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塞通联合银杏叶片对脑梗死后遗症的干预性治疗价值评述论文_王若云

株洲市中心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银杏叶片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干预性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76例脑梗死后遗症住院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观察组给予0.4 g血塞通,2次/d,口服银杏叶片0.25 g,3次/d;对照组给予0.4 g血塞通,2次/d,平均疗程两周,比较两组治疗后脑梗死后遗症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脑梗死后遗症症状、血脂血黏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用血塞通联合银杏叶片对脑梗死后遗症的干预性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注射用血塞通;银杏叶片;脑血管疾病;干预性治疗

中老年人是脑梗死的高发人群,特别是老年人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脑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血管壁粗糙,弹性降低,再加上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易引起血小板、凝血因子产生血栓,当外界因素刺激时,血栓脱落并随血流阻塞心、脑、肾等器官,从而导致疾病出现。所以抢救性治疗脑梗死后,及时干预功能性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研究选择76例脑梗死后遗症住院患者,观察血塞通联合银杏叶片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干预性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将76例脑梗死后遗症住院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2.5±3.2岁,疗程:11~ 25d,平均疗程:15.4±0.8 d;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2.0±3.0岁,疗程:11~ 25d,平均疗程:15.1±0.9d。观察组给予0.4 g血塞通,2次/d,口服银杏叶片0.25 g,3次/d;对照组给予0.4 g血塞通,2次/d,平均疗程两周。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疗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符合脑血管疾病相关诊断标准。治疗前,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血脂血黏度等指标呈现阳性,同时经头部CT 或MRI检查确诊:脑血管出现病理性变化。

1.3评判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体征、血脂血黏度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等指标显著改善,;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患肢肌力增加2 级,血脂血黏度等指标有所缓解,日常生活可基本自理;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患肢肌力增加1级,血脂血黏度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血脂血黏度及生活自理能力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1.4治疗方法 观察组将0.4 g血塞通加入250 mL 5%葡萄糖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2次/d,并口服0.25g银杏叶片,3次/d;对照组单纯使用0.4 g血塞通,将其加入250 mL 5%葡萄糖生理盐水进行静滴注,2次/d。辅助治疗:两组均实施大脑保护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对症治疗措施。

1.5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 )表示,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 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研究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0%。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后,对两组症状、患肢肌力、血脂血黏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 经治疗后,观察组脑梗死后遗症症状、患肢肌力、血脂血黏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72.20±2.5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讨论

脑梗死指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流不畅,进一步发展出现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及坏死,最终造成相应的神经功能丧失。脑梗死产生的主要原因为血管内壁病理变化造成其表面粗糙,引起血小板聚集,使血管壁弹性降低,管腔变窄,再加上血脂血黏度、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造成血流变慢,最终造成血栓出现,同时其脱落后阻塞脑血管,造成神经系统缺血等各种表现。国外学者采用逆转录多聚酶蛋白质DNA 复制反应进行定量分析,提示大脑弥漫性短暂缺血后,凝血酶原mRNA及血小板数目升高。有研究发现[2],将凝血酶加入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液,细胞内Ca+浓度快速升高,引起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出现收缩,细胞间隙变大,使凝血酶等物质升高,从而增强血脑屏障通透性[3]。凝血酶原等因子能够对脑细胞造成毒性,引起脑水肿的发烧,并加速细胞凋亡[4]。所以实施对抗凝血酶因子,扩张脑血管,升高脑血流量以及降低血管通透性等措施,可以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三七总皂苷是血塞通主要成分,它能够延迟凝血时间,因此其抗凝血功能较为理想,可以抑制血小板,促进纤溶作用;同时减小血管通透性,抑制血管运动中枢。而且三七总皂苷可以抑制血清总脂以及脂蛋白等物质。有关研究资料发现[5],银杏叶片对于预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显著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的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抑制因子I的增加,从而避免血栓的出现;(2)它能够明显增强脑血管循环,升高血流量,减小血栓素水平;(3)它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红细胞携氧能力,加快血管内壁的修复;(4)抑制NO的增加,降低氧化自由基以及血液黏度,达到防止血凝块血栓出现的目的。经治疗后,两组脑梗死后遗症症状、血脂血黏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用血塞通联合银杏叶片对脑梗死后遗症的干预性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玉华,朱尚峰.注射用血塞通联合银杏叶片对脑血栓后遗症的干预性治疗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8,25(3):258-260.

[2]张联芹.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脑血栓的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12):437-437.

[3]苟春霞,丁长玲,刘呈华等.血塞通注射剂不良反应2 例分析[J].齐鲁药事,2012,31(11):678-678.

[4]周菊芳.用注射用血塞通治疗脑血栓的疗效观察 [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6):160.

[5]张艳秋.血塞通治疗脑血栓30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14):76

论文作者:王若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9

标签:;  ;  ;  ;  ;  ;  ;  ;  

血塞通联合银杏叶片对脑梗死后遗症的干预性治疗价值评述论文_王若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