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男生和女生:对性别平等教育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论文,平等论文,性别论文,男生论文,女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012;D669.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06)06—0034—05
长期以来,性别平等教育被视为“附属问题”。虽然性别平等主义者对此表示忧虑,但大多数主流教育者并不认为性别平等教育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至少在美国这个我最熟知的国家,性别平等教育往往被认为是一个具有“专业性”的问题,“热门”一段时间后就退出了人们的视线。有一种新的主张认为,要么男生或者女生被不公正的对待,要么一种性别胜过另一种性别,这种“零和式”的教育(即一方得益,引起另一方利益损失)使得性别平等问题又一次浮出水面。
几年前我① 与韦尔斯利女性研究中心的同事们撰写了一本书,无意中推动了关于这个问题的对话。书名《学校教育如何亏待了女生》(How Schools Shortchange Girls)与其说是出于我的选择,不如说是赞助者的决定。他们认为此书名能够起到更好地推广作用,事实也如此。该书的目的是使人们关注这样一个事实,即在许多方面女生没能获得与男生同样的鼓励;甚至不能与男生有同样的课堂体验。因此,该书提出了使女生和男生都能受益的方式:细致地考察女生在学校的经历。
我们发现,过去男生在全国统考中成绩一直优于女生;女生在数学与科学领域所达到的专业水平与男生不同;男生比女生受到更多教师的关注;教科书中充斥着关于男生与男人的图片和故事,却只给成功女性留下屈指可数的空间。我们注意到,性的问题很少被涉及,性别政治是被回避的问题。我们的观点是:在对女生和男生的教育中,性别问题应该受到密切关注。
该书的研究引起了相当的关注,也使人们的观点产生了一些变化。但是,那种认为女生成绩优秀导致男生处于困境之中的观点很快就成为主要的讨论话题。换言之,当国家考试的差距缩小的时候,对更广泛的性别问题的关注就消失了。那些赞成“帮助女生就是伤害男生”的态度过于简单化,以至于忽视了性别成见在很多方面同时严重地伤害了男生与女生。今年一月的《新闻周刊》(News Week Magazine)就将“男生危机”作为头版刊登。
男生的确面临很多问题,而在“零和”式的教育体制中,人们机械地认为此性别的成功就等于彼性别的失败。这样的体制无益于任何人,却伤害了每一个人。
然而,研究到底揭示了存在于认知能力与学习过程中的哪些性别差异?诸如“女生更善于阅读、男生更擅长于数学、某些事情对于女生来说更自然、某些事情对于男生来说更自然的、所有的男生都是一样的、所有的女生都是一样的、所有的女生和所有的男生几乎在所有的方面都是不同的”的假设,在多大程度上是接近事实的?在去年九月的开学之际,《新闻周刊》刊登了题为《男生的头脑和女生的头脑》的头版文章,我们确实如它所说,具有这样的头脑吗?
任何一个曾与孩子共度时光的人都会看出以上观点中的谬误。男生与女生的确在很多方面不一样,当我们成年时,我们不仅看上去不同,行为举止上也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在心理和认知的变量方面,最大的差异存在于个人之间,而非群体之间。女生与女生有很大的不同,男生亦然:不是所有的男生都是高大强壮的,也并非都是数学天才或者调皮捣蛋的;不是所有的女生都是娇小玲珑、安静羞涩或者善于烹饪的……
事实上,我们在男生与女生的差异上花费了太多时间,以致于我们忽略了他们的共同点。本文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这些观点。
我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美国进行的,文化与环境的差异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差异应当予以承认和考察。但当我们回溯到生物起源来观察各方面能力与各种特征的性别差异,我们毕竟是同类,都来自于同样的祖先,共享同一个地球。
那么,怎样看待那些所谓的“男生和女生头脑”的问题呢?雷切尔·亚历山大(Intellectual Conservative.com网站的编辑之一, 我并不认为她是一位“激进女权主义者”)研究了相关的证据后认为:“虽然有些人对已被揭示的头脑的性别差异有了初步了解,并试图以此解释男人与女人在行为上的差异,但从来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证明男人与女人头脑的差别与智力的差异的关系。这些对男女差异的解释常常使得那些最负面的特征降至女性之身。”② 当我们谈及性别平等教育的时候,我认为她所谈到的最后一点尤其值得关注。如果传授我们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知识,而我们认为与男性相联系的事物是有价值的,那么男生和女生就被同时剥夺了获得重要知识和学习榜样的权利。
让我们再看看相关的研究。最近,美国的心理学家珍妮特·海德在其撰写的一篇文章里,对有关性别差异的大量数据进行了评论,她的结论是:男性与女性从大体上是相似的,但不包括所有的心理层面的变量——在不同背景下使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性别间的差异与共性在不同的年龄段则会呈现出相当大的量变。性别差异的量变可能会呈波动状,这正驳斥了那种认为性别差异是显著的和稳定的观点。③
海德发现最大的性别差异与“运动原性能”(Motor Performance)④ 相关联。如在进入青春期后,随着两性肌肉数量与骨骼大小的差异扩大,在投掷球的距离与速度方面将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如对性态方面进行测量时,对随意的性行为的态度也存在着很大的性别差异。然而,性别差异并不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在关于性的满意程度的报告中,两性差异几乎不存在。身体的进攻性是另一项一直有利于男性的性别差异。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在一个性别组中个人的差异更大于性别组之间的平均差异。
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伊丽莎白·斯贝尔克最近专门对数学和科学方面的能力进行了研究,她的结论是:对婴儿、学前、学生各个阶段认知能力的发展进行研究,可以证明:数学与科学推理能力是以生物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发展而来的,而这种能力男性与女性都具备。⑤ 她发现,男婴在实物、 空间或数字的处理能力方面并没体现出任何优势;在对一组具有学术天赋、并经过仔细挑选的男生和女生的研究中,并没有发现他们学习数学的才能有什么差异。
为什么我们发现男生与女生对一些学科的学习表现如此不同呢?环境起决定性的作用。海德对衡量与发现性别差异的背景环境的重要性进行了评述。关于背景的示例包括考试的书面说明、参与者之间或参与者和试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于学科和试验者的社会文化的标准。她对一个试验进行了描述:一组参与者被告知,他们要参加的数学考试在过去体现了性别差异;而另一组被告知该考试在性别方面是公平的,男女的成绩没有什么不同。在被告知该数学考试体现了性别平等的参与者中,考试的最后成绩也没有出现性别的差异;相反,在期望分数呈现出性别差异的另一组参与者中,女生的成绩则不如男生。这种对环境简单的操控足以产生或者消除在数学成绩上的差异。
换言之,我们不能因为男生与女生在学校表现有所不同而认为这些不同是两性之间内在的、不变的差异导致的。我们必须考察其他因素,其中一个突出的因素是刻板化的性别角色,以及因为性别成见引起的家长与老师对学生持有差异性的预期。
我所熟悉的大多资料来自于美国,对于亚太地区的国家的资料来自于香港妇女基金会⑤,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对于性别刻板化在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的表现情况,我不敢自称专家。但我相信在全球范围内妇女和女生所遭遇到的非常不利的地位,都可以穷本溯源到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期望上。女性自身则时常将这些信条内化。这都导致了女生和男生在成长过程中通常会持有“男人和女人生而不平等;在某种程度上男人比女人优秀和更有价值;即使女人有某些强项,也不值得任何人关注与嘉奖”等想法。男性当然也是性别刻板印象的受害者。但在我们的父权文化中,男性在社会地位、权力与金钱方面都有更多的特权,因而他们遭到的这些损害不那么显著。
在我们的社会中,以下这些具有广泛性的设想是普遍存在的,这些设想阻碍了整个人类的发展:
女人是自然的养育者,因此她们应该和孩子呆在家里而不应该出现在办公场所……如果她们出现在办公场所,那么她们也不应该获得更高的、更有权的职位,理由是她们的家庭需要她们。
男人当领导是很自然的,他们更适合在公众场合发言,更适合对重大或棘手的问题作出决策。
生男孩比生女孩更好;如果要决定谁能去学校读书,那么理所应当是男孩,因为他得养家,他得延续家族的姓氏。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相信所有的这一切,但是相当多的人持有这些观念便足以形成被我称为存在于大多数社会中的“控制性假设”。
当今社会越来越强调女性教育的重要性。重要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不断地重申女性受教育的重大意义。虽然“联合国千年目标”项目涉及到在K12⑥ 的基础教育中实现性别平等的目标,但是对于许多国家来说实现这个目标还是困难重重。生活在农村的孩子面临着更大的威胁。贫穷、民族与种族的歧视是最主要的障碍,虽然这些障碍同时影响着男生与女生,但女生受到的伤害更大。原因何在呢?以上列举的最后一个假设(即认为教育对男孩更重要)仍然是主要的因素。另外,认为家庭更需要女孩的帮忙而非男孩,女孩在学校里以及在上学、放学的路途中更容易受到暴力的侵袭等,这些假设仍然也是女孩到学校读书的障碍。此外,在那些艾滋病盛行的地区,家长越来越依靠女儿来帮忙照顾艾滋病人。在许多地区,对女孩的要求与期望越来越来高,但学习的机会却很少。
然而,当入学注册的目标被实现时——正如在很多国家越来越多的事例所证明的那样,那仅仅是第一步。平等的门槛很重要,但没有性别平等的教育是不够的。即便女生和男生在学校的入学率是对等的,到学生参加工作的时候,大多数女性获得的是低薪的工作,而更多的男性却获得高薪职位。相应地,那些获得高薪职位的女性则雇佣其他的女性从事家务劳动——她们将获得更低的报酬。
在管理机构以及商业甚至非营利性组织中,男性高层领导的数量仍然超过女性。这是怎么回事呢?数据以及研究报告试图寻找原因,并清楚地表明:社会对男生、女生的行为模式的假设以及社会提供给男生、女生的不同机会是造成各个国家长期存在的两性间的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女性的境遇越窘迫,这些假设对女性发展的选择性和可能性的控制和限制程度就越深。
我们大多数人都将孩子送到学校以希望他们能拥有成功的人生,希望他们获得比我们——他们的父母——更多的、更好的机会。这就不可回避地要挑战那些“女生能做什么”的刻板印象。然而,学校也是传递文化观念和传统意识的代言人,面临着对社会生活变化的反思,学校进退两难。作为教育者,我们都固持着一套文化理念、观点和假设。它们是我们曾经所学的,如今又传授给学生。挑战传统并非易事,反抗我们自己所受的教育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别说面对家长和教室里的孩子们所持有的刻板印象。
挑战传统虽不容易但却很有必要。研究表明,女生受教育能使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皆受益,并有助于防止女性与她们的孩子的健康受到损害。我相信我们都很熟悉这样的研究,但不是所有的教育都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女生和男生都应该受到剔除了传统性别成见的教育。教育只有为他们提供了广泛的选择机会,才能为国家和全世界培养出在经济、政治方面作出贡献的公民。
教育产生的经济利益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理解,而完整的公民权的重要性却没有被充分认识。在平等教育中,公民权的内容与经济内含以及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同等重要。
对于生活在民主社会中的人们来说,他们可以投票,投票权就意味着平等的公民权。但对于现实而言,正如女性获得投票权仅仅是走向平等公民权的第一步一样,获得教育的机会也只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教育的第一步。直到女性与男性都认识到女性能够充分地、平等地在管理组织和政府方面起到同样的作用(并且只有如此),女性才不会停留在第二等公民的地位。
看看我们身边,我们所见到的是:一些领导岗位有女性的身影,但寥寥可数。看看学校的课程,我们发现:少数的女性做着其他女性从未做过的事情,而人们常常认为她们是在做着“男人的工作”。那些为了社会的繁荣昌盛而在建筑工地上辛勤劳作的女工地位何在?对那些做着被认为是“女人的工作”的女性,荣耀和美誉何在?虽然做着所谓“女人的工作”的男人大有人在,但我们到哪里去找这样的典范?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曾经说道:“历经数代,女人不仅在家里,而且在社会上也充当着和平的教育者。事实证明她们起到了‘桥梁’的连接作用而不是‘城墙’的阻隔功效……”此时,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些“桥梁”,如果我们(男人和女人)不珍视并学习女性在人类的劳动中已获取的经验,那我们将挥霍掉最珍贵的资源,将无法创造性地应对剧变的社会。
显而易见的是,不仅是因为课本中缺少女性而导致了女性领导人的缺失,课本甚至充当了指导女生和男生何谓“适当角色”的指示器;对女生的性骚扰、戏弄、欺凌(那些被传统观念认为不是“真正男性”的男生也经历了同样的遭遇),无形中不仅告诉女生、也“教导”了男生谁掌控着权力,谁应被掌控;女生长大之后首要的“任务”是成为母亲以及充当性的对象……这些潜在的推论在学校随处可见,其必然的结果是女人不属于公共领域。
对美国革命有所著述的美国历史学家琳达·科贝这样说道:“作为革命的一代的男人们,从根本上挑战了君与臣、父与子的既定的不成文规定,却拒绝修正关于男人与女人、丈夫与妻子、母亲与孩子关系的陈规陋习,他们仍然主张作为家长与市民角色的父权制特权。”⑦ 这些不成文的规定影响了美国数代女生受教育的机会。迄今为止,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仍然是有影响力的因素。作为教育者,我们来参与第二次性别平等大会则正是想分享观点、相互学习,为我们的孩子们创造性别平等的教育环境再向前行。
(本文为作者2006年6月在香港教育学院召开的“性别平等教育的挑战与前景:亚太地区第二届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稿,翻译时略有修改。)
注释:
① 苏珊·麦吉·贝利(Susan McGee Bailey):在主持韦尔斯利女性研究中心之前,曾负责华盛顿公立学校理事会平等教育资源中心、哈佛大学与拉德克利夫学院女性教育政策研究办公室、康涅狄格州教育部的工作。她也曾经在美国、亚洲、拉丁美洲的小学、中学从事教师工作。贝利博士在性别平等的公共政策、尤其是在教育方面的著述颇丰。她是1992年美国妇女联合会(AAUW)的报告《学校教育如何亏待了女生》(How Schools Shortchange Girls)的主要撰写人; 在参与了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后,她作为合作作者之一,撰写了作为中学老师的指南的《更美好的世界——全球问题和性别问题》;她的最新著作有:《发展中国家与学校相关联的性别暴力文献综述》。
② Alexander,R.Conservative Women Analyzes Larry Summers' Remarks About Women,Intellectual Conservative.http://www.intellectualconservative.com/article4203.html.(March 7,2005).
③ Spelke,E.(December,2005)Sex Differences in Intrinsic Aptitude for Mathematics and Science?American Psychologist,p.950—958.
④ 译者注:把中枢神经的冲动传给肌肉或者器官引起的运动。
⑤ Hyde,J.(December,2005) ,The Gender Similarities Hypothesis,American Psychologist,p.581—592.
⑥ 译者注:K12的名字,来源于国际上对基础教育的统称(K—12),K是幼儿园Kindergarten的简称,12代表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中小学教育。
⑦ Kerber,L.(1998)No Constitutional Right To Be Ladies,Hill and Wang,New York,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