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稳定性。最后请每个同学拿出三根小棒,看一看能不能摆成和刚才自己不同的三角形。学生动手摆完后,我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不能”,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从演示到实验,从静态到动态,我讲得很少,只在关键时给予点拨、引导,把学生的思维真正激活了,讨论中大家都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小学会学习,这既是未来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实际操作、直观感知、抽象概括、演绎推理、迁移类推、系统整理知识等数学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分层教学,体验成功
由于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有差异,优等生智力发展快,后进生智力发展较迟缓,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设计的问题和提问注意上、中、下兼顾。难度较大的题,让优秀生回答,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并用他们的思维去启迪其他学生;较容易的问题,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这样将使使全体学生在各自“临近思维发展区”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人人体验成功,从而产生强烈的主动参与的欲望。在知识的掌握上,对不同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12×4”一题,要求学生掌握其中最基本的一种计算方法即可,而对优秀生则鼓励其不断探索,发现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使其不断体验成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改变评价,学生参与
教学中小学生的闪光点主要在课堂回答中表现,在学生积极主动发言时,无论回答得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表扬,告诉他们能站起来发言就是好的开端,是勇敢的表现,千万不能讽刺、嘲笑,而要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保护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8+3”一题时,大部分学生想到了用“凑十法”,可有一位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说:“老师,我还可以这样算:把3分成1和2,8+1=9,9+2=11。”我首先肯定了他的想法,表扬他肯动脑筋,使其心理上产生了成功感,然后引导其发现这并不是最佳方法。
五、坚持启发,发挥主体
教学应充分体现以学为主体,实施素质教育。数学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勤于动脑、积极思维,自觉努力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智力,以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可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研究问题、发现规律、提出见解,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是面向全体学生,激励培养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全体学生充满真挚的爱,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观念。教师喜欢聪明勤奋成绩优秀的学生是很自然的,但更要尊重、爱护、关心每一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让每个学生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的温暖,激励强化全体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开学不久,我首先抓紧时间去记住学生的名字,因为本人任课班级教多,所以课上课下能准确喊出学生名字,会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在关注他们了。学生被老师的尊重、关爱所感动,自然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和谐亲密了师生间的情感。
六、优化教学,体现主体
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它是以一定的认识论为基础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也必须以科学的认识论为指导,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念,又从抽象的概念到具体的实践,从而引导学生沿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正确认识规律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也就是体现学为主体的过程。不少学生在考试时,分数老提不上来,主要就是课堂没认真听课以及做好笔记,课后又没有及时复习,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顽强的求知欲。这都需要教师去耐心地了解学生,包括心理素质、学习方法、意志品质、学习困难及知识中的难点、薄弱环节等。教师备课时应该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认真掌握学生情况,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只有教师引导得当,才能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学生群体的学习主动性要靠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和鼓励,同时也靠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和你追我赶。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愉快学习、互相合作的浓厚氛围。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去探究知识,去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总之,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数学教学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尝试成功的愉快,真正让学生手、口、脑并用,自始至终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发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主动意识明显增强,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论文作者:魏双宝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角形论文; 知识论文; 主体性论文; 积极性论文; 主动性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