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分析论文_吕正飞,韩为清,白鹭翔,杨德伟,许传鹏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分析论文_吕正飞,韩为清,白鹭翔,杨德伟,许传鹏

吕正飞 韩为清 白鹭翔 杨德伟 许传鹏

(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放射科 黑龙江鸡西 158100)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113-02

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 PSH)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肺内良性肿瘤,由于其临床症状和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容易误诊为肺癌、错构瘤或结核瘤。本文回顾性分析PSH患者的CT影像,探讨其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术前诊断准确率。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5年3月~2014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 8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6例,年龄28~69岁,平均48岁。5例患者无临床症状,经体检胸片偶然发现,1例胸闷胸痛,2例咳嗽咳痰,1例痰中带血丝。

1.2 检查方法

8例患者均接受GE Lightspeed 多层螺旋CT机的平扫和增强检查,由2名高级职称影像诊断医生复阅CT片,记录病灶的影像表现并综合分析讨论。

2.结果

本组8例PSH病灶形态均呈球形、孤立单发,位于右肺6例(中叶2例,下叶4例),位于左肺2例(下叶2例),直径约1.0~5.0cm不等。5例病灶密度较均匀,边缘光滑,其中2例出现浅分叶;3例密度欠均匀,边缘光滑,其中2例可见点状钙化密度影,1例呈磨玻璃样密度影。平扫CT值21~51HU,增强后5例病灶为均匀强化,3例为不均匀强化,强化净值为5~39HU。除1例出现右肺门、双侧腋窝多发淋巴结外,其余7例肺门及纵隔均未见肿大淋巴结。本组病例还可见尾征、肺动脉为主征、贴边血管征、空气新月征、灶周磨玻璃影征等CT征象。

3.讨论

3.1临床特点和病理

PSH由Liebow和Hubbell在1956年首先报道,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正式命名为肺硬化性血管瘤,归类为混合细胞肿瘤,是来源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肺部肿瘤的1%,占肺良性肿瘤或瘤样病变的23%[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PSH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可能与性激素有关,右肺多发,大部分为单发肺内结节或肿块,多发病例约占4%,少数病例可以出现淋巴结单发或多发性转移,但是不影响预后。无症状者占大多数,临床常见的症状为咳嗽、咳痰或痰中带血,PSH好发于肺外围可能是该病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原因。本组8例临床资料与文献报道相似。肉眼观察PSH肿瘤与周围肺组织界限清晰,无包膜,切面呈黄色,质地中等。病理生理:纤维组织进行性增生硬化代替肺泡结构,毛细血管嵌入致肺泡内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和泡沫样巨噬细胞反应,最终导致肺泡硬化闭塞,形成瘤样结构。镜下由圆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构成,伴有出血和含铁血黄素沉着,多为血管瘤、乳头、实体、硬化4种成分混合移形存在,其中以2~3种成分混合者约占85%。

3.2 CT常见表现

PSH具有肺内良性肿瘤的CT特征:类圆形结节或肿块形态,边缘光滑,边界清晰,部分可见分叶征,无毛刺和卫星灶。密度一般较均匀,肿瘤各种组织成分比例不同决定了CT密度的差异,高密度区为瘤体内血凝块充填的血管瘤区,等密度区为瘤体的实体成分,低密度区为瘤体内充满液体的囊性区。文献报道PSH钙化发生率约为45.8%,多数呈点状,少数呈不规则索条状、斑片状。少数PSH病灶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结节或肿瘤边缘出现磨玻璃密度影,无空气支气管征,无空泡征及胸膜凹陷征等恶性征象,病理证实为肺泡上皮增生及肺泡出血所致。CT强化程度及方式取决于组织成分和病灶大小,小病灶以血管瘤型和乳头型为主,呈均匀明显强化;随着病灶增大,实体型和硬化型成分逐渐增多且分布不均,强化程度较低,呈不均匀强化。PSH增强时间与密度关系特点:早期病灶明显强化,大约90~120秒达峰值,强化持续时间长。马明华等[2]报道2例分布于胸膜下的PSH呈长条状及楔形病灶,还有文献报道PSH病灶可见囊变、空洞,因本组病例数量有限且病理发展阶段不同,未发现该CT所见,未对肿瘤动态增强扫描曲线进行探讨。

3.3 CT特殊征象

(1)尾征:肿瘤边缘尾状突起,多位于病灶近端靠近肺门一侧,少数病灶与肺门血管分支相连,可能与PSH对肺门血管有生长趋向性有关;(2)肺动脉为主征:表现为与健侧相同位置肺动脉比较,患侧病灶近肺门端的肺动脉管径明显增粗,可能与肿瘤需要更多供血有关;(3)贴边血管征:肿瘤边缘可见明显强化的点状血管断面或条状血管影,因良性肿瘤可压迫、推挤周围血管等结构,产生包绕、聚拢等改变。有的学者将该征象称为支气管血管束挤压征;(4)空气新月征:肿瘤边缘可见弧形透亮影,好发于近肺门侧,可能与瘤周出血及受压支气管单项阀门效应有关;(5)灶周磨玻璃影征:在肺窗上有时病灶的周边可见弧形磨玻璃密度阴影,该征象可能与灶周出血有关,患者可出现咯血症状;(6)支气管内生长征:吴坚等[3]报道1例PSH突入左肺下叶支气管内生长,引起支气管扩张、阻塞,管壁未见增厚或破坏。沿支气管生长的PSH罕见,发生率仅为1%,MPR后处理重建有助于显示。以上CT征象不是比较常见,但是对PSH的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

综上所述,肺硬化性血管瘤需要结合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螺旋CT检查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Hanaoka J,Ohuchi M,Inoue S,et al.Bilateral multiple 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J].Jpn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5,53:157-161.

[2]马明华,季立标,罗志刚.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670-1672.

[3]吴坚,黄杰,杨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不常见CT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272-274.

论文作者:吕正飞,韩为清,白鹭翔,杨德伟,许传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

标签:;  ;  ;  ;  ;  ;  ;  ;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分析论文_吕正飞,韩为清,白鹭翔,杨德伟,许传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