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专业整合期师资队伍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图书馆学论文,队伍建设论文,师资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图书情报专业教育一直处于风雨飘摇的动荡之中。更名、调整、合并 的浪潮几乎席卷全国各高校的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专业。对于此举,图书情报界看法不一,众 说纷纭。但是,客观地讲,这是图书馆与情报学专业在新形势下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符 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其结果确实给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学科建设走向纵 深,专业范围得以拓展,传统专业方向得以细分,学科地位基本稳定。然而,毋庸讳言,这 些做法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其中较为明显的是对教师队伍造成了一定冲击。长期以来, 图书馆与情报学专业师资队伍就存在许多问题。然而,由于人们过多地把目光放在学科和课 程建设上,忽略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今天,专业整合的挑战以及高等教育日趋激烈的竞争使 本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凸显出来。在专业整合时期,审视教师队伍存在的老问题、新情况 ,探讨解决的对策,建设一支跨世纪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意义重大。
1 当前图书情报专业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教师队伍不稳定
影响图书情报专业师资队伍稳定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学校一直对本专业不甚重 视,使许多教师信心不足,不安心教学工作;二是“从政热”、“下海热”余兴未散,社会 上收入较优厚的单位对教师队伍,尤其是年轻教师有较大的吸引力;三是专业的调整与合并 造成了本专业师资的部分流失。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教学质量的 进一步提高。
1.2 学历层次偏低、结构不合理
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反映出教师的基础训练水 平以及教师的发展潜力。目前,专业教师队伍中本科学历占相当大的比例,硕士研究生逐年 增多,但总量不足;具有博士学位者比例过低,除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高 校外,大多数高校本专业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较少,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与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悬殊。教师队伍的这一现状难以适应高等教育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需要,制约了专业 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本专业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我国高等教育在 文革以后的相当长时期内处于恢复元气阶段,学位教育集中于本科学士学位,办学层次偏低 ,这一阶段补充的师资学历也相应较低;二是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专业高学历教育起步较晚, 90年代初才有第一个博士点,而且硕士点、博士点相对不足。据1999年中国图书馆年鉴统计 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图书馆学、情报学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有限的 培养能力影响了教师队伍学历层次的提高。
1.3 年龄结构不合理
以我院为例,40~54岁这一年龄段的教师仅有6人,占教师总数的35.29%,其余都是40岁以 下的年轻教师。武汉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专业教师中,40—54岁教师占32.56%。19 99年中国图书馆年鉴资料统计,白求恩医科大学医药信息学系平均年龄为36岁,而南昌大学 信息管理科学系1998年教师平均年龄只有32岁。在美国同专业中,40—54岁这一年龄段的教 师比例 高达58.2%。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师资队伍的过于年轻化,使教师队伍出现断层,而且不能 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面对历史遗留的问题,唯一补救的办法就是尽快培养优秀青年骨干教 师,让他们脱颖而出,承担起学术带头人的重任。
1.4 专业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专业背景单一。一方面,其他专业毕业的教师比例偏低;另一方面,本 专业的教师中具有跨学科学习经历的人廖廖无几。以我院为例,其他专业毕业的教师共有5 人,而且仅限于历史、中文、计算机等少数几个专业;具有跨专业学习经历的教师只有1人 。在我国,其他许多同类院系也存在类似情况。而美国在1998年58所图书馆学与情报学院招 聘的31名助教授中,有46.2%为其他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同年,全美图书馆与情报学教师 中,非本专业博士人数为183人,而且,分别来自30多个不同专业。
1.5 “血缘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近亲繁殖现象严重。绝大多数师资来源于本院系自身培养的毕业生,即使是其 他专业的毕业生,也多来自本校。教师队伍的这种专业结构与血缘结构的不合理与我国高校 长期以来实行僵化、教条的管理模式,未能建立一套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是分不开的。
众所周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学科交叉渗透现象日趋明显。许多重大科研成果都融 汇了不同学科乃至全国、全世界的科研人员的智慧。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才能促进本学科 的繁荣和发展。单一的专业知识限制了教师的视野,束缚了教师的思维和创造力;近亲繁殖 不利于各学派之间的交流、碰撞、竞争和发展。因此,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已是当务之急。
1.6 实践能力相对不足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新毕业的青年教师一般没有经过相应的社会实践便 上岗教学,从书本到书本,理论基础丰厚而实践经验不足;二是在图书馆与情报学专业向信 息管理专业转型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新开设课程的教学任务由原班教师承担,繁重的教学任 务使其只能致力于理论知识的补充和更新,没有更多的精力深入社会,积累实践经验和增强 实 践能力。
教师队伍实践经历和经验的缺乏将会引发如下不良后果:其一,教师对某些知识的理解不 够深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空泛、抽象,言之无物;其二,在科学研究方面,体现为思 辨色彩浓厚,对现实问题的探讨呈现理想化倾向,理论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其三,教师缺 乏实践必然殃及学生,培养出来的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弱,使适应角色需要的过程延长 。
1.7 知识更新相对较慢,教学方法、手段有待改进
关于知识更新较慢这一点,从目前图书馆与情报学专业的课程改造及教材建设方面便可见 一斑。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专业拓展的需要,许多教师都在努力地充实自己。但也不容 否认,部分教师不能及时更新知识,讲课内容陈旧过时,不受欢迎;还有一些教师不能积极 主动地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方法古板,手段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 往,必将危及专业发展的地位。
造成这一现象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从主观上看,部分教师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不思进取;有的人自谋第二职业,只把少量精力投入教学,应付了事。客观原因在于院系 没有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进修机会,使教师的知识更新只能靠自己自觉去完成。
1.8 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不够,缺乏活跃的学术氛围
迄今为止,在图书情报界最有影响的一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就是1996年中国承办的第62届 国际图联大会。其他在中国举办的大型国际性学术活动屈指可数,而且影响也不够广泛。在 国内,图书情报界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也不多,一些专业的学会、协会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 的职能,不能定期、有效地组织面向广大教师的学术交流活动。另一方面,教师教学任务繁 重,疏于科学研究,不能积极参与相关的学术活动,这也是造成科研滑坡、学术氛围不活跃 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学科、一个专业如果缺乏活跃的科研、学术氛围,必然带来学科进展 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后果。
2 解决师资队伍现存问题的对策
2.1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是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及培养青年学术骨干的有效途径。应 该看到,绝大多数青年教师现在都是教学骨干,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尤其目前图书馆学 情报学专业处于专业拓展整合时期,教师需投入大量精力准备新课;加之随着大学管理体制 的改革,多数大学已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工作量与经济利益、职称评定直接挂钩,因此 ,不论是从精力上,还是从经济上看,许多青年教师对于在职攻读学位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外,由于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博士点少,培养能力有限,所以竞争十分激烈。以上诸多因 素影响了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的积极性。为此,院系领导应站在巩固学科地位的高度,在 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为教师攻读学位创造有利条件。具体做法如减免在 职攻读学位教师的工作量,保持在读期间各种待遇不变;在经济上予以一定的资助;对跨学 科攻读博士学位者予以奖励;在职称评定上给予优先考虑等等,以此来调动广大青年教师的 积极性。
2.2 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建设一支开放的教师队伍
合理的人才流动能够避免“近亲繁殖”现象,有利于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增强学科的生 命力。
改变教师队伍专业结构、血缘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应从如下途径 入手:首先,面向世界,高薪聘请学术权威到院系讲学;其次,面向国内名校,网罗本专业 或相关专业高水平人才到院系讲学或任教;再次,面向社会,聘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兼职授课 ;最后,对于预留作师资的本校毕业生,允许其毕业后先到校外或社会上相关部门工作若干 年后,再聘为本专业教师,以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通过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起开放 的师资队伍,有利于大学教师之间不同学术思想、学术流派、学术风格的交流,从而促进教 学、科研质量的不断提高。
2.3 建立培训基地,加强教师培训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知识的老化周期不断缩短。不论是老教师还是中青年教师,都面 临知识更新的问题。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工具的广泛应用,教学手段的改进 也迫在眉睫。一些具有责任感、紧迫感的教师能够通过自学的方式更新知识,掌握现代化教 学设备,这是值得称道的。但是,我们应看到,教师在自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原有知识结构 、知识水平的限制,难免要走一些弯路,结果可能事倍功半。因此,在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 已顺利完成整合的院系中选择一、两个综合实力较强的院系作为固定的培训基地,针对不同 对象的不同要求,开办诸如助教进修班、骨干进修班、硕士进修班以及派送访问学者等形式 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进行轮训。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开展现代化远程教学,为不能参加 进修、培训的教师系统提供最新知识和科研信息。
2.4 建立实践基地,增强师生的实践能力
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面向社 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这一职能也要求我们的科研活动 要贴近现实,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和帮助。传统的图书馆学教育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能 与实践相结合,有明确的教学实践基地。而整合后的专业教育,教师本身就缺乏感性认识和 实践经验,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难以尽快适应角色的需要。因此,加强院系与社会的联系 ,加强与信息产业部门的合作,建立一个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实践基地,既可以完善师资 队伍的知识结构,使教师的科研与实践密切相关,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又有利于学生实 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5 广泛开展学术交流,营造活跃的学术氛围
开展经常性的广泛的学术交流,可以使教师开扩视野,拓展知识领域,活跃学术思想,提 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
首先,应逐步扩展国际间学术交流,通过互派访问学者、科研合作、互开讲座等多种形式 ,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整合后的专业在开放的环境中汲取新知识、新能量;其次,加 强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通过举办专题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形式,促进各高校中同类专 业的交流与协作,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第三,增进跨学科的交流,改善教师的 知识结构,促进跨学科人才的培养;第四,发挥专业协会、学会的作用,增加教师与教师 之间、教师与广大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机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6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有效形式,采取 以情动人,以事业留人,以良好的系风影响人,以积极向上的学风带动人,最终形成一个富 有朝气和凝聚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相信,在21世纪,整合后的专业一定会越办越兴 旺,学科地位也会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