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模式的探索论文_李怡萌

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模式的探索论文_李怡萌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071000)

摘要:在落实大学生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和学校必须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和不足,除了需要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剖析之外,还需要了解目前教育教学管理的高层次要求,立足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的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本文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为切入点,了解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实质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和管理模式,以期为推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依据。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

一、引言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教育符合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践要求,能够加强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高校老师和管理者需要了解学生在自主实践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融入主题教学环节之中,加强对学生的合理引导,充分的发挥大学教育的指导作用和价值,保证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业之后更好的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二、心理健康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心理健康所包含的内容相对比较复杂,涉及社会现象、经济现象和医学现象,不同学科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心理健康的内容进行相应的鉴定,最终所提出的结论区别较大。学术界在对心理健康进行分析和研究时明确提出,心理健康以个人的主观情绪为主题,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之中,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结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相关定义分析不难发现,心理健康主要是指个人没有心理变态和心理疾病的问题,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不同需求,拥有完善的人格并不断的挖掘个人的心理潜能。在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时,我国许多高校的老师也对定义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个性心理、自我意识心理、健康择业心理、恋爱与性心理、人际交往心理为主体,在推动人类社会实践发展的过程之中,学术界将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融入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通过这种形式来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保障学生能够拥有完善的人格。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的模式

从上文的相关分析不难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意义重大,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这一问题的产生与社会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许多大学生的成才欲望非常的强烈,但是因为个人的生活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变化以及要求,如果老师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就会产生许多的心理问题。学校以及学校需要以管理体制的革新为原则,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引导。

(一)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者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以培养优秀的社会人才为原则,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指导。另外作为教学管理和个人学习中的主体,大学生对推动学校自身的发展意义重大,学校需要以完善大学生的人格,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为切入点,了解学生在技术实践过程中的真实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大学文化及教育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充分的发挥,完善学生人格的作用和优势,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老师需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环节,明确创新的管理工作策略和理念。

首先,学校要提高认识,加强引导,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将其列入学校的整体教育规划之中,完善现有的教育工作体系,在人力、物力和资金上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比如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开设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积极的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共享,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普及化。

其次,学校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了解不同策略方式的应用要求,分析各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和发展要求,融入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最终的教学目标和原则,鼓励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提高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作用。

最后,学校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要求,更好的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关键价值。作为校园文化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氛围对学校老师和教学管理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老师需要注重不同教育学平台的合理搭建,关注各种信息化渠道的优化利用,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和手段实现常识性知识的普及教育,将各种正能量的信息融入学校校园氛围的营造之中,鼓励学生在自主实践和与老师的互动中主动地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更好的满足个人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

(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主动地接受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首先需要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时代对人才发展的要求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节,了解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认知情况。从目前来看,有一部分学生非常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无法树立一定的自信心,老师需要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鼓励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这是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老师需要关注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了解学生心理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状态,关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保证大学生能够改正个人的心态,积极的降低自身对未来的期望值,找准自己的定位。

四、结语

新形势之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模式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比较复杂,对此,学校和管理者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及手段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力落实,更好的体现该教育环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豪伟, 于成文, 刘希汉. 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模式的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12):36-38.

[2]储秀彦, 王计军, 储彦青. 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6(11):144-145.

[3]罗锐, 崔天译, 袁方政, et al.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实践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效果评估[J]. 现代教育科学, 2015(1):45-50.

[4]郭晓薇. 团体咨询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探索[J]. 科教导刊, 2010(23)

作者简介:李怡萌(1991.11-),女,河北省保定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论文作者:李怡萌

论文发表刊物:《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模式的探索论文_李怡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