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翻转课堂理念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化教学形态,可以将其看成是打破传统(传统形式上教学格局限制)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的结合下,将一种新的现代化的教学形态创造了出来。
就单方面的理论教学而言,翻转课堂教学能够将整个教学活动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知识传授过程,一个是知识内化过程。当传统形式上的教学模式被颠覆,存在于其中的教学内容自然也会发生改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同学生间的地位便会发生转换,不再是单纯性的“我说你听”,更多的是师生间的良好互动,通过你来我往的知识运用以及答疑解惑,有助于师生间感情的剧增,也有助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
二、课程设计流程
1.掌握设计原则。
基于翻转课堂理论视角,教学设计是顺利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关键。为此,在每一次数学教学工作开始前,教师都应当高效、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有效的设计是确保教学效果有效性的基本前提。而翻转式课堂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了达到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在课程设计环节应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一项内容设计均要以学生为主体。(2)从初中数学教学的本质出发,结合教学特征开展设计操作。
2.课前设计。
(1)制作教学视频。(2)开展针对性练习。(3)设计课后练习。控制好练习题的难度,合理选择练习题型。
3.课堂设计。
(1)确定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碰到的问题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之前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由于一时半会解决不了,便将问题上传到学习平台上,由大家一起解决;另一种是教师在课堂设计时预估的一些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教师预估问题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数学课堂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因为这些问题代表了这一章节中学生应当重点掌握的一些内容和知识点。(2)协作学习。所谓协作学习,指的是生生之间或师生之间针对某一问题或某一章节知识点所进行的一系列协作、探讨活动。比如数学教师针对某一知识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分组探讨,并将探讨结果说出来,最后由教师对答案进行整理,并告知正确的解题过程。可以这样认为,协作学习除了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能够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程设计环节,务必给予学生更多的协作学习机会。
4.汇报成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课程设计的良好与否,最终需要通过教学结果来反映。翻转课堂这一教学理念的核心在于“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程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有效的课程设计应当是学生完成一系列学习任务后对相关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理论观念。学生学习后便需要进行总结,即总结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学习方法,并与同学、教师分享。
5.评价反馈。
教师最后应当针对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的表现给予客观评价和总结,这其中学生、教师都应参与进来,既包括学生的问题反馈、学生间的互评,也包括教师的客观点评。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时应注意方式方法,切忌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表现欠佳的学生应正确引导,加以鼓励。
三、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转变教学观念,注重角色的转变。
近年来,虽然新课程改革在我国不断推进,但是有一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根深蒂固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注重学生的分数,忽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阻碍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因此,要将翻转课堂有效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就要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转变角色,扮演好课堂的主导者和学生的引导者的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进行评价与调整。
2.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需要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对于翻转课堂的高效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熟练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掌握一定的网络资源挖掘能力和电脑操作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搭建科学的课堂学习平台。翻转课堂还需要学生在信息平台上完成作业,进行数学的交流。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对师生进行相关的信息技术培训,为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提供优良的环境。
3.课前充分准备。
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的明确,让学生潜意识里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者和鼓励者的角色,在进行知识讲解时,不能一味地进行理论传授,而是要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并适时地对其点拨。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翻转课堂理念的分析,阐述了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流程,最后从实践出发对其具体应用成效进行了分析。
论文作者:赵蕊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1月总第2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课堂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知识点论文; 数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11月总第29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