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的成因十分复杂,是综合性因素所致,目前认为其基本因素是胆汁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易于沉淀析出和结晶而形成结石;另外,胆囊结石病人的胆汁中可能存在一种促成核因子,可分泌大量的粘液糖蛋白促成核和结石形成;第三,胆囊收缩能力减低,胆囊内胆汁淤滞也有利于结石形成。导致上述情况改变,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性别
胆囊结石,女性常见,尤其是多次妊娠、长期服用避孕药或绝经后用雌激素类药物治疗的妇女,患胆石症较多。因为她们体内雌激素的变化直接影响肝脏的酶系统,使肝细胞分泌的胆汁中胆酸盐含量减少,胆固醇含量增加,还能干扰胆囊收缩功能,胆汁排放受阻,胆汁淤积,促使胆石形成。
2.经产次数
经产次数多者胆石症发病率明显高于未经产妇女。妊娠期孕酮分泌增加,胆囊平滑肌对胆囊收缩素和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胆囊收缩功能下降,排空障碍,胆汁淤积,胆固醇过饱和而析出沉淀形成结石。
3.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胆道运动功能逐渐降低。所以,年龄越大,胆汁中的胆固醇越容易从胆汁中沉积,故胆石症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青少年少见,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高发年龄为50-59岁。
4.遗传基因
最新研究发现,在人和动物中确实具有携带胆石症的信息基因。这就证实了胆石症的发生与遗传有关。
5.长期不早餐
一些夜间空腹时间长的人,胆汁分泌减少,胆汁的成分也发生变化,其中胆酸含量减少,而胆固醇在胆囊中沉积,长此以往,便形成胆固醇结石。原来就患有胆酸分泌不足或胆固醇分泌过多的人,若经常不吃早餐,更容易发生胆石病。动物脂肪、蛋白质和精细碳水化合物摄入的增加,纤维素食物摄入的减少,均可使胆石症的发病率升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6.嗜甜食者
过量的糖分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加速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汁中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之间的比例失调;过量的糖分还会自行转化为脂肪,促使人体发胖,进而引起胆固醇分泌增加,从而促使胆结石的发生。
7.过食精制碳水化合物
因为过食精制碳水化合物会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使胆固醇沉淀而形成结石。
8.肥胖
体重/相同性别和身高的平均体重×100,高出20%以上的人群,其患胆囊结石病的危险性比高10%以下者增加近2倍。
9.疾病
胆石症与许多内科疾病有关,如镰状细胞贫血、地中海贫血、糖尿病及肝硬化等。
10.胆囊收缩功能异常
研究表明胆囊结石的形成与胆囊动力学障碍有关,胆囊收缩功能减退是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
11.饮食不洁
我国胆石病高发区,70%胆石是以蛔虫卵和蛔虫残体为核心。死亡虫卵或虫体一旦成为结石的核心,导致胆道引流不畅,加上虫体带入大肠杆菌造成的胆道感染,细菌可以使胆汁中可溶性的直接胆红素转变成难溶性的间接胆红素,而后者很容易与钙结合沉淀形成结石。
12.长期素食者
结石的形成固然与脂肪过多、胆固醇过高有关。更主要的取决于胆固醇的溶解度。正常人的胆固醇与胆盐、卵磷酯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呈微胶柱状悬浮于胆汁中,当这一比例破坏,便会形成结石。一些素食者摄入卵磷酯不足,且素食中过多的纤维妨碍了胆汁酸的重吸收,使胆汁中的胆盐浓度下降。卵磷酯与胆盐不足,导致比例失调,造成结石的形成。
13.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胃大部分切除时,往往会使迷走神经受到损害,胆囊张力下降,易使胆汁淤滞而形成结石。
14.结肠部分切除术后的患者,因吸收肠道中胆盐的能力下降,使胆汁中胆盐的含量下降,溶解胆固醇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胆固醇结石的发病率随之上升。
15.患有糖尿病、肾炎、甲状腺功能减弱、溶血性疾病等患者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
论文作者:周后族 邓美琼 张琼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2
标签:胆汁论文; 胆固醇论文; 结石论文; 胆囊论文; 胆石症论文; 发病率论文; 碳水化合物论文; 《医师在线》2020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