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生物学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物学论文,课程建设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反观生物课程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的确有着诸多令人惊喜的方面,如生物学教师在教学理念和行为上的逐步完善、高中生物学教材的全面更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高位导航等等。但是在这些惊喜的背后,同时也呈现出若干不和谐的音符。当我们以哲学的视角对其加以审视,才能真正打开我们的宏观视野,领会高中生物学课程建设的内在发展规律和本质。
1 正确处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新一轮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给我们呈现了许多理性追求: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3个必修模块和3个选修模块的课程设计既顾及了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又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学生可根据兴趣和志向学习选修模块,获得更多学分等等。这些理性追求给一线的生物学教师和学生描绘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发展的蓝图,指引了生物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
在高中生物学课程建设过程中,其实践发展现状又是不容回避的。如学分制管理完全到位了吗?生物选修模块有效落实了吗?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全面提高了吗?在职生物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水平是否能够胜任教学?
其次,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具有较强的物质性。“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无一不反映着物质世界的真实存在,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依赖于诸多的物质基础。
例如,生物学实验室的配备及实验条件的规范情况;地区和学校的生态环境和物种分布等生物资源状况;全球的、国家的、地区的生物技术发展水平;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的密切程度等等。
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建设过程是实现理性追求与发展现状之间相互统一的过程。在三年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必须正视发展现状中出现的问题,但绝不囿于现状,依然要清晰地认识到理性追求在高中生物学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可以说,没有理性追求的课程建设是盲目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竭尽全力去接近理性追求的目标。比如,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要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 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对于高中生物学课程建设而言,内因就是生物学课程自身的学科发展,外因则是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高中生物学课程建设进程有其自身独特的学科发展特点,它既要体现生物科学的基础性,又要体现生物科学发展的时代性;既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又要考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既要反映个体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又要反映个体不同的生物学兴趣的需求满足。生物学课程自身的学科发展是促进其建设的基础和不竭的动力源泉,它规定着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但是,高中生物学课程建设就像一株嫩苗,其成长需要良性的土壤的孕育。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就是具有良性土壤的试验田,能为生物学课程的建设提供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物课程建设的发展进程。
因此,我们要深刻意识到,高中生物学课程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是由自身的学科发展特点所决定的,但同时也不能忽视高中课程改革整体推进的影响力。要坚持将高中生物学课程建设置于高中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中,利用好高中课改整体推进的一切有利条件和支撑性环境,提升生物学课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3 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我们不时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这次高中课程改革就是换了本教材,其他照旧;如果每堂课都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学进度如何完成?考试成绩如何出得来?学校的实验条件不具备,教学实验如何完成,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何提高?更有甚者认为:只要生物学课程的高考形式(纸笔测试)不改,课程的校本建设就是再花十年的时间也不会有大的变化……
在现阶段,影响高中生物学课程建设的主要矛盾应该是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与现阶段教育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其余为次要矛盾。现阶段教育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诸多现实因素:纸笔测验为主的高考评价形式;以每班50至60名学生编成行政班的大班化教学格局;教学手段和条件的缓慢性革新;城市与农村在自然、人文等方面存在的地域性差异等等。这些现实因素就像一张看不见的大网,笼罩在高中生物学课程建设进程中,束缚着“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一课程核心任务的完成。
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主要矛盾对高中生物学课程建设的深远影响,并集中精力去解决它。同时我们又要在矛盾分析中抓住“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竭尽全力地去实现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物学课程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4 正确处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在高中生物学课程建设过程中,量变即是课程建设的过程性积累,质变即是课程建设的结果性发展。比如,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我们积极倡导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生物学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过程是量变过程,当教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教师的生物学教学素养就会出现明显的质变发展。又如,当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后,所获得的生物科学素养是基础性的。在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后,所获的生物科学素养将会有质的提升,能够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与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生物学课程建设过程中蕴含的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对于量变,要学会在积累中等待。高中生物学课程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积淀一大批人的智慧、执著和热情,在过程中逐步积累;对于质变,要学会理性对待。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能作为衡量生物学课程建设有无质变的标准,关键还要看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课程资源的结构、生物学教学评价活动等课程因素的变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