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中医医院 湖南怀化 418000
【摘 要】目的:观察和评价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病人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四十例患者接受了这项研究。根据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为85.0%。手术时间以及以及卧床时间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少手术时间,缩短卧床休息的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围手术护理;临床效果
【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microscopically removal of nucleus pulposus patient care during the operation effect. Methods:choose 40 cases of intervertebral foramen microscopically removal of nucleus pulposus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nursing care i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ventional care and perioperative nursing care. 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care was 95.0%,control group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care was 85.0%,observe the patients with operation time,bed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Conclusion:percutaneous intervertebral foramen microscopically with excision of nucleus pulposus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patients with perioperative nursing,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peration time patients,shorten the postoperative bed time,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improve patient's satisfaction,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 key words 】:intervertebral foramen microscopically with excision of nucleus pulposus;Perioperative nursing care;Clinical effect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主要是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颈椎病的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它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进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其治疗原理是椎间孔镜通过在椎间孔安全三角区、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消除由于对神经的压迫造成的疼痛,其手术方法是通过特殊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脊柱微创手术器械、成像和图像处理系统等共同组成的一个脊柱微创手术系统。在彻底切除突出或脱垂髓核的同时,清除骨质增生、治疗椎管狭窄、可以使用射频技术修补破损的纤维环等。在本文中,主要观察和分析实施腰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过程中,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选取从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间,进行腰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4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40例实施腰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5.5±1.2)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2.2±0.7)年。
对照组患者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4.2±1.1)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2.1±0.8)年。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参加本研究,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术前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饱受疾病的痛苦,经过药物、卧床等治疗无效,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同时手术不可避免地对患者机体产生应激等影响,较为恐惧,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焦虑和抵触心理,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1];其心理会产生焦虑或恐惧感,随着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的精神也陷入了沮丧忧郁的状态,有很多患者有意放弃治疗,所以护士应及时缓解患者的消极心理,掌握病人的临床资料,针对患者及家属的年龄、文化程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讲解疾病的形成因素,普及科学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以及该手术的优点,告知手术效果及相关成功案例;沟通者态度要诚恳,语气温柔,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让患者重新恢复生活的信心,使患者可以积极配合术前检查、手术治疗等工作的开展[2]。
1.2.2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工作,有效的术前护理有助于患者手术顺利完成。首先,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科室的相关信息。促使患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适应住院环境,告知患者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术前戒烟酒。完成各项检查,为手术做好充足的准备。针对患者的腰腿痛,护理人员可遵循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镇痛药物,同时配以按摩与物理疗法以及转移注意力等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患者入手术室前,准备好手术用物及仪器设备;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简要介绍手术室环境及设备,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引导患者采取患侧在上的侧卧位,在腰部下方、头部及双腿间各垫一枕头,腰部保持轻微的后凸的舒适体位;此手术采用局部麻醉,术中做好患者的全面监测,保持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感受,如有异常及时处理,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1.2.3术后护理,术后密切监测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状况,患者在术后通常会发生压迫性水肿或因水肿引发肢体异常、括约肌功能异常等,此时护理人员要及时的观察和询问患者双下肢感觉、活动情况,尽早的发现患者水肿等情况后,给予相应的治疗,对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有积极的意义;保持患者皮肤干燥及清洁,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每天定时对患者的双下肢的皮温进行测量,并实时观察患者末梢血运的状况,如发生皮温过低或呈发白,应立即通知主治医生[3];加强饮食护理,嘱患者多食含纤维的食物,不要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术后平卧硬板床6小时以压迫止血,术后第2天带腰围可下床活动,3天内以卧床休息为主,避免腰椎产生纵向压力,减轻水肿和粘连,指导患者正确的下床、起床方式,告知患者在翻身的过程中,肩部和骨盆要尽可能保持在一个平面上,轴向翻身,防止脊柱扭曲。
1.2.4术后康复锻练,术后在患者的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向患者讲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功能的锻炼的内容有:被动、主动及主力运动等,指导时应做到循序渐进的运动原则,将动静运动相结合、主动和被动运动相结合的运动恢复模式[4],如直腿抬高运动、腰背肌功能锻炼方法等;术后6小时即可开始锻炼,由被动到主动的做股四头肌及小腿三头肌的等长收缩,以不疲劳为度;一般情况下,手术完成后就可做直腿抬高运动,运动时间与强度根据患者耐受性决定,通过锻练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1.2.5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术后1月内不可过度扭转、伸展身体,休息的时候卧硬板床,卧位时严格按轴线翻身,不能提重物;同时在没有特殊情况下腰围的佩戴不要超过2个月;加强营养及锻炼,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告知患者与家属注意下肢恢复状况,定期复查,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1.3观察与评定指标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对比;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对比,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内镜技术得到临床广泛应用,通过微创通道置入内镜达到清晰显露和精准操作,避免了开放手术的创伤,提高了手术疗效,缩短了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得到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的认可。腰椎间盘突出微创介入治疗具有安全、快速解除疼痛,术后卧床和住院时间短,痛苦少,见效快,无严重并发症等诸多优点,此外,手术的通道位于外侧后洞,这有利于外侧椎间盘的摘除[5]。
接受手术治疗的同时,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患者入院后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做好治疗、护理工作的相关宣传教育工作,加深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认知,可以积极的配合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术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情况,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基础护理,并针对患者的饮食制定个性化的指导;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定期复查[6]。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满意度率为95.0%,对照组为85.0%。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卧床休息的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脊柱疾病的临床中,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大大缩短病人的手术时间,加快病人的康复,病人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丽华.术前等侯室实施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开腹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3):447-449
[2]郑拥军,叶乐,王祥瑞,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的近期疗效[J],上海医学.2012,35(6):473-475.
[3]赵学军,左玲,傅志俭,等.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1):8-12.
[4]陶丽芬,杨梅娟 .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手术配合探讨[J] . 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8):95-96.
[5]Ineberg SJ,Ahmadinia K,Patel AA,etAl. Incidence and mor -Tality of cardiac events in lumbar spine surgery[J]. Spine,2013,38(16):1422
[6]胡小云.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 . 全科护理,2014,12(28):2646 - 2647
论文作者:胡湘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时间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