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研究中的古籍整理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_文化论文

中国文化研究中的古籍整理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_文化论文

中国文化研究 古籍整理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论文,中国文化论文,古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和积累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思想文化,是中国留给人类社会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依附于一本本古籍沿续和积淀下来的。几千年来,通过这些古籍,将道德认识、政治倾向、经济观念、思想意识、文化知识渗透到平民百姓、达官仕族的思想中并凝固成行为准则的。它对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心理素质、风俗习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继承和清理这份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历史赋于我们的责任。近年来党中央把整理古籍提到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人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高度。古籍整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邓小平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都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古籍整理工作能否为创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呢?回答是肯定的。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新的道德规范正在形成。但是必须看到,由于前些年打着文化大革命旗号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的极左思潮,已经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坏。加之近年来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后,又有人对马列主义发生了怀疑。以至于“全盘西化”、“民族虚无主义”等思潮又开始泛滥起来。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道德沦丧,拜金主义等精神瘟疫在蔓延滋长。在这种严重的精神危机面前,发掘典籍文化,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重塑民族精神,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一、古籍——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教育取之不尽的资源

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使中华民族历经了荣辱兴衰的磨炼考验,正是这种磨难,使中华民族更具有凝聚力,而这个凝聚力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

每当外敌入侵,国难当头之时,中华儿女总是从历史典籍中汲取精神食粮,并将其转化为行动力量,多少仁人志士高举爱国主义大旗,抵御外来侵略。他们的言行事迹大都保存在古籍之中,成为后世抵御外侮的重要武器。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文天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闪烁着爱国主义光辉的名言警句,至今还在激励着我们。人们敬仰崇敬屈原、岳飞、林则徐,鄙视唾骂秦桧、吴三桂,正是爱国主义的表现方式。

建设国家,使国家繁荣富强是爱国主义的另一种表现方式。中国历史上,为使人们不遭水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造福一方人民。从四大发明到冶金铸造、天文历法、渔桑果麻,中国都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都都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

为了使国家富强,李悝、商鞅、王安石、谭嗣同等人进行变法改良,置个人之安危于不顾。更有无数默默无闻的劳动人民,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献出毕生精力。所谓“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

今天搞古籍整理,其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要为爱国主义服务。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应该把它们充分发掘利用起来,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比如可以把历代有关爱国主义的名言警句精选出来,汇编成《增广贤文》似的通俗小册子,介绍给年青一代,使他们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这一方面北京广东出版的《新三字经》就是很好的尝试。另外中国古代的一些科技著作,如《齐民要术》、《天工开物》、《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及《水经注》、《徐霞客游记》,历代地方志中关于祖国大好河山名胜古迹描述的古籍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把这些古籍以注释的方式介绍给读者,相信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弘扬传统文化,重塑民族精神

前文提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由于诸多原因,使许多人迷失了方向,他们丢弃了中国人传统美德,成为典型的拜金主义者。有的人见利而忘义,为一己私利不惜损害国家人民的利益,各种假冒伪劣品充斥市场,假药假酒害死人命的事件屡见于报端;有的贪污腐化,大肆挥霍浪费;有的吃喝嫖赌,纳妾养娇;有的见死不救,乘人之危;还有的忤逆不孝,虐待老人……。面对诸如此类的社会丑恶现象,许多人痛心疾首,呼吁重树道德观念。重塑道德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可以吸取的东西。

恩格斯曾经指出,封建主义道德、资产阶级道德和无产阶级道德“有共同的历史背景”,因而就有“许多共同之处”。这是因为一个阶级在进行社会革命和变革时,往往以全社会利益代表的姿态出现,因此较多地注意到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较少地考虑其特殊利益。这样就可能使自己的思想、政治和道德以普遍性的形式出现于社会。这些也就成为我们今天批判继承精神文明遗产的依据。从中国的古籍也就是传统文化中可以继承的道德修养起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义轻利的道德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学在义与利的关系上有着自己的看法。孟子说:“生吾所欲也,义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也就是当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发生矛盾时,放弃物质需要而去追求更为崇高的精神需要。基于此,儒家强调“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主张重义而轻利。这种注重精神需要和道德需要的思想对陶冶民族性格,提倡精神情操,起过重要作用。时至今日,我们只要剔除其维护封建统治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糟粕,是完全可以为现实服务的。

第二,“以廉为本”的治官之道

中国古代伦理学十分重视官吏的廉洁,要求官吏们时刻要以廉洁之德为本,廉洁奉公,并且能“养民”,给所统治的民众带来丰财。关于人不知廉耻则必无所不为,官不知廉耻天下必渐至衰亡的观点,多有论述。朱熹曾说过:“守官只要律己公廉,执事勤谨,昼夜孜孜,如临渊谷。”

对如何防止官员不廉,也提出了一些办法,即:加强对官员的道德教育,通过教育使官员有廉耻之心;加强和健全官僚制度,为廉进贪退制造社会政治环境;建立奖廉惩贪制度,给清廉奉公的官员以物质方面的奖励,达到抑贪扬廉的目的。古代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加强廉政建设是有一定启发和帮助的。古籍整理工作应该把这方面的文献资料搜集汇集起来,供决策部门参考。

第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淳朴美好的思想情感和传统美德。《论语》中有“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欲!”历代统治者也都把提倡孝道孝行作为立身教民之本,建国治邦之基。孝道除适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在广大群众中也有较深厚的社会基础。“孝”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就“孝,善事父母者”而言,与我们今天提倡子女尊重和赡养父母老人有着联系。孝所规定的子女家庭义务,首先在于生活上“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其次在于态度上是恭敬,“孝子少之事亲也,居则至其敬”。这些道德观念对调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加强家庭和睦都具有凝聚作用。对那些拒绝赡养老人,甚至殴打漫骂父母的不孝之人都有一定的约束力。封建社会的孝道孝行具有二重性。既是敬老养亲的优良道德传统,又是统治者用来维护其统治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正是这种愚孝的典型例证。当我们涤除掉“孝”的封建垢污后,它是可以为今天服务的。

第四,勤勉俭朴的精神

中国古籍中有着大量反映勤俭优良传统的文章。“一勤天下无难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都是对勤俭的提倡和肯定。古人深知节俭的人凡事较能节制,容易有廉洁之风,故而从节俭做起,培养良好的品德。司马光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要求子孙谨守勤俭之家风,才不至于败坏堕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俭为荣,以奢为耻的观念是深入人心的,今天用古人的这些言行教育人民,对反对奢侈,提供节俭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己及人”的思想也可以用来为今天服务。孔子讲:“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如果人人都能“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么“济困扶危,见义勇为”也就会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些道德观,只要摒弃其封建性,是完全可以为今天的精神文明服务的。

三、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

在古籍整理工作中,近来有人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帜,干着贩卖封建迷信糟粕的勾当,赚味良心的黑钱。这种倾向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笔者去年在省社科院大门外见一道士摆摊算卦,心想此人有多大的道行,竟敢在这里叫阵,过去一看,竟是个连“穀”(谷的繁体字)都不认识的假道士,手中拿着一本某家出版社(不排除是盗用出版社名义的非法出版物)出版的所谓《古代相命术》照本宣读,可居然还有不少人甘愿上当。

前两年市场上销售最好的古籍书是《周易》,这本充满民族智慧的古老哲学巨著,拥有如此众多的读者,应该是一件好事。但当你探明究竟时却不能不为之悲哀,相当一部分人购买此书的目的竟是为了算命。如果再到书摊上转一转,就会发现许多诸如《柳庄神相全书》、《麻衣相解汇编》、《三命通会》、《宅基风水预测》、《手相学》、《面相与人生》之类宣扬封建迷信的书籍。这些书籍对社会上的封建迷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悖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古籍整理本来是一种清贫、崇高的工作,是应该为社会文明进步服务的。绝不能允许被金钱、迷信玷污,更不能成为宣传封建糟粕的工具。政府部门要在这里显现其引导作用,对好的出版物加以扶持资助,对那些宣扬迷信的非法出版物予以坚决打击。出版部门也要严格把关,决不允许这类东西从出版界流出。古籍整理工作者更要洁身自好,恪守职业道德,不为金钱所动,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坚持正确的生活导向,多出好书,从根本上动摇愚昧、迷信的社会基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是繁重的。古籍整理工作要围绕着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努力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作品,使广大人民群众从传统文明中得到滋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标签:;  ;  ;  ;  ;  ;  

中国文化研究中的古籍整理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