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邻水县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手段及对应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取随机方式,将收治的 90 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施以优质护理手段,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手段,最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满意度为 95.6%,抢救成功率 93.3%;对照组满意度为82.2%,抢救成功率 80.0%。实验组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 P 小于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手段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建议在临床治疗中广泛采用。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优质护理;抢救成功率;满意度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299-02
在手术过程中,因大量失血所引发休克的现象较为常见,其中最普遍的状况为创伤失血性休克。该症状多发于患者遭受创伤后,大量失血,致使患者微循环灌输能力降低,从而引起患者不适反应或代谢失衡等症状,因此需要医护人员针对病患当前症状采取对应处理。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施救时,需要医护人员对手术过程充分熟悉,能够与术者形成默契的配合,以确保患者能够被抢救。为分析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方法效果,针对我院收治的 90 例患者进行研究,为相关医护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的 90 例患者在我院的治疗资料作为参考。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5 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 25 例,女性患者 20 例,患者年龄在 24-72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42.5±3.6 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 27 例,女性患者 18 例,患者年龄在 23-7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42.2±3.2 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两组资料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所以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手段和优质护理手段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进行护理。例如:术前注意保证室内温度及患者体位,术中注意控制温度达到手术要求,保证一切操作均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护理人员与术者应有较为默契的配合,以促使手术过程顺利进行。术后应实时监测患者状态并进行及时报告,随后采用自制问卷向患者调查护理手段的满意程度,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下的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应用自制问卷对满意度进行调查。90 分以上为满意、80~90 分为基本满意、80 分以下为不满意。抢救成功率则根据患者体征及意识是否恢复判定。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 SPSS21.0 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卡方检验,若 P 小于 0.05 则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普遍较高,且 P 小于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1
3.讨论
由于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交通工具种类也逐渐增多,因而意外伤害的事例增多,失血性休克是在手术中较为常见的症状。通常情况下,患者是由外伤导致的失血过多所引起该类症状,出血性休克症状大多出现的较为仓促且病情严重且易产生变化。大多情况下,物理止血及输血等抢救方法效果不明显。并且患者往往还需继续接受手术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为提高手术成功率,需根据患者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方法。在针对患者实施护理时,务必参考患者当前状态,并施以最为直接有效的护理方法,例如:对患者血容量进行快速补充,从而恢复患者血容量。在手术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重点注意患者体温和呼吸等因素,并及时与术者沟通,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在手术顺利完成后,需要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速度[1]。
本次研究过程中,本院以常规护理手段对对照组患者护理,以更加科学且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手段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护理。据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 93.3%,满意度高达 95.6%;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 80.0%,满意度仅有 82.2%,且 P 小于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该数据表明,在对出现出血性休克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提前预备好急救设备,并在手术过程中积极沟通,保证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积极施以输血等针对治疗,保证患者血容量充足,从而达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节约医院资源的目的[2]。另外,在手术过后,还应对患者病情观察处理,防止出现突发情况或处理不及时等状况,采取上述护理方式施以护理,均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3]。
综上所述,通过在手术室采取相关护理手段对患者现状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相应的术后护理手段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和治疗效果,并且术后护理还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并缓解患者内心负面情绪[4]。因此需要护士不断对自身护理水平和能力进行更新和提高,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该手段具有重大意义,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值得广泛运用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之中,并进行推广[5]。
参考文献:
[1]樊艳丽.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01):159-160.
[2]李 艳梅 .小议重 度失血性休克手 术室护理 [J].中西医结合心 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2):150.
[3] 肖 香 维 . 失 血 性 休 克 患 者 的 手 术 室 急 救 护 理 干 预 分 析 [J]. 基 层 医 学 论坛,2017,21(24):3233-3234.
[4] 官 亚 东 . 重 度 失 血 性 休 克 患 者 的 手 术 室 护 理 措 施 及 效 果 探 讨 [J]. 系 统 医学,2017,2(14):130-131+134.
[5]岳 佳 .失血性休克 病人的手术室护 理分析 [J].中西医结合心 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2):120.
论文作者:周诗于 廖文科 沈洁亚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性休克论文; 成功率论文; 手段论文; 手术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