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卫生职业学院 安徽宿州 234000)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355-02
“后进生”主要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学习成绩和其他各方面表现均较差的学生。在长期担任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中发现,高职的“后进生”除了指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成绩较差和/或出现思想行为问题的学生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十分消极,他们遵守纪律、言行规矩、学习也比较认真但成绩较差、不愿意参与班级活动、不善沟通、性格内向。这部分学生也应该归属为“后进生”。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后进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他们实现由“后进”到“先进”"的转化。
1.“后进生”的界定
本文所说“后进生”主要指学习成绩较差学生。已有的相关研究表明,对学习较差的后进生的认识主要持有三种观点:一是“后进生”智力基本正常;二是衡量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以“国家规定的学业的基本要求”为标准;三是认为造成学习成绩较差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个体的和环境的两大方面。因此,本文将高职院校中的“后进生”定义为:在高职院校中,智力水平基本正常,由于情绪、意志力、动机、策略等个性因素的直接影响,或者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的间接影响,而导致其实际与期望的学业成就差异较大、学习效率低下的一群学生。
2.“后进生”的心理根源
2.1 个人因素
遗传因素是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为记忆、理解、反应能力,意志力、问题解决能力、动机态度等个性品质方面。
记忆和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以及反应较为迟钝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弱,学习比较困难;易急躁、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学习耐力较差,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意志较为薄弱的学生,遇到点困难就逃避退缩,不能用顽强的毅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不会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不得当,加上基础薄弱,也许主观有学好的愿望,但常因积重难返,成绩一直停留在低位;有的不能处理好恋爱和学习之间关系问题而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也有的学生以上几种情况都没有,而只是因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动机不明,动力不足,贪玩不上进,而成为班级里的成绩垫底“差生”。
2.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可归纳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
家庭经济情况、家长知识层次和教养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均有较大影响。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往往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考虑生计问题会占据大量精力,有的学生不得不做兼职挣学费生活费而耗费大量时间,是影响学业成绩的客观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的家长知识层次不够,在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不能给孩子适当辅导,没有引导孩子建立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致使孩子没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养方式过于粗暴或放纵的家庭教育模式也是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对孩子教育简单粗暴,甚至暴力相加,根本不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更谈不上深层次的交流和关注;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急功近利,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孩子形成软弱怯懦或者逆反过激等个性特征;也有的家长打着民主的幌子对孩子的行为不闻不问,过于溺爱,形成孩子自我中心、独断专行、毫无自制力的性格。等等此类,都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学校教育因素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培养模式和教师教学方面。高职院校如果违背了“技能型、应用型”的培养目标,而像精英教育那样采取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就很可能与部分高职学生的智力类型和能力结构不相吻合,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失、需要不明、动力不足,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些教师上课时照本宣科,不懂得教学方法和教育艺术,枯燥无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抑或有些老师教学态度不端正,对学生漠不关心,动不动就冷嘲热讽,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造成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下降。
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经济的发展、物质的富足,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对于鉴别和自制力较弱的青年学生来说,有时候很难抗拒诱惑,做到静心学习。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高职院校中沉溺于手机网络游戏、小说、电影的学生比比皆是,是目前高职学生“隐形逃课”的主要形式之一。另外,就业前景暗淡,以及贪图享乐、拜金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应对措施
3.1 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3.1.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端正学习动机。在高职学生入学之初,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养职业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明白作为一名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内在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
3.1.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耐挫能力,培养坚强意志力。教育过程中,全面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状况,循循善诱,消除各种障碍。注重学生自控能力和顽强意志力的培养,完善个性品质,指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社会、家庭责任,认识到社会竞争的激烈,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标,克服畏难情绪,沉下心来,挖掘自身潜能,顽强拼搏,实现学业的不断进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扰,提高抗挫能力,掌握沟通技巧,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健全人格,在不断进步中体验成就感,提高学业成绩。
3.2 改善教育环境
3.2.1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增强鉴别能力。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鉴别能力,分清善恶,明别是非,增强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能力。进行健康的网络使用教育,有效利用互联网,使其成为学习的工具和获得知识的途径,开展有意的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多姿多彩的课余活动,转移注意力,尽可能消除学生沉迷于网络的现象。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使“后进生”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学会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学会自我管理,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3.2.2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校要紧紧围绕高职院校的教育宗旨,紧扣培养目标,针对学生特点,探索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环境,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加强学生实操能力的培训,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引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提高教学效果。
3.2.3帮助家庭困难学生提高认识,增强自信心。做好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切实为贫困生解决后顾之忧;注重贫困生的心灵关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树立远大理想,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把困难转化成动力,刻苦学习,提高学业成绩。
3.2.4加强与家长沟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密切家校沟通,了解“后进生”的成长环境,及时与家长互通信息,家校配合,寻找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齐抓共管,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目的。
4.加强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学生管理体制,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有效合理的管理。比如课上纪律、行为习惯等都应进行科学的监督和管理,避免放任自流,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确保足够的学习时间。利用好班集体舆论导向的作用,成立学习互助组,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论文作者:郭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学生论文; 后进生论文; 较差论文; 学业论文; 能力论文; 成绩论文; 因素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