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不平等特征比较论文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不平等特征比较

朱建军(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153)

内容摘要: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经济增长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分配的角度来看,这种经济增长却不是均衡的。2003年至今,我国基尼系数一直处于国际社会公认的社会贫富差距“警戒线”以上水平,且居高不下。本文认为,收入和财富分配的恶化会危及社会的稳定,从而大大增加经济运行的成本,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无法实现包容性增长。因此,为实现包容性增长、共享发展成果,有必要对不平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城乡居民 消费不平等

关于我国城乡消费不平等的相关研究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城乡差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继续集中力量推进工业化,试图尽快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进而实现赶超目标,财政支持一直偏向工业,秉持以农养工。在国民经济中,与第二、第三产业相比,属于第一产业的农业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加上近年来农产品价格走低和政策支持的相对不足,农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相差较大,

以致消费差距也逐渐被拉大。二是市场环境的城乡差异(方晓燕,2007;李青,2014),如农村的金融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相对于城市发育度不高。关于金融资本市场,李青(2014)认为,农村在金融改革、融资环境建设和金融服务方面存在着显著滞后,这些城乡之间的金融不平等不仅制约着农村资金的有效配置、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还不利于城乡差距的缩小。三是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城乡差异(石宏伟,2008;杨团等,2010;伍振军,2014),诸如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不均等造成了城乡在人力资本上的差异,通过就业不平等等机制进而造成城乡收入消费差距。比如政府在城乡小学基本建设投入一项,根据伍振军(2014)的研究可知, 2009 年我国城镇小学 4.6万所,校均建设支出 6.32 万元,而农村小学 23.4万所,校均建设支出 1.85万元,仅为城镇水平的 29.2%。此外,除了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产品中网络基础设施的城乡差异在 21世纪的今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银行在 2016 年世界发展报告《数字红利》中指出,数字技术可以降低信息成本,从而大幅降低公司、个人与公共部门的经济社会交易成本,促进创新与效率的提高。我国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乃至信息技术普及方面的城乡差异无疑就成为影响 21 世纪城乡差距拉大的新因素之一。

追溯种种造成城乡差异因素的根源,新自由主义大多将矛头指向了我国城乡二元体制,认为我国应当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禁锢,力推城镇化。如华生(2013)认为,户籍歧视是借此而发生的各种歧视性待遇的根,只有加快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民工才能真正市民化,城镇化才能为更多人带来福利。文贯中(2014)认为,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冲破对人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各种制度性约束。作为城乡二元体制主要载体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成为我国推进城镇化的主要障碍,也是造成城乡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但贺雪峰(2014)、陈锡文等(2016)基于本土调研,却提出了不尽相同的看法。如贺雪峰(2014)认为,当前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几乎取消了所有限制农民进城的制度,同时也允许农民返乡,是保护农民返乡权利、限制资本下乡自由的制度,不同于过去剥削性的城乡二元体制。正因为农民在进城失败后依然可以返乡,所以我国城市并没有形成大规模贫民窟,从而使农村成为了“我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从这个意义上讲,城乡二元体制对当下我国9亿农民存在一定的保护作用,具有稳定社会的积极影响。

“研讨与练习”题是课文教学后,学生全面理解课文的补充途径。教师能从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从而反思教学过程;“研讨与练习”题也能提高学生解读课文的能力,集中学生的学习精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因此,“研讨与练习”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点。根据现代散文“研讨与练习”题的特点,加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以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实施课后习题教学:

表1 城乡消费对数的描述统计

表2 城乡出生组系数

综上,本文认为,为了更好把握我国城乡消费不平等特征,为调控社会整体的消费不平等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第一,分城乡研究我国消费不平等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第二,将城乡内部消费不平等特征的比较放在我国城乡间消费不平等这个大背景下考虑。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不平等实证分析

(一)Ohtake and Saito消费不平等分解模型

学者Deaton and Paxson(1994)结合永久收入假说理论和随机游走模型(Hall,1978),并假定个人的消费路径为一个鞅过程,从而将个体消费表示为:

其中,i代表个体i,t和t+1分别表示t期和t+1期,εi,t+1代表一个在t期预计不到的随机冲击。上式两端取方差,并假设本期的消费与下一期的随机冲击不相关,则有:

其中,σt+1是消费冲击 εi,t+1的方差。依据时间递推,公式(2)可以变形为:

其中,, lncit为t期个体i的消费对数,j表示年龄。 stj为在t期年龄为j的群体在总体中所占的人口比重,σ2tj 为在t期年龄为j的群体的消费对数方差, Ctj为在t期年龄为j的群体的消费对数均值。

而后,学者Ohtake and Saito(1998)对上述推导做了如下修正:将总体消费不平等分解为出生组效应和年龄效应:

假设对j年出生的个体i,依照如下效用函数最大化其效用:

图1 城乡消费的年龄效应

数据来源:CGSS数据。

其中, Ej表示预期调整因子,t表示生存期,ρ表示时间折旧率, ci(t)表示个体i在t期的消费,γ表示相对风险厌恶系数。

根据欧拉方程,效用最大化时满足如下条件:

其中,t=j+k,r(t)为实际利率。

我国的猪养殖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但是随着市场对猪肉产品需求量以及品质要求的提高,常规使用的传统饲养管理措施已经难以适应规模化母猪养殖的需要,这就要求养殖户及时转变养殖理念、革新养殖管理技术,为母猪的大量、高质量养殖提供指导。

随后,引入两个随机冲击服从正态分布:

εa(t+1)~N(0,σa(t)2)

εi(t+1)~N(0,σk(t)2)

在不同位数小数大小的比较中,学生普遍地会出现“越长越大”的错误,即“小数的位数越多,看起来越长,小数的值就越大”,简称“越长越大”。如在比较小数12.178和12.2的大小时,学生会认为“12.178>12.2,因为12.178比12.2的位数多,看起来更长”。

1.估计方程。为了便于实证检验,依据公式(6)构建虚拟变量,估计以下方程:

其中,εa(t+1) 表示对所有个体的平均冲击,εi(t+1)表示对个体i的特定冲击,且二者不相关。

环境数据监测采集系统可对PM2.5、CO2、CO、噪声、紫外线、温度、湿度7个环境指标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特定算法得到准确稳定的信息数据,然后发送至蓝牙串口与无线串口,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按照需要对环境进行调节.

现阶段,一些能源企业在环保工程施工过程中,其工艺流程的规范性严重缺失,很难取得良好的环保效果。对于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来说,可以节省诸多成本,并确保回收利用效率的稳步提升[3]。比如,在环保工程建设中,出现了大量的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而急需处理,然而在固废处理中心中,处理费用约为2500元/t,但是如果企业将产生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掺入进固化剂,形成路基填充材料,其处理成本仅需要原方案的1/5。所以在这种工艺流程安排的影响下,可以将处理废料成本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并提高废弃材料的回收利用效率,进而对环保工程理念进行有效落实。

公式(6)两边取对数,得:

整理公式(7),得个体i在t期的消费对数为:

其中,I为年龄的增量。

为了简化计算,将消费不平等分解为出生组效应和年龄效应,得:

2.城乡代际效应。进行回归分析时,本文选定20世纪30年代为参照组,可计算得出各出生组估计系数,具体结果见表2所示。

Var cT用来衡量个体在未来第T期所面临的消费不平等程度,Var c0用来衡量个体在初始第0期所面临的消费不平等程度。观察公式(3)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的方差会逐年增大。

与此同时,学校还对不同级别的辅导员进行分类培训,初级辅导员的培训以学生事务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心理咨询技巧、就业指导技巧以及工作理念、工作态度和专业规范培训为主;中级辅导员培训以沟通协调能力、职业创造能力、战略思维能力以及职业认同度培训为主;高级辅导员的培训则重在加强其价值引领能力、分析评价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职业忠诚度,这种阶梯式培训模式可以让各个级别的辅导员明确自己的地位,迅速掌握本级别需要的技能,以期实现从事务型辅导员向研究型辅导员、管理型辅导员向教育型辅导员的转型。

(二)数据说明

1.数据来源。本文的实证数据来源于我国综合社会调查(以下简称CGSS)数据,CGSS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全国各地的学术机构共同执行,也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全国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

参会代表对于中方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以及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高度认同,认为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2.数据处理与描述性统计。由于CGSS调查问卷每年的调查内容不尽相同,为了研究的便利性,本文选择同时含有消费、出生年、家庭人口三个指标的分城乡数据,同时,为了尽可能的反映当前的实际状况,本文选择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四年CGSS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如下处理:第一步,计算个体年度消费。由于家庭消费具有不可分割性和规模效应,本文使用OECD常用的单位根等值因子来调整家庭规模经济的影响。第二步,价格调整。由于不同年份的城乡价格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使用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城乡CPI分别将城乡人均消费调整到2014年的水平。第三步,对经过城乡价格调整的消费数据取对数,得到个体最终的消费对数。第四步,对每个年龄做描述性统计,并剔除了27岁(不含)以下、69岁(不含)以上的样本,因为以上的样本极少,无法保证其方差的代表性,将其剔除可确保各年龄段的群体方差能较为真实地反映该群体的不平等程度。

经过以上处理,共得到26641个有效样本,其中城市样本17080个,农村样本9561个。表1是城乡消费对数的描述统计。

(三)实证分析及结果

学习建议 由角F1PF2=60°,知道F1P=a=2c,所以而要想最大视角F1PF2大于60°,椭圆只能变得“越来越扁”,即离心率越来越大,而椭圆的离心率不能大于等于1,所以本题离心率的范围为

其中,cohortm表示出生组虚拟变量。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每10年确定一个出生组,共6个出生组。agen表示年龄虚拟变量,从27岁到69岁,每1岁确定1个年龄组,共43个。假如个体i的年龄为34岁,则age34=1,其余年龄虚拟变量均为0。个体j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则cohort1940=1,其余出生组虚拟变量均为0。系数 αm反映对应的代际效应,βn反映对应的年龄效应。

为进一步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尤其是老龄化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学者Ohtake and Saito(1998)基于以下公式对消费不平等做了方差分解,给出了人口效应的计算公式。

回归结果显示,所有的出生组系数均显著且通过检验。对于城市,其出生组系数随年份呈现出递增趋势,以80后与40后为例,20世纪80年代的出生组系数比20世纪40年代的出生组系数高了0.8317,是20世纪40年代出生组系数的两倍多,这表明新生一代比上一代的不平等程度增加了。对于农村,其出生组系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个别出生组间呈现轻微波动。对比城乡的出生组系数,发现城市的出生组系数远远高于农村的出生组系数,且趋势性更强,这说明城市的代际效应要大于农村的代际效应。

根据学者大竹文雄(2005)的解释,消费不平等的代际效应反映了不平等由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过程,多由财富的代际转移手段——如遗产或者来自健在父母的馈赠所导致,且城市相对于农村呈现出更强的代际效应。究其原因,本文认为这与城市在劳动力市场、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金融资本市场上的扭曲密不可分。

总而言之,虽然城市市场比农村市场具有更高发育度,但城市的资源配置不均衡程度更显著。甚至在城市内部的某些市场,以户籍为界限的新二元结构正在形成(叶兴庆,2014)。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内部不平等的代际传递现象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与防范。

3.城乡年龄效应。由于年龄虚拟变量较多,本文将其估计系数用图1来说明。图1表示城乡消费的年龄效应,横坐标为年龄,纵坐标为各年龄虚拟变量的估计系数,所有系数均以27岁为参照组,绝大多数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并通过检验。

自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冰开展了丰富的研究,关于冰情监测的技术不断进步[1-2];冰力学性能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3]。尽管如此,在大部分研究成果报道中,很少系统的描述测试的设备和技术[4-8]。随着测试技术和研究方法越来越成熟,不断有新的成果和技术被报道[9]。所以将新老技术相融和,在原有建议试验技术方法基础上[10],进一步完善是十分有必要的。针对此问题,徐梓竣等[11]对近期冰单轴压缩强度试验的方法与设备进行了详细描述。本文结合冰三点弯曲强度试验测试过程的照片,对试验冰坯采集、试样制备、测试技术、测试设备、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供读者参考借鉴。

根据图1可以直观看出,不论城乡,年龄系数都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农村的年龄系数要大于城市,并且这种差距也逐年扩大。这说明农村的年龄系数趋势性更强,其年龄效应更强。

引入两个随机冲击后,公式(5)可变形为:

根据前人研究,随着年龄增长,非系统性风险逐年累积,用对数方差衡量的消费不平等也会随之加深,年龄对消费不平等的这种影响就是年龄效应。在城乡年龄系数的回归中,城乡均检测出具有明显上升趋势的显著的年龄系数,这说明在我国城乡消费不平等当中,同样存在年龄效应的影响。通过比较城乡年龄系数,本文发现农村的年龄效应要强于城市的年龄效应,这表现在农村样本的年龄系数要明显高于城市且二者差距在逐年扩大。

本文认为,这种城乡差异来自于风险和保障两方面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保障体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保障体系,不仅包含诸如保险公司提供的人寿保险、财产保险等商业保险,还包含政府提供的养老金、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以及亲人提供的以家族内部收入转移为主要形式的家庭保障,是广义上的保障体系。

4.城乡人口效应。按照人口效应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2014年至2017年城乡消费不平等的人口效应,具体公式为:

血糖升高速度对糖尿病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 … …… 余爱勇,赵迎春,赵玉武,等 359

分别代入城乡变量数值,得:

城市人口效应=0.4735-0.4696=0.0039,约占实际消费不平等变动量的1.29%。

农村人口效应=0.5359-0.5179=0.0180,约占实际消费不平等变动量的7.81%。

根据计算结果,农村的人口效应要大于城市的人口效应。

结合2.4 m跨声速风洞运行范围, 计算状态为Ma=0.4~0.9, 计算Reynolds数与常规实验时相同.

人口效应是用现期人口年龄结构替代基期人口年龄结构计算出来的消费不平等差异,衡量的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对整体消费不平等的影响。根据已有理论,老龄化将从两个方面影响消费不平等。因此,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加深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消费不平等的加大。

在全球范围呈现出老龄化趋势的背景之下,研究老龄化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Ohtake and Saito(1998)提供的方法,计算出2014年至2017年城市人口效应为0.0039,占城市实际消费不平等变动的1.29%;农村人口效应为0.0180,占农村实际消费不平等变动的7.81%。对于这个结果,不能简单地通过数值比较来得出农村人口效应更强、老龄化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更大的结论,而应该从老龄化影响消费不平等的机制着手分析。

预防措施:要彻底预防锤头脱落现象的发生,首先要从最基础的细节做起,严格把控钢丝绳及卡扣的质量,不允许质量不合格或者磨耗严重的材料进入现场。其次,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想法,在施工中必须按照一定频率提起锤头,冲洗干净后检查钢丝绳及卡扣的使用情况,及时对存在断裂隐患的钢丝绳及配件进行更换,决不能勉强继续使用。另外锤头的安全绳也是不可忽视的保障,也是最后的保障,必须保证这步不出问题。

几个周末过去后,一个中午,阿花在车上甩给我一个红包,一千块。我明白她的意思,却装着不懂,问什么意思。阿花说有付出就有回报,你每次来作指导,这是你的劳动所得。我开厂也是赚钱的,不能让你白帮。我把红包放在车上,我说我只做你的朋友,收了钱,我就成你的员工了。她佯装生了气,说你不收钱,以后就别来帮我了。她的眸子里流露幽怨的光。

对策建议

城市内部消费不平等的改善建议。重点调控消费不平等的代际传递,规范社会保障资源的公共配置,调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质量不平等,警惕老龄化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在城市内部消费不平等当中,并非所有的不平等都是不合理的。有些结果上的不平等反映了市场对个体不同努力程度的回报,并在教育回报率上升、市场竞争性加强的背景下得以加强。如果对这些不平等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进行调控,可能会挫伤劳动力的积极性,反而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因此,政府在城市内部不平等调控方面,应当重点调控不平等代际传递的关键环节,即客观不平等带来的机会上的不平等。完善市场公平机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每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公平地位;城市发展规划时注重统筹协调,控制个体在房地产市场上的不平等扩大;严格监管金融资本市场,坚决打击不正当得利,保障个体在资本市场上的公平公正;出台保证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均衡发展的政策,加大社会的保障投入,保障个体在公共产品服务市场上的公平和平等,使得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共享发展成果。对老龄化进程未雨绸缪,适当鼓励生育,促进养老、医疗等资源的质量平等化。

农村内部消费不平等的改善建议。重点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防范老龄化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在城镇化进程中吸取城市发展经验教训,将消费不平等的代际效应控制在合理区间内。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调控农村消费不平等的关键环节,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城乡间消费不平等的调控,而且还对农村内部消费不平等的年龄效应和人口效应有重要影响。在老龄化进程中,完善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凸显出来。因此,应当构建有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力保障机制;明确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职责,建立科学合理的基金筹集机制,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社会保障模式,进一步健全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在农村,较高的儿童死亡率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年轻劳动力的流出,都加剧了老龄化程度。对此,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设施来降低儿童死亡率;建设农村新社区,完善农村环境以减少农村青年的流出,通过这些手段来防控老龄化对消费不平等的恶化影响。

城乡间消费不平等的改善建议。应当制定并继续推进缩小城乡在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环境、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方面差距的政策,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对农村财政的支持,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健全农村市场体制,完善农村各类市场环境;加强农民基础教育、职业培训,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提高农村电网覆盖率,普及互联网应用基本技能,促进农村信息化发展,共享数字红利。

城镇化和城乡二元体制的改善建议。在当下,推进城镇化并不意味着要消灭城乡二元体制。应当在有效调控城市内部不平等传递扩散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城镇化,即在农民具备一定与城市居民相竞争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对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应当逐步推进,可以先从附着于户籍制度的福利制度开始,将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重点。

参考文献:

1.胡蕴真.从要素边际产出弹性差异看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索洛增长模型框架下的量化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22)

2.伍振军,林倩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政策演进与学术论争[J].改革,2014(2)

3.李青.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与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4(25)

4.韩长根,张力.互联网普及对于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系统GMM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7(8)

5.贺雪峰.城中村改造:亟待包容性破题的人地矛盾[J].上海城市管理,2014(2)

6.揭昌亮,石峰.国内外消费不平等问题研究趋势与展望[J].江西社会科学,2015(12)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保留工资与政府努力程度对可雇佣性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编号:D/2018/03/24)

中图分类号: F713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朱建军(1976.3-),男,汉,江苏如东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量经济、宏观经济、教育经济。

标签:;  ;  ;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不平等特征比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