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壁”生“辉”——让学生的错误成为数学教学的亮点论文_卞云飞

碰“壁”生“辉”——让学生的错误成为数学教学的亮点论文_卞云飞

卞云飞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鞍小学汪洋教学点 211500

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逐渐完善的过程。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我们所追求的,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出现错误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该怎么办呢?我想我们不能绕道而行,不能武断地否认孩子内心真实的阐述,更不能婉转回避。

一、善待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的观点和各种奇思妙想,包括接纳错误。从建构主义的立场出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各种观念,都是他们依据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的产物,即使是“错误的观点”,也有可能是由不同的认识方式造成的。接纳错误,教师要善于用慧眼与机智,辨识、发掘隐藏在错误中的“真金”。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以“知识”为载体,尊重、接纳、欣赏每一位学生,还学生表述他们想法的时空,让每一位学生都畅所欲言。同时善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运用老师的智慧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这样,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领域的发展,而且关注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学生的错误,是直接反映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当学生在课堂探索中出现错误时,我们要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功能。当课堂上传来不和谐的声音时,我们不要婉转回避,要积极应对。当孩子们说出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时,本想顺势而下,告诉学生还有一种是正方形。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生2提出了疑问,这时,我没有就下此结论,而是让孩子们自己操作验证得出结论。这种学习的效果远比我单纯的说教要深刻得多。

二、正视过程中的错误,顺势引导

受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影响,学生的理解往往会有一些片面性与不完整性。因此,我们要加以适时、巧妙的引导,为学生架起桥梁,让他们的回答由“偏”转“正”。否则不仅挫伤学生积极性,也会让学生失去了信心。因此,要抛却老师掌控课堂的观念,给学生舞台让他们自己去演绎,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建构一个固着在自己认知结构上的正确认识,在错误中动态生成,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才能体现数学的真正魅力。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直径、半径、圆心等名称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圆,动手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汇报的结果全是:我们发现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也都相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师(拿了两个不同大小的圆) :老师也折了圆的两条直径,比一比,它们相等吗?你对这个发现有什么补充?

生1:应该是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和直径都相等。

师(拿了两个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圆) :这是两个不同的圆,老师分别折了一条直径,它们为什么又相等了呢?你又有什么补充吗?

生2:在同圆或等圆里,所有的半径和直径都相等。

学生能从活动中得到“所有的半径和直径都相等”已是很不错,可这样的结论不够完整,这时,我并不急着告诉学生完整的答案,而是让学生用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发现不同大小的圆的半径和直径不相等,从而得出“同一个圆里的半径和直径都相等”,再通过问题引发讨论,得出“大小相等的圆的直径和半径也都相等”,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在同圆或等圆里,所有的半径和直径都相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解释—疑问—解释—疑问”中前进,不断碰撞出火花,数学特有的美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三、将错就错,不断深化

英国心理学家贝思奇曾经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老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 对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我们首先要宽容,然而仅是宽容是不够的。我们要善于利用错误,引导学生查出错因,思考纠正对策,积极改正错误,从中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思维空间,实现思维优化,让“错误”因此美丽起来。例如我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遇到这样的情况:四(1)班有男生22人,平均身高是144cm;女生18人,平均身高148cm 。求这个班的平均身高。试做过程中,出现这样的列式:(144+148)÷2。很多同学立刻就喊道“这样列式是错的”,此时我并没有简单地判断对错,而是将问题进一步拓展,将错就错。我说“用(144+148)÷2计算也不是不可以,但需要改变题中的一个条件,你知道怎样该改吗?”这时小组合作讨论,在思维不断碰撞过程中,学生终于明白,当男女人数相等时,这样计算也是可以的,而且更加简捷,从而使思维的质量、空间得到充分有效的拓展。然而在这个问题中,男女生人数不相等,不具备“男女生人数相等”的特殊条件,那我们一般先求出男女生身高之总和,再除以总人数,才能得到这个班的平均身高。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我们可以将错就错,让学生自主辨析。一方面,把“错误”留给学生,促其反思,进一步明确平均数的意义;另一方面,把问题交还给学生,促其探索,使学生的思考得以拓展和深化。

几年教学使我明白,经历过程往往比获得的结果更珍贵,哪怕这个过程是错误的,有时却给人留下终身铭记的印象。作为老师,我们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用一颗“平等心” 、“宽容心”去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更要巧妙、合理地利用“错误”这一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论文作者:卞云飞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0月总第1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1

标签:;  ;  ;  ;  ;  ;  ;  ;  

碰“壁”生“辉”——让学生的错误成为数学教学的亮点论文_卞云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