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非战略的对比与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启示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12)01-0129-06
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曾有过以金字塔为象征的灿烂文化,但由于各种原因,非洲目前仍是世界上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世纪之交,国际格局的转换以及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非洲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非洲复兴”的思想也在非洲大陆迅速传播。非洲的发展现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联合国、欧盟、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相继提出了援助非洲的计划。与此同时,世界大国纷纷调整对非战略,实施新的非洲政策。在西方大国近年来的对非战略中,美国的对非战略尤其值得关注;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直重视对非关系,在新的形势下其对非战略也有新的调整。对中美两国的对非战略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把握美国等西方国家对非战略的实质和发展趋势,领会中国对非战略的重要意义,并为推动中非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中美均高度重视对非战略
近年来,世界主要大国都重视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纷纷制定了各自的对非战略,非洲在中美两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一)美国对非洲的战略重视
很长一段时期,非洲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处于次要地位。冷战期间美国虽然与苏联在非洲展开过激烈争夺,但冷战后美非关系一度迅速降温。近年来,由于美国对非洲石油等战略资源需求的增加以及反恐的需要,非洲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迅速上升,被美国视为分量越来越重的“战略大陆”。1999年美国出台了《美国与非洲面向21世纪伙伴关系蓝皮书》,加强美非关系。为了拉近与非洲国家的关系,美国不断增加对非贸易和投资,尤其是对非援助。2000年5月,美国参众两院先后通过了《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AGOA),使对非经贸合作机制化。2004年1月,美国国会通过布什政府建立“千年挑战账户”的提案,拨款10亿美元作为启动资金建立对非援助的“千年挑战账户”,之后,该基金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奥巴马总统要求政府为该账户划拨预算14亿美元。[1]与此同时,美国高层频繁访非。1998年3月克林顿总统的非洲六国之行,是此前20年来美国在职总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首次正式访问。2003年7月,布什总统出访非洲5国,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访问非洲的共和党在任总统。为进一步增加美国在非洲的影响,2008年2月,布什再访非洲。现任总结奥巴马上台后,更加重视对非战略。2009年7月,奥巴马访问加纳并阐述了美国的对非政策:“我不视非洲为世界另一边,而视非洲为我们这个彼此联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视非洲为美国的伙伴”[2]。紧接奥巴马访非之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同年8月份对肯尼亚、尼日利亚等非洲七国进行了长达11天的访问,这不仅是希拉里上任以来出访国家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美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对非高规格外交。因此,奥巴马政府的对非战略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二)中国对非洲的战略重视
中国和非洲都是发展中国家,有许多共同点,中国也因此一直重视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在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中非领导人首次进行了直接会晤和接触,之后,中国与一大批非洲国家相继建立了外交关系。改革开放前,中国对非关系侧重于政治与意识形态领域,中国支持非洲国家和人民的反帝、反殖、反霸斗争,并在经济上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非洲国家则在政治上与中国密切合作,积极支持中国统一大业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国际斗争中坚定地与中国站在一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战略的调整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对非战略中的经济因素加重,中非关系更加成熟和务实。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非洲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更显重要。这是因为:政治上,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并未放弃对我国的“西化”、“分化”政策,非洲国家作为中国可靠的同盟军,为配合中国赢得各项国际斗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继续支持中国的统一大业,并且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申办奥运会和世界博览会等方面都给予了有力支持。与此同时,非洲国家反对霸权主义,主张多极化世界,是中国关于世界多极化主张的有力支持者。经济上,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潜在的市场优势,对我国在21世纪的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中国更加重视对非战略,积极构筑21世纪长期稳定、全面合作的中非关系。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的建立,为中非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机制化平台。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首脑峰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非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
二、中美对非战略目标的不同内涵
近年来,中美两国都加强了对非洲的战略关注,两国都希望在非洲获取更多的能源供应,并通过加强与非洲的经贸合作来实现更大的经济利益。但由于两国在非利益的差异,尤其是对在非利益的认知不同,其对非战略目标更多地表现出差异性。
(一)美国对非战略重点:能源争夺、反恐与推进非洲民主化
美国对非战略最大的关注点是非洲的石油资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目前平均每天消费2000万桶石油,其中一半以上依靠进口。多年来,中东地区一直是美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而美国一直希望石油供应渠道多样化。美国认为,和中东相比,非洲产油国分散,政治上更易控制,且在地理上离美国更近。当几内亚湾巨大的石油潜能得到证实后,美国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美国从非洲地区进口的原油在其进口总量中所占比例已由1997年的7%上升到2008年的19%。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估计,到2015年这一比例将高达25%。非洲现已超过中东地区,成为美国最大的原油进口来源地。丰富的非洲石油资源迅速成为美国对非战略的关注点。早在2001年5月出台的《国家能源政策》报告明确指出,美国不能只靠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加拿大等传统的能源供应国来满足不断增加的石油需求,必须从里海、俄罗斯和非洲等地区获取更多的进口。2002年1月,负责非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肯斯特纳在题为“非洲石油——美国国家安全和非洲发展的优先课题”的会议上说:“毫无疑问,非洲的石油对我们具有国家战略利益”[4]。在2003年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强化与非洲能源生产国的合作被确定为美国“加强自身安全”的重要途径。2004年,由美国国会授权成立的非洲问题专家小组提出了美国对非新政策建议,认为美国在非洲的战略利益包括5个方面,位列第一的就是石油利益。[5]
为了确保美国在非洲的战略利益,近年来美国特别重视在非洲的军事存在和反恐战略。“9·11”后,布什政府把反恐列为美国国家安全头等大事。非洲的恐怖活动十分猖獗,美国在非洲的利益受到威胁,美国官员对此深感忧虑。2001年10月30日,时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在国会众议院非洲小组委员会作证时声称:“非洲的历史与地理赋予其在反恐战争中具有关键性作用……非洲对我们的反恐战争来说至关重要。”[6]美国安全问题专家詹姆斯·卡拉法诺和奈尔·加德纳在2003年10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鉴于非洲丰富的资源以及严峻的安全形势,美国应该增加对非洲的军事援助,提议成立非洲司令部。[7]组建非洲司令部,可以进一步强化与非洲国家的反恐合作,严防恐怖组织在非洲重新组建新的基地。2007年2月,布什总统正式批准组建非洲司令部的计划。“9·11”后,美国政府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打击非洲的恐怖活动,并在非洲展开了多项针对反恐的地区安全计划,目前有40多个非洲国家参与其中。
美国对非战略的政治目标就是要在非洲推进政治民主化,企图通过“多党民主”输出西方的社会制度、经济模式和价值观念,把非洲纳入美国主导的世界新秩序中。冷战结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高唱“民主和平论”,并将其运用于对外战略中,非洲成为美国推行民主与人权外交的重要对象。克林顿政府提出“参与和扩展战略”,将“全球民主化”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三大支柱之一。克林顿提出的“美非新伙伴关系”倡议,虽然允诺了一系列援助非洲的措施,但只有那些致力于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改革、尊重人权的非洲国家,才能享受这些“经济实惠”。之后的小布什总统认为,美国在非洲的责任是与一直以来指导美国和世界的民主理想一致的,美国面临在非洲保卫和扩大民主、自由的使命与召唤。[8]奥巴马在访问非洲加纳时,大谈“民主”和“良政”,提出要把“支持强大和可持续的民主政府”列为建立美非伙伴关系的首要目标。[9]国务卿希拉里在访问非洲时声称,非洲的发展取决于“良政”和坚持法治原则,民主并不仅仅是投票选举,更重要的是有效的民主体制、司法独立、新闻自由等基本元素。[10]
(二)中国对非战略目标: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对非战略目标,就是要从中国和非洲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与非洲国家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11]
平等互信是中非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半个世纪以来,中非友谊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考验,根本原因就在于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之上,拥有平等互信的坚实政治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更加珍惜与非洲国家的传统政治友谊,并通过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进一步巩固双方的政治互信。
合作共赢是中非关系发展的经济保障。在我国的对非战略中,能源与经贸合作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日趋增加。从1993年开始,中国已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前后,中国石油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能源紧缺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中国未来的石油资源供应地,首选就是非洲。非洲不仅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而且历史悠久的中非友好关系为双方在能源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资料显示,中国每年从非洲进口的原油已占到总进口量的1/4左右,而且据估计,这一比例还将进一步增至1/3左右。因此,非洲是中国在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时需要关注的重点区域。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始了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进入21世纪,随着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中非在能源开发领域的合作也日益密切,从过去单一的石油贸易扩展到勘探开发领域,并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中国在非洲开发石油的合作始于苏丹,苏丹石油开发项目是中国与非洲合作开发能源资源的典范,成效显著。除了苏丹之外,中国还与埃及、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加蓬、突尼斯和安哥拉等非洲国家在石油开发方面进行了良好的合作。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开展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合作。双方贸易额在2000~2006年间年均增长30%。2000年,中非贸易额首次超过100亿美元,2008年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68亿美元。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中国已经成为非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12]在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也稳步发展,截至2008年底,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存量已超过50亿美元。[13]中国政府还积极鼓励中国企业以成熟的成套技术及管理经验与非洲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截至2008年底,我国企业在非累计签订承包劳务合同额1392.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09.8亿美元,分别占我国企业累计在境外承包劳务合同额和营业额的28.2%和22.3%。[14]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发展与非洲国家的文化关系。在新时期的中国对非战略中,中非文化交流互鉴与中非政治、经贸关系并重。2006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对非政策文件》明确规定,要“落实与非洲各国签订的文化合作协定和相关执行计划,保持双方文化主管部门的经常性交往,加强双方文化艺术及体育专业人员的交流。根据双方文化交流及市场需要,积极引导和推动民间团体和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非洲国家文化援助的力度,与中国对其他地区文化援助相比较,中国对非洲地区经常性定期政府间文化援助比例最高。中国还在非洲一些国家建立了孔子学院,开展对非洲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工作。文化交流已成为中非之间友好情谊的重要纽带。
三、中美对非战略实施手段的差异
在实施对非战略的过程中,中美两国近年来所采取的手段或措施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例如,两国都重视与非洲在能源与经贸方面的合作;增加对非投资;加强对非经济与技术援助;完善对非合作与交流的机制化建设;注重在非洲的软实力影响,等等。但由于两国对非战略的目标不同,其具体的实施方式与手段也存在明显的差别,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国家主权与干涉别国内政
在政治上,美国动辄干涉非洲国家内政,企图控制非洲国家政治。美国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干涉别国内政、推行霸权主义是其本性,在推行对非战略时当然也不例外。冷战后,美国趁东方阵营瓦解、社会主义运动暂时遭受挫折以及非洲东西方力量严重失衡之机,加紧对非洲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政治上的控制,露骨地干涉非洲国家内政。1996年10月美国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访问非洲五国后就说:“我在非洲一周的访问只是加强了我这样一种看法,即美国必须介入这个大陆的事务。”[15]为此,美国竭力向非洲国家兜售西方的民主政治等价值观,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民主模式强加于人。此外,美国还在非洲扶植和扩大亲美势力,把它们标榜为该地区其他国家学习的楷模,争取“中间派”,打击“无赖国家”,挤压其他大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及势力范围。
而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20个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出访亚非13国期间提出的中国同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相互关系的五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运用。非洲国家大多国小民穷,经济结构单一,是现存体系的受害者。中国一贯主张所有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都有权参与国际事务。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发展国家间关系,把尊重非洲国家自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反对外国干涉非洲事务作为重点,巩固和深化双边政治关系。新时期中国的非洲战略主张以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为主题,深化平等和相互信任的政治关系,不谋求在非洲的霸权地位。胡锦涛主席在2004年的南非论坛上公开表示:中国绝对不向非洲输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设思路,非洲应该有权力选择自己建设与发展的道路。国外舆论指出,中国的一贯保持“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的策略与华盛顿的强硬输出价值观的态度是明显的对比。[16]国内有学者认为,将非洲诸国作为平等的战略伙伴,而不论其大小强弱,这是中国非洲战略的特点之一,也是有着殖民经历的西方大国难以做到的。[17]
(二)维和与超越维和
在军事上,美国近年来调整了对非军事战略,超越联合国维和行动,不断加强在非洲的军事存在和军事行动。冷战期间,美国虽然与苏联在非洲展开了争夺,但美国在非洲的军事存在无法与其在欧亚地区的军事存在相提并论。冷战结束后,美国在非洲的军事行动有1993年的索马里维和,但遭失败。1994年3月,克林顿撤回了在索马里的美军,同时在中非只布置了3600名军人,对卢旺达的难民实施人道主义救助。2003年美国介入利比亚内战,在利比亚海岸外围布置了5000名军人,但实际上只有大约200名海军官兵上了岸。“9·11”事件后,为了推行全球反恐战略和维持其在非洲的经济与安全利益,美国大大加强了在非洲的军事存在。为了保证从西非地区开采的石油能安全地运往美国,美国增强了在邻近尼日利亚、安哥拉、加蓬等国水域的海军力量。在非洲东北部的吉布提拥有军事基地后,美国又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建立了军事基地,同时还让驻欧洲的航母战斗群增加对非洲西海岸的巡逻时间。美国还向尼日利亚、安哥拉、阿尔及利亚等非洲产油国出售武器、开展联合军事演习、提供军事人员培训。美国还同西非地区的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马里、尼日尔、乍得等国建立了反恐合作关系,并把这一计划扩大到北非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以策应在非洲之角的战略布局,并与在西非几内亚湾的战略安排相衔接。小布什政府批准组建非洲司令部,是美国加强在非洲军事存在的重大战略举措。
而中国历来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对外武力干涉和诉诸战争手段,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认真履行国际义务,积极参与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但中国没有、也不主张任何针对非洲的军事战略。冷战结束后,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非洲大陆部族纠纷和局部冲突不断,战乱频发。为制止战乱,重建和平,促进非洲经济社会发展,联合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维持和平行动。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和国际社会中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为非洲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1年9月,中国首次派遣军事人员参加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截2008年5月,中国已经参加了联合国在非洲的12项维和行动,先后派出3000多名维和人员。[18]
(三)有条件与无条件经济援助
美国向非洲提供经济社会发展援助时,往往不顾非洲各国的实际情况,强行附加各种条件。冷战期间,出于与苏联争霸的需要,美国对非洲的援助不断增加。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对非洲援助逐渐减少,并开始了对非洲“有条件援助”的新阶段,即:如果非洲国家不能满足美国提出的人权、民主和经济改革等条件,美国将减少甚至不再对其提供经济援助。近年来,出于反恐和石油的需要,美国对非援助不断增加,援助额从2006年财年的11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67亿美元。美国虽然增加了对非援助,但美国提供的援助“依然针对与美国信仰相似的群体,而不是全面照顾各个群体的利益”,“把一些国家改造成所谓民主国家的理念没有改变”[19]。正如国外学者所指出的,美国向非洲提供的援助都是以人权和民主的扩展为前提条件的,因为“决策者越来越重视将人权作为决定是否向受援国家提供援助、促进其经济改革的前提条件”[20]。
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对非援助不同,中国的对非援助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台湾问题除外),不谋求任何政治特权,目的是帮助非洲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独立,促进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周恩来总理出访亚非13国期间提出的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8项原则,强调中国的对外援助要“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同亚非拉新兴国家进行平等的经济技术合作的真诚愿望。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各类援助,耗时11年(1965~1976)、全长1860公里的坦赞铁路的建设是中国援非的一大亮点。改革开放后,随着综合国力的上升,我国对非援助的力度加大,建成项目700多个,涉及农牧渔业、轻纺工业、能源、交通运输、广播通讯等多个领域。[21]中国还一再免除非洲国家对中国的债务。在2000年第一次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政府一次性取消了总金额为13亿美元的非洲债务。2006年11月,在第三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政府再次取消了33个非洲债务最严重国家的168笔免息贷款债务,总额约为13亿美元。到2009年初,中国已经与33个债务较重的非洲国家签订了《债务豁免协定》,以减轻非洲国家的债务负担。
四、中美对非战略的实施效果
国家对外战略和政策的推行,其实际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的得失,而且影响到与对象国的关系和国际形象。那么,中美对非战略的效果又如何呢?
(一)美国对非战略的得与失
客观地说,美国近年来的对非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美国在非洲的石油开发保证了美国的能源供应安全;美国对非贸易增加,在非洲的市场扩大;美国企业在非洲投资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对非洲提供的经济、技术与人道主义援助,有利于非洲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赢得了相关国家对美国的好感,改善了美国政府在非洲的形象;美国在非洲的反恐战略使恐怖主义在非洲地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然而,美国的对非战略并没有达到美国政府预期的效果。经济方面,虽然美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回报率高,但美国向非洲国家提供的援助却没有使非洲受援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而推行全盘自由化、完全市场化的“华盛顿共识”也不适合非洲。美国一些左翼人士认为,援助资金主要流入了受援国掌权者手中,腐化了当地的民主制度,甚至认为对非洲的援助简直是一种浪费。[22]政治方面,美国希望巩固和扩大在非洲的民主化成果,因此在向非洲提供经济援助时附加政治条件。美国这种将经济援助与政治挂钩的简单做法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正如美国负责非洲事务的前助理国务卿纽瑟姆所说:“基本上没有援助国能够通过承诺提供援助或威胁撤回援助而对发展中国家(受援国)施加它们的政治愿望。对援助国试图在有关非洲问题对内、对外政策方面施加影响,受援国表现出了坚决抵制的态度。任何国家,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国家,想通过援助实现政治目的都被证实是失败的。”[23]美国极力推动的“民主化”浪潮使非洲的部族主义、地方主义和宗教主义重新抬头,以地区、部族为基础的政党纷纷出现。由于党派林立,党派斗争引发部族冲突,导致无政府主义泛滥,社会混乱,经济衰退,政局动荡,一些国家甚至内战再起。[24]军事方面,美国虽然扩大了在非洲的军事存在,但不少非洲国家对美国的动机表示怀疑,担心新殖民主义试图从军事上主宰非洲。结果,成立多年的美军“非洲司令部”硬是在非洲难以落地,使美国狼狈不堪。外交方面,美国虽然加强了与非洲国家的高层互访,向非洲国家频频示好,但由于美国在与非洲国家打交道时,不能平等地对待非洲主权独立的国家,干涉非洲国家的内政,自然遭到许多非洲国家的谴责和反对。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开始对美国说“不”,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即使同美国关系密切的南非,也积极发展同古巴、伊朗的关系,对美国的阻挠和警告不予理睬。曼德拉任南非总统时就表示,南非有权根据自己的好恶选择朋友,而没有任何义务看美国人的眼色行事。[25]事实上,美国已无力左右非洲国家的独立外交,非洲大陆也难以成为美国坚定不移的“伙伴”,美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不断下降。有舆论认为,至奥巴马政府上台时,“美国在非洲的影响力非但不如老牌宗主国英、法,甚至与新兴国家中国、印度相比也瞠乎其后”[26]。
(二)中国对非战略广受赞誉
近年来的中国非洲战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上,中国与非洲国家建交以来,中国尽其所能实施对非援助,援助项目主要涉及对非洲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领域。中国的援助对非洲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国际舆论指出:“中国积极向非洲投资并参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增强了非洲走出危机的动力,也将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产生积极影响。”[27]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也受到欢迎。今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非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姆苏利·恩库贝就明确表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积极的,非洲欢迎中国的投资。[28]此外,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平等互利基础上进行的越来越广泛、深入的经济技术合作以及不断扩大的贸易,使双方都获得了经济上的巨大利益:非洲从中国获得了技术和资金支持;中国从非洲获得了更多的石油等资源以及更广阔的商品市场。中非合作论坛的成功举行,被西方认为是“中国和其非洲伙伴经济上的意外收获”[29],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政治上,中国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尊重非洲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支持非洲国家致力于捍卫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的努力,并积极参与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因而赢得了非洲国家的信任和称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前夕,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主任伊丽莎白·西迪罗普洛斯撰文指出,中国在与非洲国家打交道的过程中奉行的是不干涉政策,因此对非洲国家而言,中国更有吸引力。[30]外交上,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迄今为止,中国已同48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布的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已成为中非关系发展的新目标。
五、中美对非战略的启示
通过对中美两国的非洲战略进行考察和对比分析,笔者认为从中可以得到如下几点启示:
第一,对非战略要与时俱进。新世纪的非洲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中的地位日显重要,许多国家、尤其是世界主要大国争相发展对非关系、制定新的非洲战略,各国的对非战略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审时度势,加强对非战略,进一步发展与非洲的战略合作关系,与非洲国家间实现更大的互利双赢。
第二,尊重主权是发展对外关系的法宝。在国际关系日益走向民主化的今天,国家在发展对外关系中,必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能搞霸权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即使在实施对外援助时,也不能不顾他国的实际情况,强行附加政治条件。中国对非战略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贯彻于对非关系实践中,因此赢得了绝大多数非洲国家的尊重和信任。而美国提供了反面教训。
第三,有效的机制建设是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保障。在相互依赖不断加深、国家间交往日趋频繁的当今时代,国际机制(规范、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今大国的对非战略,都越来越重视机制的建设。美国重视对非关系的机制建设,例如出台AGOA法案,举办AGOA论坛,创建非洲司令部,加强和平队在非洲的服务等。中国在这方面作了更多的努力。中国迄今为止已同非洲多国外交部建立和启动了磋商机制,尤其是中非合作论坛“已成为中非进行集体对话与多边合作的有效机制,构筑了中非间长期稳定、平等互利新型伙伴关系的重要框架和平台”。开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的中国援非医疗队,是中国重要的对非援助机制之一。此外,中国和非洲国家的高层互访机制也基本确立,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对中国在非洲影响扩大表示担忧的美国专家罗杰斯和梅斯承认,中国在非洲最成功的一个方面就是其领导人走遍非洲并在国内接待众多的非洲领导人。[31]
第四,对外关系中软实力的重要性。冷战结束后,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最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在当今国际政治中,软实力与硬实力同等重要。近年来中美对非战略都重视软实力的塑造与运用,但其实际效果大相径庭。美国在向非洲提供援助以及推广其文化、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等软实力要素时,干涉非洲国家内政,损害非洲国家主权,甚至造成社会动荡,结果使美国在非洲的形象受到损害。在大多数非洲人的印象中,美国依然是一个霸权主义者。[32]而中国尊重非洲国家主权,关注非洲经济与社会发展,坚持无条件对非援助,在文化互鉴的原则下不断加强对非文化交流,所有这些,使中国在非洲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了自己的软实力。
第五,在发展与非洲国家关系时要注意处理好与美国等其他大国的关系。近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大肆炒作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甚至认为中国对西方大国在非洲的利益和地位构成了挑战,于是,误解和指责中国对非战略的各种论调纷纷出台,如“掠夺能源论”、“漠视人权论”、“破坏环境论”、“扩张论”等。对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妥善处理与其他大国在非洲问题上可能产生的矛盾。实际上,能源问题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应该承认,大国在非洲能源领域的竞争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但各方都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能源竞争是最自然的竞争,在无序和相互伤害的竞争之中没有真正的赢家。中美两国在非洲能源领域有许多利益交汇点,存在着合作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中美作为能源消费大国,确保开发充足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满足未来的能源需求,符合两国的能源战略安全利益。美国有识之士也看到了这一点。美国国务院非洲局的一位资深官员赞成将中国视为美国“利益攸关方”的观点,并在众议院非洲小组委员会上作证说:“中国在非洲与美国有许多共同的利益,这些利益主要是基于我们共同对全球市场的依赖、渴望不只是依靠中东的能源渠道多样化以及对国际油价变幻不定的担忧。”因此,两国应该避免因竞争而发生冲突,并通过竞争下的合作实现双赢,与其他大国也是如此。
标签:中非关系论文; 非洲大陆论文; 时政外交论文; 石油资源论文; 石油美元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美国政治论文; 利益关系论文; 社会援助论文; 中非发展基金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