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文化与商道——21世纪经济活动的有效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与论文,路径论文,世纪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念,早在诸子百家中就推崇备至。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古老的和合文化可以化解人类社会的五大冲突和危机;可以对市场经济中的商道以指导。
和合的现代解释
和合是中国文化的首要价值和人文精神的精髓,也是当前以和平与发展为世界主题的普遍价值和终极追求。和合植根于5000多年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转生为当代21世纪璀璨的鲜花。它不仅给人以清新、厚实的美学享受,而且为化解人类所共同面临的冲突和危机发挥效用价值;它既是文化价值理念,也是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和合一词出于《国语·郑语》,周幽王8年(公元前774),郑桓公做王室司徒,他与太史史伯谈论“兴衰之故”和“死生之道”,讲到虞(幕)、夏(禹)、商契、周弃的文化理念和行为活动,追究了虞夏商周之所以成就与天地一样长久的赫赫功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够在天地和人事之间创造和合生意。“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五教”按韦昭注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史伯指出周幽王“必弊”的原因,就在于“去和取同”,因为“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色)一不讲,王将弃是类也而与制同”。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构成了地域性的国际社会,然而连年战争,你争我夺,社会失序,礼崩乐坏,以强凌弱,人民遭殃。人人渴望和合。因此先秦各家各派学说,都主张和合。儒家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道家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和日常,知常曰明”。《管子·幼官》言:“畜之以道,养之以德。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谐。”《墨子·兼爱》说:“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训其臣,和合之。”和合是先秦各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周易·乾·彖》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现代意义上所说的和合,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诸多元素,要素相互冲突、融合,与在冲突、融合的动态过程中各元素、要素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其主旨是生生、日新、多元和合、互济双赢之道。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网络普遍化的21世纪文明社会中,人们无论从事什么事业,都是处在世界性,即全球性的交往、对话之中,任何的交往与对话,都有其交往、对话的“游戏规则”。和合是文明交往、对话的指导思想,遵守冲突——融合——和合体(新生命、新事物的生生)的原理。
和合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和合是为人类和中国度越五大危机及中西文化冲突和现代化挑战而营造的诺亚方舟,也是为安顿高科技与全球化而建构的精神家园。应对人类所面临的五大冲突和危机(人类面临的五大冲突指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社会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的心灵的冲突、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注:张立文.和合学概论下卷.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146~1147),必须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类良知,去化解而不是去挑起或加剧它们。以此为价值标准和价值导向来审视全球一切文化,则无所谓东西文化的优劣之分,而视其何者能为化解五大冲突和危机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资源。人们需要转换视角,用一种新的冲突融合而和合的理念来思考人类的问题。这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呼唤和合世界多极化、多元化,才有全球化、和合化。在这种情境中、冷战思维、单极化已不合时宜,它只会制造动乱和麻烦。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发展道路、生活样式,无可否定地将是多元化,而融突地和合,便成为其必然的要求,单边主义、霸权主义遭到人们的反对。“道并行而不相悖”,由多极而达和合。
市场经济、信息经济呼唤和合 马尔库塞认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病态社会,人不仅成为商品,而且是商品的奴婢,它损害了人性,人的尊严;它加剧人类的五大冲突和危机,其危害所及不仅是全球性的,而且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和生命。哪里有人的活动,哪里就有人的善恶活动的效应,除了有关法律的制约外。还需要一种精神理念和关切,以唤起人的自我生态、人文、道德等的意识自觉,这种精神理念和关切便是“融突论”的和合学。
世界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和合 天地万物之所以存在,一物之所以为一物而存在,就在于万物内在地有着各元素、基因冲突融合而和合存在。若无融突和合,便只有破缺和否定,事物就不可能存在。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兴旺,作为一种存在,它不可脱离融突而和合,而只能在融突和合中求生存、求发展。它可以遵循“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原则,而求得和生(共生)、和达(共达)。
传统文化转生为现代文化需要和合文化的转生不是肢解、打碎了重新组装,而是整体有生命的转生。和合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自身特色的重要内容,是维系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转生为现代文化只能是融突而和合。和合不是盲从附和,不是不分是非,不是无原则地苟同,而是“和而不同”。和合是强调世界万事万物都由不同方面、要素冲突、融合而转生的和合体。和合是事物生生的普遍规律。和合的主旨就在于生。
和合作为中华民族的普遍价值和理想追求,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工作、交往,处世乃至内政外交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表现为:
1、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和实生物”,“天地万物与吾一体”,“天人感应”,与自然圆融无间,和生和荣。中国勘舆、中医的望闻问切都考虑自然的因素,在天人的交感、感通中达到阴阳的和合。
2、人与人的关系。“仁者爱人”的仁。即两个人,主体我就要去爱另一个人。要求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待人要恭、宽、信、敏、惠、诚恳、宽厚、互相关心、谅解、与人为善、推已及人、团结、互助、友爱、和衷共济。
3、人与社会的关系。崇尚“和以处众”,“合群济众”。社会由个人组成,个人离不开社会,应尊重个性,鼓励个人的追求和创造,营造实现每个人价值的社会氛围;同时,个人又必须融入社会、集体,把个人的价值目标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达到个人与社会的融突和合,而不能疏离社会,否则就不可能实现个人价值。
4、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中华民族倡导“协和万邦”,民族和亲,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礼尚往来,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以众镇寡。国际间争端通过协商和平解决,不能以暴易暴,以怨报怨。这样只能加剧暴力、战争、恐怖活动,于民于国于世界有百害而无一利,和合于民于国于世界有百利而无一害。
5、各文明之间的关系。主张“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各文明由于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的差分而各不相同。而差分有的发展为冲突,冲突在于化解。在化解中要互相理解、谅解,善解能容。在承认各文明都对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基础上,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相互学习,保持特色,营造和平、合作的国际氛围,而不应该仇视、排斥、敌对、制裁、战争。这样不仅害人,其实也害己,特别是殃及无辜的人民大众。
6、人的心灵。人由于受种种内因外缘的刺激、逼迫、紧张的干扰和影响,而产生一种孤独感、疏离感、恐惧感、痛苦感等等,使人的心灵、精神失控、失衡、失序,而产生烦恼、焦虑、困惑、忧愁、苦闷等。这种心灵状态,可造成人的情绪的低落与疯狂,意志的颓废与荒诞,观念的扭曲与怪异,认知的非理智与谬误等。例如,我们在对红塔集团总裁褚时健,健力宝集团的李经纬进行法律追究之外,还应当再进行心理、心灵的追究,他们都是临到交权退出最高层领导时,心理失衡,心理扭曲,而产生非理智的疯狂和怪异所以企业家的心灵素质是企业的潜在灵魂,它影响企业的兴旺和衰落、成功和失败。在当今心灵冲突凸显严峻的情境下,心灵的修养、调适,即古人讲的修身养性更显重要。如道家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儒家的“养心”、“求放心”与“乐道”精神,是人类化解自我心灵世界冲突的选择,是通向和乐的和合心境的坦途。
和合文化精神,简言之就是生生精神、日新精神、盛德精神、太和精神、富有精神。生生而持续发展,日新而不断创新,盛德而合乎德性,太和而融突和合,富有而成功大业。
和合文化与商道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是资本流向全球,亦是商品走向全球,因此,我们要有全球意识。温州的企业家、商人就能放眼世界,凡是有城镇的地方,几乎就有温州人在做生意。中国古人把经营商业,称为做生意。此“生意”既有“和气生财”,生生不息地积累财富之意,也有勃勃生机,兴旺发达,最富生命力之义。
经营企业就要生产、经营产品,产品在流通领域就是商品,商品要有销路,要获利。这样商品与自然资源多寡、优劣、远近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的稳定动乱,文化的需求,人与人的关系,商品流程合理设计,以及文明之间各种因素,等等,产生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种种的冲突、挑战,矛盾,都在融合中和合为新措施、新方案、新决策、新体制。
商道即和道,经营企业、商业要讲发展,讲发财。怎样发财、发展?从家族而言,“家和万事兴”;从国家而言,“国和万事成”。换句话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朱熹注释说:“圣人在上,高出于物。”(注:朱熹.周易·本易.世界书局,1936)天道不断变化,商情也一日万变,如果把握其真实的性命,保持它的太和状态,乃是有利的,万物生长,万国各得其发达而安宁。这就是说,国有、民营企业在变化中,处理好各种真实的关系,包括企业与自然、社会、人际、国家、国际等各方面的保合太和,即协调、和谐、平衡、和合,就能“企业和万事兴”,“集团和万事成”。
一个企业必须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总裁的文化意识,是企业灵魂的灵魂。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的源头活水,又是企业的品牌、形象、精神的鲜活呈现。企业总裁的文化意识、经济哲学理念,对企业的成败、生死,具有关键性,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塑造企业文化,首先是塑造企业领导层的文化意识和经济哲学理念。
企业文化和经济哲学理念从古希腊柏拉图的人性与经济互动论,即“为富不仁,为仁不富”,美德与财富的和谐,实现社会正义(和谐)和个人正义(美德);亚里士多德的致富方式正当论;休谟的财产正义与技艺自由说;亚当·斯密作为西方经济学的鼻祖,提出经济分工、人性利己与社会利益、经济自由说,这一观念又与他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一致。这“看不见的手”是指造物主赋予市场体制的力量或规律,既经济生活的自然法则和社会成员的幸福;穆勒的经济进步与人类幸福说;凡勃伦的经济制度的人性分析;哈耶克的自生秩序与市场自由理论等。
笔者根据现代经济哲学的发展,提出和合经济哲学理念,它是指运用和合学的原理、方法、价值系统,研究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之间的生态、资源、能量和人的生存、发展的经济现象,寻求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合理物质交换;调节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之间的经济活动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物质、精神需求之间的物资、信息、智能的关系;探索协调各文明(各国、各民族、各集团、各文化圈)之间的贫富、资源、人口、环境的“交相利”的平衡互动关系,使和合经济活动取得最优化、最合理的自然、社会、人际、心灵和文明的效益经济哲学。中国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哲学,在经济哲学的指导下,建立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而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经济学理论。改革开放初期,这样做情有可原。当前,却要把建立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作为经济学者的应尽责任。
商道,即为商的和合之道。经济活动是人类生活的根本维度,经济活动包含着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各种道。商道是人类对经济活动所相关的各种道的理性把握和选择。
“君子聚财,取之有道” 聚财有道,此道要讲正义,这正义之道,包括经济活动中对物的使用、智能创造、人际活动。一方面是经济实体之间的交往、竞争、合作等的正义;另一方面,企业、商业经营者与消费者的经济交换活动中的正义,如欺诈、假冒伪劣、伤天害理,毒米假药等非正义经济活动,即非和合的经济行为,实是害人害己,只有互惠互利,才能利己利人,和合双赢。
和道即仁德之道 经济活动者应“克己复礼为仁”,要“慎独”,“君子终日乾乾,夕焬若厉,无咎”。提高企业和总裁的道德情操,以及全体员工的道德素质。道之以德,修身立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且格。”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和合,是做人的基础。修身有四:一是正志虑;二是端正形体(行中规矩,身中律度);三是广博学问;四是培养性情。(注:张九龄.千秋金鉴录·修身)这就是修身立德,仁民爱物,推己及人,推人及物。
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精神已从“工具人”、“经济人”阶段,进入“人性化”阶段,即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的精神。人不是工具,也不是经济动物,而是有人格尊严的有价值的主体。
义利公私和合 《周易·乾·文言》曰:“利者,义之和也。”“利物足以和义。”“使物各得其所利,则义无不和。”义与利、公与私并非绝对对立,两者是可以和的,这和是冲突、融合的和合。儒家孔子也不否定利,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若得之有道,则执鞭之士亦可为之”。(注:论语·里仁)义是人最本质,最高的要求。古人把义解释为宜,有恰到好处的意思,这就蕴涵着和。“义以生利,利则本民。”(注:国语·晋语)宋明理学家把利分为公利与私利,公利即为国家、大众谋利益,即是义。
守住勤俭、节操底线 勤为努力劳作,广开财源;俭为洁身节用,量入为出。两者和谐、协调,丰衣足食,国富民强,企业发达。企业家虽为企业立功建业,辛苦一辈子,但仍要廉节自守,廉洁奉公,俭能养廉。司马光说:“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丧身败家。”(注:司马光.家范.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诚信经济 市场经济即诚信经济。诚与信义相通,即真实无妄。对己而言是对某种信念、原则出自内心的忠诚;对人而言,诚实无欺,无妄而讲信用。诚信是立国、立身、为人处世之本。“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注:论语·颜渊)
《周易·乾·文言》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这段话对我们的市场经济活动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中写道:“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这种品质“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注:英.罗素.中国问题.商务印书馆,1998)我们祈望罗素的预言一定会实现。
标签:和合文化论文; 文化论文; 文化冲突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商道论文; 文明发展论文; 人类文明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