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里的百态人生
□潘燕生
我是原铁道部下属的一个企业的子弟,那时候,一个大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父母都是北方人,所以在饮食方面,以简单的面食为主,去工厂为单身职工开办的食堂吃饭,对那时的我而言无异于改善生活。
高中时开始住校,正式拉开了食堂生活的帷幕。那时候的学校食堂和现在相比条件略为简略,在一间可以兼做礼堂的建筑里,摆着一张张的大方桌,但是没有椅子,也没有凳子,八个人一桌,都是站着吃饭。
早餐的例牌是馒头稀饭和咸菜,中午晚餐是两菜一汤,荤素搭配,记得伙食费是每月15元,另外还要交粮票,数额记不清了。
(3)只要我们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地进行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就一定能够一步一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1991年)
到了开饭时间,在厨房的工作人员早将饭菜摆放到餐桌上了,我们过去吃就是。午晚餐的饭是用铝制的圆形饭盒装着,统一蒸出来的。按照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自带饭盒,吃饭时将食堂饭盒里的饭装到自己的饭盒里再吃。但我们男生有的会偷懒,不愿意洗碗,就只带一个勺子,用食堂的饭盒直接吃饭。
上午第四节课的下课铃声就是食堂开饭的铃声。如果遇到上课老师拖堂,去的就晚了,这时除了饭菜会变凉,也有被隔壁桌的同学偷吃菜的可能。
如需作为复杂的有运动性质的搬运机器人(VGA)进行工作,尽管在上位机上建立了地理环境数字地图,但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与Column-Bot自主运行的局限性,只依靠机器人自主导航对指定巡视与多线程工作较困难,只能为此开发出任意时刻、任意工况执行任务中断下的远程半自主操纵.
随着社会的进步,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英语已经成为小学生的一项必备技能。小学英语是学生接触英语的开端,教师要帮助小学生打下夯实的基础,词汇学习是循环往复、漫长积累的过程,是需要在语境中加深理解、逐步拓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小学英语教师有义务监督小学生认真学习词汇。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积累经验,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为小学英语教学贡献一分力量。
在株洲大学读书期间,我有幸担任了一届校学生会生活部部长,主要工作就是抓学校的伙食工作。那时湖南省高校学生会有个联盟,我们经常组织到不同高校食堂吃饭然后打分评比,我们学校的得分一直是最高的。
后来我自己经营公司,有一段时间也办了员工食堂。因为是免费的,大家慢慢地对口味有了意见,后来发展到因为吃饭的口味问题影响到员工之间的关系,甚至影响到工作,我最后不得不关闭了员工食堂。
记得我们那一桌就有过被隔壁桌偷菜的事情,还不是一两次。于是,在一节化学实验课上,就有同学偷偷地用火柴盒装了一盒硫酸镁,找了一个机会,乘隔壁桌晚来的机会,将那一盒硫酸镁都倒进了他们的那一盆汤里并搅匀,想好好惩罚他们偷菜的行为。结果,好像没有发生任何事情。没有出事,真是万幸。后来回想起来有点后怕,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大,真要出事那就害人害己了。
另外,全国的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无法依靠耕地面积来实现粮食增产的目标,只能依靠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产量来满足粮食安全生产。所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例如使用优质品种培育技术,提高品种性能;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要加强对栽培技术的管理和控制,同时要加强科技投入,对耕地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确保耕地资源更优化,从而不断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
我们在学校读书期间,几乎每个学期都有三天的停课劳动。班上的同学会被分成若干个组,分别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其中就会有同学被分到食堂帮厨。每当有调皮的同学被分到食堂帮厨,就是我们改善生活的机会,他们会想办法偷偷藏匿一些荤菜,特别是香肠类的,然后和我们一起分享。
记得我在任时,管学生会工作的是唐科长,他很支持我的工作。我安排学生干部每天都到食堂查账,当天采购了多少原材料,当天又卖出多少饭菜,必须基本保持平衡,偶尔还会到市场上去了解一下各种蔬菜肉类的价格。为了避免不好说话,我吃饭大都是要同学帮我带,因为我去食堂打饭,不管多大的碗(饭盆),食堂的工作人员一定会给我装得满满的。
参加工作以后,有一段时间我住在单身宿舍,那时食堂的伙食堪称美食。我最享受的是煎辣椒,一只煎好的牛角辣椒,看起来就令我垂涎欲滴,能吃出肉的味道来。当然,那时的物价正处在上升阶段,工资根本不够花,必须要父母赞助。
我有一个忘年交,一度还有一些权力,但是一个性情中人。在用“大哥大”还是身份象征的年代,有一段时间他把公司配给他的新款摩托罗拉翻盖手机交给我用。在一个直辖市从国企退休以后,竟然当起了蔬菜佬,为一家极有背景的教育服务机构提供校园配送蔬菜等物品。他和那个机构老总来深圳时,我们还一起吃过饭。那个机构老总比较低调,而他也因为有稳定的生意很高兴。但没过多久他告诉我不做了,因为利润实在太薄。账基本是透明的,进销差价有限,如果不搭假冒伪劣,几乎是“杨白劳”。基于做人最基本的良心,他放弃了这个生意。
在主厨家里有事离职以后,为了省事,我在征求了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做出硬性规定:取消菜票,大米各自带,荤菜选择鱼或肉按分量清蒸,每份两毛钱,素菜选择冬瓜或者南瓜这种不缩水的菜,每份五分钱,每餐先到食堂按班组报餐,管理人员、工人和农民工一视同仁。这样一来就没有人再就食堂的伙食投诉了。
因为那时候社会整体物资相对匮乏,而我们高中生既是长身体的时候,又面临学习上的压力,对食物的需求就会多一些。因此,常常会诟病学校的饮食,主要是抱怨荤菜不足,常常就经常吃的白菜炒肉调侃食堂的大师傅:“今天是白菜炒肉还是肉炒白菜?”现在看,那时的学校食堂条件有限,物资供应也有限,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也真难为他们了。
(2)从全局角度来看,生境质量变化有较高的空间自相关性,呈现空间聚集的分布模式,从局部角度看,也呈现空间自相关性,在耕地、建设类用地密集分布的区域,生境质量始终较低,是变化的冷点区,而在林地、耕地分布密集和转换活跃的区域,是生境质量变化的热点区。
在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中,我先后在不同地方的几十个各式食堂用过餐。级别最高的是某部委食堂,最简单的是工地食堂。因为体制不同,食堂的条件不同,所以也不好对比评判,但从食物的味道而言,因为都是偶然吃,所以总体感觉不错。
后来我在工地负责过一段时间的工地食堂,那时才真正领教了什么是众口难调。因为食堂规模不大,但来自不同地方的农民工既要省钱还要符合他们的口味,经常向我投诉。食堂的主厨和帮工也向我反映对方的各种不是,搞得我要花大量的时间来找平衡。唯一的收获就是,我知道了卖出去的饭菜票会因为各种原因流失大约10%,这就是食堂的利润。
式中,Xij表示第i个街区单元第j个类型POI的街区密度(个/km2),Cij为第i个街区单元中第j个类型的POI个数,Si为第i个街区单元的面积。
以前在广州大学城即将投入使用时,有朋友摩拳擦掌,准备去那里的大学食堂参与投标。别人告诉他,学校食堂的生意是躺挣。那里有固定而且庞大的学生群体,只要自己采购原材料控制成本,然后去老家请一些家常大厨,凭着良心做好饭菜,收入是有保证的,而且每年寒暑假可以休息。因为后来再没有联系过,也不知他后来有没有成功。
在大陆,虽然有庞大的消费群体,但是每个行业,只要不是垄断的竞争就很激烈。在全面市场化的前提下,如果大环境不好,劣币驱逐良币就是必然。
民以食为先,餐饮是最基础的消费,但是在一个小家庭里,炒菜做饭都有众口难调的矛盾,更何况管理一个食堂?从表面看,食堂比餐厅会容易经营一些,毕竟大部分食堂都不是商业的项目,如果用心去做,还是能让多数人满意的。不过给用餐者吃霉变或者过期食物那就不是是否用心的问题,而是良心问题了,恰恰是这个问题最难解决。因为我看过一段掐头去尾的视频,视频中讲者问听众:“良心有用吗?”
我现在公司附近原来有一个政府部门,他们没有自己的食堂,于是给工作人员发放就餐券,在单位周边挑选满意的餐厅就餐,这样能保证食材安全的餐厅就胜出了。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没有利益的事情也走不长远。现在倡导学习传统文化,古人早就说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从我吃食堂、管食堂的经历来看,要让大家吃得放心,公开透明是一种很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