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晴天多云--中国证券市场96回顾与97展望高级研讨会综述_中国证券市场论文

证券市场:晴天多云--中国证券市场96回顾与97展望高级研讨会综述_中国证券市场论文

证券市场:晴间多云——中国证券市场’96回顾与’97展望高级研讨会述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证券市场论文,研讨会论文,中国证券市场论文,高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中国证券市场是“长牛”年,那么,1997年的走向又将如何呢?证券市场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进行规范?这些问题,人们期望着有一个说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于1997年1月1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主办了中国证券市场’96回顾与’97展望高级研讨会。许多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云聚一堂,就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的诸多问题与如何规范发展进行了研讨。

96回顾:“泡沫”破灭后的反思

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1996年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长牛”年,它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合理成长阶段或者说理性投资阶段,时间是从1996年3月至10月中旬;第二阶段是泡沫产生阶段或过度投机阶段,时间是从1996年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第三阶段是强行灭绝阶段或强行整理阶段,从12月中旬开始,现在仍未结束。1996年是中国证券二级市场自建立以来最重要的一年。表现为: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展、运行机制和监管的不断规范化、投资者队伍的壮大和心理素质的提高等。

王国刚(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员)1996年中国证券市场出现了投资者过度投机的问题。投资者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体投资者,另一类是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拿的是公有资金,《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发表前一星期,许多机构通过种种渠道得到信息,纷纷从市场上撤出,结果受损害的是2000多万中小投资者。那么,规范首先应规范准?我认为,应先规范各种机构。不能将眼光盯在千百万小投资者身上,这种倾向不好。希望在这一方面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对于机构投资应从根本上使其行为规范化,这是股市健康发展之根本。

王松奇(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1996年的“证券热”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成功的极大反映。对于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以及之后出现的股票市场急剧降温的情况,我们社科院的几位同志认为,这样做有些不大恰当。在一个市场形态的发展阶段,动用舆论手段来影响市场,本身是一种不规范的做法。

卢克群(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总经济师、北京市证券业协会理事长)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存在几个不成熟:第一,股市上的短期收益过高,股市规模过小,市盈率过高,风险过大;第二,适合中层工薪阶层的投资工具匮乏,股票投资的风险太大;第三,证券市场的运作不够规范,违规拆借、违规透支大量存在;第四,管理层的经验还有待成熟。

贺强(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对1996年股市总结为:①管理者应着重加强对股市违规现象的监管。②应注重加强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③涨跌幅度限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97展望:稳增中的机遇

吴晓求:中国证券市场从1996年开始步入一个以高成长性为特征的跨年度的“长牛”发展格局。这是因为:一是普遍预期中国经济将开始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增长阶段;二是中国高成长性的经济,已开始愈来愈依赖于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发展;三是中国证券市场是中国国民经济体系中最有活力、最年轻的市场形态,因而具有较高的成长性。1997年是我国证券市场充满希望的一年。在稳定、规范、监管的基础上,证券市场的总体走势是向好的方向发展,指数会有一定幅度的升值空间。我国的证券市场由于是新兴的、处在高速成长阶段的市场形态,其成长率高于国民经济成长率是非常正常的。从结构上看,蓝筹股、绩优股、成长股以及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产业股票,在今年仍会有良好的表现;与新的经济增长是密切相关的产业的股票,也将成为投资者青睐的对象。可以预测,证券市场运行将逐步趋于成熟、理性。

王松奇:1997年的证券市场应有一个好的形势。现在谈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是要转变资源配置的方式,也就是将资源配置的权利交给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把投资风险从政府转移到股民、企业,实现投资领域的“风险和权利下移”。

秦池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97年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对证券市场来说是积极的,而非消极的。因为它将使资本市场有一个正常的价格信号,使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处于稳定的状态;它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上市公司有更好的业绩;它有利于证券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我们不应把宏观调控与证券市场的发展相对立,而应找到一个结合点。

张曙光(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目前间接融资存在困难,财政状况不好,发展直接融资和证券市场就成为企业筹集资金的一个重要渠道,我认为97年的证券市场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马季华(国家计委财金司证券处处长):随着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大部分人对1997年都有较好的形势预计。我个人认为,股票、债券规模都会有所扩大,这就有一个如何保证偿付企业债券的问题。

许美征(中国证券业培训中心主任、研究员):1997年,我对投资基金寄予厚望,希望1997年能真正成为基金年。理由有三:首先,从资金配置来讲,现行储蓄一定要分流。其次,从企业改革来讲,现在企业有两个问题,一是对上无法抵制行政干预,二是对下不能控制经理者内部人控制。再次,从银企债务讲,现在银行改革遇到的问题是不良资产。通过投资基金可以一箭三雕。能解决资金优化配置问题,解决国企改革问题,解决银企债务问题。

贺强:1997年股市不会太热。因为:1.1997年股市供求可能出现逆转形势、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2.进入股市的期市资金不可能长期驻留股市。3.国债市场的发展对股市已造成一定的压力。4.违规资金入市将会减少。

一般结论:如何规范发展

吴晓求: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证券市场的风险防范机制。二是对确定的1997年100亿元股票的发行额度的上市节奏要有科学的安排,上市公司的选择既要保证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又要注意其内在素质和资本规模。三是规范与发展的关系。四是要提高证券市场宏观监管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李茂生(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对股价变动不要过份关心,要教育投资者理性投资,打击处罚违规机构。1997年在这方面应有进步。不要通过非常规性行为随意去调控证券市场。

王松奇:市场经济应该由“看不见的手”来调控,“看得见的手”只能在市场失灵,或其征兆已明显出现的条件下才能使用,不能滥用。虽然政府的动机是怕出现风险,但如果干预太多,又不规范,那对整个经济的增长将会带来负效应。市场经济也象组织一场比赛,政府只能当裁判,只应及时处罚违规行为,而不能动辄取消比赛。1997年,政府应给予市场以稳定的、连续的政策扶植,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不能让银行背更多的包袱。

秦池江:1997年应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加强资金监管本身就是一个促进证券市场发展的宏观政策。

黄运诚(国务院证券委办公室综合处处长):我简要谈四点看法。一、证券市场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需要,从当前企业改革和银行改革来看亦是如此;二、证券市场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供求之间的矛盾;三、从市场本身的发展来看,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需要相互协调、平衡发展;四、从股份公司的角度来看,其基本目的在于通过产权的重构达到重塑经营机制的目的。

贾康(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研究员)现在在证券市场上兴风作浪的很多大户实际上都是国资单位,这些国资单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硬约束”根本不存在。这些实际操作者可以拿国家的钱来赌博,亏了并不心痛,也不负什么责任;赚了个人则可以大捞一把。这样一种风险与激励机制的不对称恐怕是目前中国经济以及证券市场最关键、最主要的弊病之一。今后国有经济的改革应当主要考虑怎样将约束机制“硬”化起来。

卢克群:证券市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建立系统的、强有力的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市场运作,以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加快发展证券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短期国债等投资工具;尽快出台经纪人制度,帮助普通居民进行股票投资;出台一系列相关的证券法规;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以抑制过热的需求。(本文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标签:;  ;  ;  ;  

证券市场:晴天多云--中国证券市场96回顾与97展望高级研讨会综述_中国证券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