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扫描对于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意义探讨论文_何刚

何刚

新疆精河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新疆精河 833300

【摘 要】目的:探讨CT扫描对于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将近五年来我院接收的厚壁型胆囊癌患者20例纳入A组,慢性胆囊炎患者20例纳B组,对两组患者的CT诊断结果进行对研究分析,比较其胆囊壁厚度、胆囊粘膜线完整度、胆囊轮廓清晰度以及胆道阻塞发生率和发生位置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的胆囊壁厚度大于B组,胆囊粘膜线完整度、胆囊轮廓清晰度低于B组,两组患者胆道阻塞发生率和梗阻位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在CT扫描的表现方面存在诸多明显差异,这对于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厚壁型胆囊癌;CT扫描;慢性胆囊炎;鉴别诊断

厚壁型胆囊癌是胆囊癌影像学诊断中的一个常见类型,据统计约占所有胆囊癌患者中的13%~25%[1]。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在临床上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胆道系统疾病,需进行不同的临床处置,因此在术前明确诊断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往往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即使在影像学诊断时也可出现特征重叠的情形,有必要对其CT表现进行对比探讨,以便找出两种疾病的差异,提高对这两种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近五年来我院接收的厚壁型胆囊癌患者20例纳入A组,慢性胆囊炎患者20例纳B组。A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0.3±7.5)岁,男性6例,女性14例,其中有腺癌18例、鳞癌1例、未分化癌1例;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右上腹疼痛、剑突下压痛16例、上腹部扪及包块2例、皮肤/巩膜黄染9例。B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9.6±7.3)岁,男性7例,女性13例,其中伴结石者14例,不伴结石6例;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上腹部隐痛、饱胀感17例、厌油15例、皮肤、巩膜黄染8例、右肩部疼痛2例。

1.2 方法

1.2.1 CT扫描 采用飞利浦16排螺旋CT扫描仪,患者于检查前禁食12h,检查前30min口服300mgI/ml碘海醇100ml,扫描范围从肝顶至髂嵴上缘,扫描参数为管电流150 mAs、电压120 kV、螺距1.2、层厚5mm,行平扫加动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对比剂使用100ml碘必乐注射液3~4ml/s快速团注。动脉期为在上肢浅表静脉注射碘必乐后20s开始扫描,门静脉期为注射碘必乐后60 s开始,平衡期为注射碘必乐后5min开始。

1.2.2 观察指标 回顾性读片由同样的高年资放射科医师进行,重点对胆囊壁的形态、厚度,胆囊粘膜线完整度,胆囊轮廓清晰度,胆道阻塞发生率和梗阻位置等进行观察。将胆囊粘膜线90%以上层面连续定义为粘膜线完整;胆囊轮廓不清晰是指胆囊与肝脏间低密度透亮区模糊或者消失;将扩张位于肝门以上肝管者定义为高位梗阻、位于胆总管下段者为低位梗阻。

1.2.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收集数据录入SPSS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以(x±s)来表示,组间采取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采用x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患者的胆囊壁厚度大于B组,胆囊粘膜线完整度、胆囊轮廓清晰度低于B组,两组患者胆道阻塞发生率和梗阻位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胆囊癌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文献资料[2]显示其可能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长期对粘膜的刺激,以及胆胰管合流异常,激素水平或与致癌物质长期接触等有一定关系。慢性胆囊炎多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引起,其中一些病例合并有结石,结石的反复刺激可引起炎症发生发展,而炎性渗出又会导致结石形成,如此因果互相影响,引起胆囊壁组织增生、增厚胆因积液肿大等改变。临床一般将胆囊癌按照影像学表现分为肿块型、腔内型和厚壁型三大类,前两者诊断相对容易,厚壁型则为肿瘤局限性或弥漫性浸润胆囊壁导致其增厚的一种胆囊癌,其与慢性胆囊炎在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面有一定的类似,因此相对容易造成误诊。

正常情况下,胆囊壁的厚度在2mm以内,一般将胆囊壁厚度超过3mm定义为胆囊壁增厚。本研究中,A组、B组患者胆囊壁均明显增厚,且A组比B组更厚(P<0.01)此外,观察到两组患者胆囊壁增厚有其各自的特点:厚壁型胆囊癌患者,胆囊壁为不规则结节性、局灶性增厚,其最厚与最薄之处往往相差一倍,增厚处胆囊内壁凹凸不平、僵硬。而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壁是均匀增厚的,最厚与最薄处相差不大,且胆囊壁较为光滑平整。

胆囊壁固有层毛细血管丰富,因此CT增强扫描时表现出致密而连续的环状影,被称为胆囊粘膜线。慢性胆囊炎一般不侵犯固有层,因此CT增强扫描胆囊粘膜线是完整的,有少数的胆囊黏膜线不完整(本研究中10%),其发生原因是胆囊壁纤维化程度较重引起的。但厚壁型胆囊癌会侵及胆囊壁各层,固有层也受累,其中的毛细血管遭到严重破坏,在CT增强扫描时多数表现为胆囊粘膜线不完整(本研究中95%)。

CT扫描时可见正常胆囊与肝脏之间有薄薄的低密度透亮带,这是因为正常情况下胆囊窝中有一层脂肪组织,造成了肝脏与胆囊之间的分隔。慢性胆囊炎对周围组织的浸润范围较小,多数患者不至于影响胆囊窝中的薄层脂肪组织,因此胆囊轮廓清晰,肝、胆分界常常存在。而厚壁型胆囊癌病变极易侵犯浆膜层和胆囊窝内脂肪组织,甚至于向邻近肝脏组织侵犯,因此造成胆囊窝内脂肪间隙消失,胆囊轮廓不清,与肝脏无明显分界。

本研究中厚壁型胆囊癌引起胆道阻塞发生率高于慢性胆囊炎组,且以高位梗阻居多,主要是因为癌组织沿胆囊管浸润生长到达胆囊管与肝总管交汇处,导致胆总管上端阻塞,此外也可由肿瘤组织及肝门淋巴结对肝总管造成压迫引起。慢性胆囊炎引起的一般是低位梗阻,主要是因为结石移位嵌顿在壶腹部或者乳头开口处引起。

综上所述,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在CT扫描的表现方面存在诸多明显差异,这对于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吉征,及玲,梁坤.胆囊癌46例螺旋CT与超声检查误诊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02):356-357.

[2]郎宁,刘剑羽,王永进,等.多排螺旋CT 鉴别诊断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和胆囊癌[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02):333-336.

论文作者:何刚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  ;  ;  ;  ;  ;  ;  ;  

CT扫描对于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意义探讨论文_何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