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栋 江西省乐平市名口中心小学 333300
设计课堂的提问是否恰当,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好的设问是体现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途径。而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注意适度性,以求启而能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设问:
一、在引入新课处设问
学习新知识时,老师的设问要根据学生好新、好奇等心理特点,抓住时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设问要有新颖性,具有吸引力,尽量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例如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十二册有关利息的计算时,为了使学生对怎样存款获得利息的多少有进一步的认识,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我借助了这样的一道题:李佳有500元钱,打算存入银行两年,可以有两种储蓄办法:一种是存定期两年的,年利率是5.94%;另一种是先存定期一年的,年利率是5.67%,第一年到期时再把本金和利息取出来合在一起,再存定期一年。请同学们想一想,选择哪种存款办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要怎样比较?谁能正确地做出判断?学生普遍存在好胜的心理,都急于知道比较方法,当学生有了求知欲望的时候就会萌发探索兴趣,在跃跃欲试中被引入新课。在引入新课时,还要注意根据知识迁移规律,能以旧知识引新的,可在复习的基础上设问。
二、在关键处设问
设问要设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抓住了关键,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例如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P13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我紧紧抓住“先通分”这个既是重点又是关键的问题进行提问: + ,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为什么要先通分?引导学生先观察图形,再讲述算理。这样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学生普遍较好地理解了“先通分”这一关键,从而使学生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再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指导学生解答“一个专业户种了杏树80棵、杨树300棵,要使杨树占果树总棵数的 ,要种多少棵杨树”一题时,只要找出题中的不变量及其对应分率这一关键进行设问:题中的哪个量变化了?哪个量没有变?要用哪个量及其对应分率可以求出现在所种果树的总棵数?引导学生找出题中不变量(杏树的棵数不变)及其对应分率——杏树占现在果树总数的(1- ),问题也就解决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在疑难处设问
学生难以理解或者容易混淆的知识,设问要恰到好处,既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也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教师要起到点拨、启迪作用,想办法为学生搭桥铺路,从而化难为易,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例如比较质数与奇数、合数与偶数、质数与互质数这些既有联系又容易混淆的问题时,教学中我是这样设问的:(1)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对不对?为什么?(2)是互质数的两个数一定是质数,对吗?为什么?启发学生从概念上去区别,从而理解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与严格区别。
四、在求异思维处设问
在小学教学中,有些教材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通过设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变通性、独创性,以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如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求一题多解时,进行解题思路的解法的发散,我围绕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的思路及解法进行设问。例如在教第九册中的一道例题时,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460千米,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两列火车相遇。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解题时教师提问:解这道应用题可以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怎样的方程?启发学生按照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根据其中的等量关系进行推理、联想,引导学生解这道题,从总路程或某一列车行的路程、相遇时间或某一列车行的时间、速度和快车速度等几个方面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学生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了不同的方程。
五、在解题规律处设问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发现、理解和掌握规律,可在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归纳概括规律时精心设计提问。如学生学习了第十册中的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和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后,为了把这三个计算法则统一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教师作了概括性的提问:计算分数加、减法的方法步骤怎样?启发学生从计算步骤、计算方法进行讨论与概括,引导学生揭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1.分母一定要相同,不同的要先通分。2.是减法的,如果被减数是整数或者是带分数而且分数部分不够减时,一定要先从被减数的整数里拿出1或几化成假分数后再减。3.整数部分相加、减,分数部分的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4.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六、设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老师的点拨下更好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的设问时注意抓住两点:一是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要细心地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面向全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应从每个学生的思维动态中获取信息。二是要关心中差生的思维活动,除了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外,还要鼓励他们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只要中差生对自己的学习建立了自信,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主动地提出一些问题来,这是非常可贵的思维火花,也体现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论文作者:王华栋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3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8
标签:设问论文; 学生论文; 质数论文; 分母论文; 减法论文; 分数论文; 思维论文; 《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3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