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政治
试析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对华“成本强加”战略
谢 斌1,2李建京1
(1.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吉林长春130012;2.大连外国语大学韩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44)
摘 要: “成本强加”战略意在通过军事威慑、外交攻势、舆论宣传、经济制裁等多种方式增加对手政策实施的成本。近年来,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开始践行这一战略,其原因在于中美两国在“航行自由”等问题上立场对立,但又不愿使用高烈度的政策手段。尤其是中美两国实力差距的缩小,使得美国更倾向于使用“成本强加”这样低烈度的政策手段。美国的目标在于增加中国南海维权的成本,构建自己主导的地区安全秩序,并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形成掣肘。其采取了军事威慑、外交包围和舆论宣传等多种方式进行推进,但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特朗普政府有意更加突出硬实力威慑和印太范围内的战略围堵,推进在南海问题上的遏制力度。对此,中国应当通过加强与东盟国家关系、改善对外传播方式、强化地区规则构建等方式,管控与美国的海上摩擦,争取对中国有利的南海态势。
关键词: “成本强加”;“航行自由”;安全秩序;印太战略
“成本强加”战略(Cost-Imposing Strategy)是近年来美国学界出现的一项政策工具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14年由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提出的一系列对华政策报告中。2015年5月13日和15日,美国的两名中国问题专家帕特里克·克罗宁(Patrick Cronin)和葛莱仪(Bonnie Glaser)分别在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南海问题听证会上,建议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实施“成本强加”战略。美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虽未形成“成本强加”战略的明确文件,但它已多次出现在美国军方高层领导人的讲话中,两任国防部长卡特和马蒂斯,他们都在不同外交场合提及对中国南海行为施加不可承受型成本,并且在南海争端中的决策手段中一直遵循这一思路。本文试图对美国实施这一策略的动因、目标和手段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实施效果和进一步的调整方向进行评估和研判。
一、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对华“成本强加”战略的内涵与动因
外交政策中的“成本强加”指的是增加对手实施某项政策的成本,进而阻止或滞后其外交目标的实现。“成本强加”一直是国际舞台上相互竞争的大国惯用的策略,许多国家都有意识地采取这一策略,在和平时期将成本强加于竞争对手,以进一步实现他们的目标。例如,从1898年到1914年,英国实施的海军现代化计划,其目的之一就是给德国造成相当大的竞争压力。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战略中,也有许多“成本强加”的内容,如20世纪70年代的空地一体战计划、20世纪80年代的隐身战斗机计划和“星球大战”计划等。“成本强加”战略一般是为了达到有限的目标,旨在改变竞争对手的决策逻辑,从而改变其战略行为,而非寻求打倒敌人。“成本强加”战略可以而且往往确实涉及使用军事资产,但重点是使用潜在的武力威慑或胁迫,而不是击败竞争对手。
“成本强加”战略的目的在于,试图让对手相信,持续竞争或冲突的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却步,和解是一个更具吸引力的选择。这一战略试图劝阻或阻止竞争对手采取破坏性或威胁性的行动,让竞争对手相信他们的成本太高、无效或会适得其反。同时,这种战略也可以寻求引导竞争对手从事对自己无害或无用的活动〔1〕。在南海问题上,美国所谓的“成本强加”指的是,“一方面要避免与中国爆发直接的、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一方面必须通过外交、政治、军事威慑、法律、舆论战等综合性的政策手段,增加中国推进南海政策的成本,让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既难看又难受',使中国承受周边关系紧张、国家声誉受损等方面的政策代价,从而尽可能地抵消和否定中国在南海争端中的政策收益。”〔2〕
在南海问题上,自奥巴马政府开始,美国就开始利用自身的军事实力、同盟优势和舆论优势,不断增加中国管控南海问题的成本。美国海军持续实施“航行自由”行动,使得南海问题不断升级;不断支持有关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制造麻烦,怂恿菲律宾阿基诺政权炮制了所谓的“南海仲裁案”;利用话语霸权将中国描绘为破坏南海现状、促使地区冲突军事化、威胁区域稳定、削弱国际秩序与规则、违反与东盟现存协议的始作俑者,对中国的南海政策横加指责。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12月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2018年国情咨文》中明确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和修正主义国家,美国军舰在南海所谓“航行自由”行动也表现出规律化、便捷化、密集化的特点。按照美国的南海“航行自由”行动计划表,太平洋司令部(已改名为印太司令部)将保持每月两到三次的执行密度,在南海打压中国的意志更加凸显,活动实施的节奏日益紧凑。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已先后十余次派遣军舰或轰炸机实施南海巡航,且全部驶入岛礁12海里范围内,持续彰显对中国南海维权行为的抵制姿态。相比奥巴马时期,“航行自由”行动进一步升级。可以看出,中美于南海的战略博弈从未停歇,并存在再次进入高潮期的可能,美国的“成本强加”战略也会继续使用。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对华实施“成本强加”战略的根源在于中美两国崛起国与霸权国的结构性矛盾,但这一结构性矛盾受制于中美核大国的身份和密切的经济相互依赖,又使得两国都不以战争作为政策选项。中美两国崛起国与霸权国的矛盾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凸显,并在随后数年中随着两国实力对比的持续缩小而不断激化。2017年中国GDP约为美国的63%,达到美国维霸的战略警戒线。与此同时,中国与美国在军事领域的差距继续缩小,在以隐身战斗机、重型运输机、航空母舰为代表的军事装备上,中国连续取得突破性进展。另外,在以“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亚投行等为代表的国际经济、金融合作的规则制定权方面,中国也对美国的制度霸权产生了挑战。这些都使得中美两国间的竞争性更加明显,南海问题的激化就是这种竞争性的集中体现。
3)课后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比如采用表格的形式将各种单相整流电路的电路拓扑、控制角的移相范围、输出电压和电流的计算公式等一一列出,并提交到平台上;并完成课后自测,进一步将知识内化。此外,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结合教师提供的仿真模型,通过改变电路和参数,对单相半控及不同负载等进行仿真实验研究,获得拓展提高的机会。
中美两国在南海航行自由问题上立场对立,是美国对华采取“成本强加”、遏制中国的直接原因。美国官方对航行自由做出的界定是,“将符合利益均衡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行使和维护海洋的权利,自由和使用”① 美国国防部:Freedom of Navigation(FON)Program,2017:1. 。美国认为,中国在南海的一系列主张会对其定义的“航行自由”产生威胁,更对其区域主导权产生挑战,因此频频对中国的维权行为进行针锋相对的行动。而且,美国认为,美军舰无须通过沿海国12海里领海范围,不需要得到当事国批准(中美两国在此问题上存在着国内法的分歧)。中国则认为,美国军舰进入自己12海里领海海域,是对自身主权的挑衅,美国在南海频频制造事端更是故意扰乱相关国家和平解决问题的努力。而且,美国认为中国的“断续线”主张将会使几乎整个南海成为中国的内海,对中国企图以“断续线”为基点划设专属经济区和航空识别区的可能充满警惕。美国称其“航行自由”行动“旨在挑战中方对专属经济区上空的管辖权,以及中国试图在防空识别区限制飞行的做法”〔3〕。因此,美国在近年来将其“航行自由行动”常态化,军机、军舰不断对我南海岛礁实施抵近侦察,闯入我12海里领海范围内。对于美国这些行为,中国则采取了外交抗议、武力驱逐等强硬姿态,中美在航行自由问题上出现严重对立。
中国南海维权意志的增强和美国对此的解读,又进一步加剧了中美的摩擦,促使美国采取措施增加中国维权的成本。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4〕2018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8.34万亿元,同比增长6.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3%〔5〕。海洋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海疆行政管辖权力的强化。中国不仅设立了三沙市,还加强了对东海、南海的公务巡航和主权宣示。与此同时,“中国不同利益的客观重要性已经发生了变化,不能再按照过去的利益排序规划外交政策。”〔6〕中国外交也开始转型,开始更加积极、主动的维权行动。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逐渐改变了过度自我克制的政策,由维稳转向积极维权。针对部分国家长期侵占岛礁的行为,中国利用强大的工程建设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强了对南海岛礁的控制权。然而,美国对中国南海维权意图的判断则是——中国有意更改原有东亚国际秩序安排,将南海变成中国之内海,对美国的海权及航行飞越自由有可能造成威胁。中国在南海区域已对美国海权造成一定威胁,美国须动用软硬实力予以遏制。对此美国应对方式即囊括军事、经济、外交、舆论、国际规则等手段在内的“成本强加”,使中国海洋维权承受高昂成本。
从图3和表1可以看出,随着加热速率的增大,Δt1、Δt2、Δt3均减小,但 T0、Tm与 Mm均增大,这表明加热速率的增大会使CaCO3的分解速率加快和分解温度升高,使CaCO3分解在时间尺度上提前,在温度尺度上滞后,这与GALAN等[18]在TGA实验中的发现一致,加热速率的增大可能导致反应温度的滞后,从而CaCO3热分解的温度范围变宽,分解温度的升高。
威尼托有着令爱酒之人为之着迷的意大利最贵葡萄酒之一——阿玛罗尼(Amarone della Valpolicella),还有意大利最知名的起泡酒——普塞克(Prosecco)。两种性质与口感截然不同的葡萄酒和谐共存,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口味,相信当你来到这里,便难以自拔。
二、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对华“成本强加”战略的目标与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美国的“成本强加”战略采取了多种推进手段,首先就是强化了军事上的威慑力,加强在南海区域的军力部署。早在2015年,美国《亚太海洋战略报告》即做出部署,未来几年,“美国将部署F-22、B-52、B-2等先进战机,采购395架F-35,24架E-2D鹰眼舰载早期预警机,斥资99亿美元采购47架P-8A“海神”反潜巡逻机,并研发MQ-4C“海上信使”无人侦察机,其中亚太区域部署将占据绝大比例”。① 美国国防部:ASIA-PACIFIC MARITIME SECURITY STRATEGY,2015:20.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继续加大亚太军事投入。2017年5月,特朗普批准了最早由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提出、后由美国国防部采用的“亚太稳定计划”,计划在今后五年内每年对亚太地区额外投入15亿美元的预算。同时,美国继续加强地区盟友与伙伴的关系,以形成联合威慑的局面。2017年初,美国首次在日本部署了10架F-35B战斗机,5架E20预警机。特朗普在2017年5月邀请越南总理访美,向越南转送多艘巡逻艇,强化了与越南民用海事机构的合作。美国还与盟友及伙伴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持续的海上演习和侦察飞行。特别是与盟友定期开展海军行动,“旨在维护在中国目前正在建造的人工岛附近海域和空域的航行和飞越自由,防止中国对海洋空间提出过度要求或威胁地区海军力量”〔13〕。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尽力避免直接与中国海军军舰发生正面冲突,美国海军也尽量避免直接与中国准军事执法机构的船只和渔船的对抗,减少爆发冲突的风险和东南亚国家对于卷入中美冲突的恐惧。
在南海地区的安全秩序方面,随着菲律宾的政权更迭和特朗普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南海地区的安全架构并没有完全按照美国的设想来推进。杜特尔特当选菲律宾总统后,其在对华、对美政策上发生了巨大的调整,中菲在南海问题上的对话与和解取得巨大进展,美国则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抓手。而特朗普政府虽然提出了新的印太战略,但与奥巴马政府相比,对东南亚的重视程度明显下降。而且,特朗普政府偏向于孤立、保守的外交政策,严重削弱了其在盟友及伙伴国家中的威信,从而使其所主张的“基于规则的秩序”进展缓慢。而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地区基本实现了稳步推进。2018年中国与东盟贸易增长11.2%,贸易额达到5725亿美元,继续保持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但增速超过了中国对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7.9%)和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5.7%)的贸易〔20〕。可以看出,南海问题虽然时有波动,但东盟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点区域并没有受到这一问题的干扰。
其次,“成本强加”战略要构建一个美国主导的地区安全秩序。特朗普政府抛出了“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的概念,多次强调印度—太平洋地区经济增长的基本前提是印太地区对法治和基本国际准则的遵守。美国强调,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准则对于各国确保自身的安全,保持海上通道畅通,以及对自然灾害作出快速反应等问题至关重要,并明确提出,国际海洋法法庭常设仲裁法庭对中国南海的2016年裁决仍对双方具有约束力〔9〕。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沃尔特·道格拉斯(Walter Douglas)表示,美国不会畏缩而不回应中国对基于规则的秩序的挑战以及对邻国的任何欺凌行为,美国注重加强联盟,深化该地区的经济和安全关系,并形成伙伴关系网络,以促进该地区的自由、开放和基于规则的框架。他还特意强调了与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合作,其目标就是促进和维护基于规则的秩序〔10〕。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的报告则更加明确地指出,“成本强加”战略就是要与志同道合的东盟国家伙伴进行合作;与地区盟友和安全伙伴(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和印度)进行多边合作;并与区域国家进行双边合作。通过联合军演、共同侦查等间接方式保持海军和空军的持续存在,以阻止中国对越南、菲律宾和其他地区国家使用恐吓手段〔11〕。在此基础上,美国希望继续扮演在南海问题上“仲裁者”的角色,拉拢盟国、扩大影响,构建其主导的、基于美国规则的南海安全秩序。
“成本强加”战略对中国南海维权过程造成些许困扰,但以中国维权成效来评定,美国这一战略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南海维权问题上,中国继续保持稳妥有序的发展态势。中国坚持维稳基础上维权的模式,避免事态升级,动用海洋执法力量,在强力警告后采取非致命手段劝阻对方,巩固南海维权态势。中国逐步在南沙群岛七大岛礁和西沙群岛三大岛礁开展陆域填海作业,部署雷达、修建停机坪、机库和跑道等军用设施以及建筑物、灯塔、港口码头等民用设施。仅2017年,“中国在南海岛礁新建设施达到29万平方米,包括地下储存区域、行政建筑和大型雷达等重要设施”〔18〕。在岛礁使用上,中国突出其服务型、环保型特征,使得岛礁建设“对保护和改善岛礁生态环境,稳固海岛形态起到重要作用”〔19〕,对外界增信释疑,反击不良舆论。
牛皮糖站在小卖部柜台前,指手划脚要一包简装红菊烟,忽听到后面的餐馆里吵吵闹闹。蹑手蹑脚过去,看到了村长,他陪着一帮人在那里喝酒。村长看到了牛皮糖,目光没有停留就闪过去,脸红脖子粗的和旁边的人划拳。好像他牛皮糖是个讨饭的。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对我国实施“成本强加”战略的直接目标在于以多边和单边方式加深介入南海问题,综合运用军事、外交、法律、舆论等多种手段对我国施压,增大我国南海维权成本,改变我国对南海维权行动的成本与收益评估,迫使我国屈服,接受美国主导的地区安全秩序〔8〕。而从长远来看,这一战略作为美国对华大战略的一部分,必然着眼于增加中国崛起的难度,具体表现就是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上对我国形成掣肘。
其次,美国的“成本强加”战略在外交上强化对华南海包围圈,积极发挥由点到线、由线到圈串联作用。第一,美国加强同菲越当事国的伙伴关系。美菲在《防务合作协定》基础上,不定期开启海上联合军演,提升菲防务感知能力,强化海上联合作战能力。美越关系则得到历史性改善,多次在互动中影射中国海上维权行动。第二,美国加强与日本的协作,共同推进南海问题“东盟化”进程。美国与日本不仅在各自同东盟的“10+1”峰会上讨论南海议题,还推动其在东盟地区论坛与东盟峰会等国际场合讨论南海议题〔14〕。第三,美日澳印四国就南海问题举行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打造围堵南海的菱形包围圈。2017年11月,在越南岘港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美国与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外交部门的官员举行了一场会议。美国国务院称,四国官员探讨了实现共同目标和应对共同挑战的途径,包括:维护印度—太平洋地区基于规则的秩序,航行和飞越自由,尊重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等。四方伙伴致力于深化建立在共同民主价值观和原则基础上的合作,继续讨论进一步加强印太地区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15〕。
最后,美国的“成本强加”战略强调开展“信息战”,积极在舆论上强化抹黑与攻击中国。美国通过持续向中国施加舆论压力,要求中国提高在南海活动的透明度,宣称要使中国的行动符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与“自我克制”等地区准则。美国积极鼓励媒体、学者、安全专家、官员等就南海问题进行有倾向性的报道、宣传、研究和表态,通过预先设置议题、刻意捏词造句,将中国的南海维权行为污名化。在威胁航行自由问题上,美国许多智库极力烘托官方疑虑表态,“中国海军正在突破被其视为军事包围的第二岛链,中国的导弹和驱逐舰已经能够在美国军舰驶入其领海时将其击落,这威胁了美国“全球网络”所倚仗的海洋自由”〔16〕。还有智库报告建议美国国防部在每年的《中国军力报告》中专门增加中国在南海活动的内容,建议太平洋司令部向参众两院军事委员会作态势报告时增加中国在南海行动的内容,建议美国官员在东南亚参加官方或半官方多边论坛时,详细介绍中国在南海活动的资料,建议美国国防部和国务院应向美国智库提供资金和其他帮助,以研究中国在南海的活动等等〔17〕。
中美实力差距的缩小使得美国不得不倾向于使用“成本强加”的方式来遏制中国,而不是采取强力压制的传统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成本强加”是美国面临实力与意愿失衡的“实效困境”后所采取的无奈之举。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中国与美国的实力对比差距开始明显缩小。不仅是经济领域,军事和科技领域中国的赶超速度令美国产生了严重的战略忧虑。在海军方面,中国航空母舰、大型驱逐舰、综合补给舰等战略舰艇的相继服役和数量的急速增加,使得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海军优势受到挑战。2015年—2017年,中国海军新下水舰艇吨位已经超过美国。2018年,中国海军新下水海军舰艇吨位达到20万吨,占全球新下水舰艇总吨位的40%〔7〕。中国海洋行政执法能力也显著增强,调整、优化了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强化了海洋行政执法队伍,扩充了万吨级海警船。中国还利用强大的工程建设能力和在南海的地缘便利条件,对南沙岛礁高密度地实施陆域吹填工程。鉴于全球战略布局的整体性和区域防御的权位比重,美国将高精尖武器布局南海的比例受到极大牵制。客观上,美国在南海并没有受到任何航行自由的挑战,其自然没有充分的理由在本区域投入更多的军事资源,在南海海域的军事力量并不对中国形成优势。况且,美国并没有有效手段阻止中国的岛礁建设行动,也无法针对中国海警的南海巡航采取军事行动。因此,美国只能采取“成本强加”的方式,通过渗透式、间接式博弈达到目标,以低烈度、低成本代价换取多元收益,凸显其中的高性价比优势,其措施就包括不断闯入中国岛礁近海,实施“航行自由”行动,抵制并干扰中国陆域填海作业。
本次水利普查划分为4个阶段:①前期准备阶段:开展普查方案设计、试点、培训和宣传动员工作。②清查登记阶段:开展清查登记、台账建设和现场调查等工作。③填表上报阶段:开展填表上报、数据处理、审核验收等工作。④汇总发布阶段:开展普查成果验收、汇总发布和资料开发等工作。
三、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成本强加”战略的评估与展望
最后,“成本强加”战略要干扰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东南亚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首先经过的地区,也是南海问题主要当事国所在的地区。南海争端作为干扰中国—东盟外交关系的敏感问题,东盟与中国的合作意愿和其自身的政策环境影响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在战略层面,中国的确处在两难困境中,中国恢复南海历史性权利的诉求和推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中存在一定的内在张力。”〔12〕美国利用自身实力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干预南海局势,借助中国南海维权模式的转变与东盟国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忌惮心理,炒作中国正试图突破和平发展模式,渲染中国威胁论,使各国对中国形成“两面三刀、言而无信、国强必霸”的嫌隙与担忧,攻击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掠夺性”经济开发,违反国际规则和规范、侵害东道国主权,消解中国的良好信誉形象,希望东盟国家排斥中国,从而影响中国“一带一路”合作的顺畅与稳定。
首先,“成本强加”战略要增大中国南海维权的成本。美国公开否认中国在南海建设人工岛礁的法律地位,通过国际舆论塑造中国破坏国际规则的形象,借此迫使中国接受“造岛无效”的现实,从而不再进行下一步的人工岛礁建设。同时,美国借助舆论恶炒中国在南海岛礁的军事部署,指责中国在将南海问题军事化,并以舆论的攻击力迫使中国“避嫌”,胁迫中国只能进行非军事化操作。美国一些学者和智库也频频发表媒体评论和研究报告(而非严谨的学术论文),炒作中国通过经济实力对东南亚国家进行“胁迫”,通过渔船武装化(海上民兵)驱逐在南海作业的他国渔船,以大吨位的公务船“欺压”其他国家的执法船只等等。总而言之,这些声音努力将中国塑造成以大欺小的地区霸权主义力量,削弱中国南海政策的效果,而将美国形容为维护南海自由、正义的“卫道士”,从而为其介入南海增加合法性与合理性。
尽管“成本强加”战略在实施效用上未能达到预期,但综合中美在南海海权博弈加剧的国际背景、特朗普之南海问题政策表态及“成本强加”策略本身的性价比优势,可以预见特朗普在此项议题上仍继续实施“成本强加”。特朗普在2017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将中国和俄罗斯一起界定为修正主义国家,并将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威胁从恐怖主义改变为大国竞争。而美国确保南海通道的控制权,遏制中国向海洋迈进的战略意图也没有发生变化。美国明确称,“反对不被国际法接受的再军事化人工岛礁以及强制执行过度领海主张的行为”〔21〕。2017年,特朗普政府在南海地区开展了多达4次的“航行自由”行动,在2018年又开展了5次类似活动。而且,在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军开展“航行自由”行动是“一事一请”的方式进行的,特朗普则是一次性批准一年的行动。
特朗普表现出明显的重军事轻外交的施政风格,其一上台即致力于增加国防预算和进行武器升级。因此,美国的“成本强加”战略在手段运用上也会更加重军事轻外交,突出硬实力的威慑。2018财年,美国国防预算达到7000亿美元,增幅超过10%。其中,仅仅关于海陆空装备优先补充的资金缺口即320亿美元,其中美国空军107亿,海军55亿,陆军127亿〔22〕。2019财年,美国国防预算则又增长了2.6%,达到了7163亿美元〔23〕。同时,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还要求美国国防部定期提供中国在南海的一切重大行动信息,不得邀请中国军队参加“环太军演”或为此提供便利,除非“中国停止在南海的所有填海造陆行动,移除所有相关岛礁上的武器,并持续推动该地区的和平稳定达4年以上”〔24〕。
在区域布局上,印太替代了亚太,在南海问题上更加侧重通过多边安全机制向中国施压。特朗普上台后,提出了印太战略的概念,加强了与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合作。印太战略引导下的美日澳印多边合作机制逐步向多边交叉式整合,四国在染指处于印太核心区域和大国交汇点的南海及抑制中国和平发展方面具有共同利益,企图构建针对中国的“亚太小北约”。2018年12月,美国国防部负责东亚安全事务的助理部长薛瑞福(Randy Schriver)表示,如果其他伙伴和盟友也能加入美军的行列,就能向中国施加更大压力。即便不能一起实施“航行自由行动”,那么一起巡航、一起在那里展示军事存在也会有帮助〔25〕。由此可见,未来美国“成本强加”战略将更加注重多边、网状式的联盟布局,共同对华形成战略压力。
水中自救与水上救助能力是使学生安全成长并全面发展的重要培养手段,以核心素养观之,游泳自救与水上救助能力具有三维目标的立体结构。其外在表现为十字漂、水母漂、踩水、着装游泳、潜泳、游泳技能、人工呼吸、安全运送等游泳安全能力;其内核结构则是学生沉着冷静处理危机情况的自主能力与生命安全意识,强调如何有效地管理情绪、保持体力、思考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从而摆脱险境;其中间联系层则是良好的沟通机制和社会参与,强调学生处理好自救和救助他人的关系,成为具有安全意识和社会担当的人。
在策略指向上,美国或将强化“成本强加”的战略清晰度,以降低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成本强加”战略的要旨是在维持不确定性的和平背景下,追求有限的目标。这一战略以武力威慑和强硬施压为手段,但不寻求和对手直接发生冲突。这就意味着,“成本强加”必须在低烈度风险中实施〔26〕。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如果不能把握好武力威慑和高压手段的边界,反而会促使对手国进行升级的军事行动,从而导致局势的恶化甚至是失控〔27〕。而避免中美军事冲突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何况在南海地区美国对中国并不存在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因此,美国极有可能会进一步明确在南海地区的战略清晰度,加强与中国的战略沟通,尤其是军事热线的沟通,避免出现擦枪走火,降低海上冲突的发生。
面对美国的“成本强加”战略,中国应当最大限度地规避成本陷阱,通过加强与东盟国家关系、强化对外传播战略、积极参与国际规则设计等方式,提高在南海问题上战略应对能力。在对东盟国家关系方面,积极落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强化公共产品供给,争取获得南海周边国家的合作与支持。稳步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彰显和平的姿态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使美国的介入转为被动。在对外传播方面,继续加强对南海问题的研究与推广力度,包括与国外智库的学术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媒体的宣传力度、提高其宣传效果,改善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国际形象。在国际规则设计方面,需要增强议程设置能力与意识,通过创建对话平台、设置议题方案等方式,更多地发出“中国声音”,逐步积累战略主动,积极输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强化中国国际影响力,影响或主导地区海上安全机制的形成。此外,鉴于特朗普政府并没有将南海问题视为其核心利益,“成本强加”战略也着眼于低烈度的竞争,我国应当保持充分的战略耐心,与美国共同推进海空行为准则的磋商,落实好《海上意外相遇规则》,争取到一段时间的战略机遇期,巩固我国在南海的军事力量和海洋执法力量,稳步实现中美在南海和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的力量对比转换。
证明 对任意A∈csX,即A为X的可数既约闭集,由f连续,clYf(A)为Y的可数既约闭集,又Y为可数sober空间,存在唯一y∈Y使得clYf(A)=clY(y),令ξ(A)=y,于是clYf(A)=clY{ξ(A)},以下说明这样得到的映射ξ:csX→Y满足条件。
参考文献
〔1〕Thomas G.Mahnken,Cost-Imposing Strategies:A Brief Primer〔M〕.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2014.6.
〔2〕赵明昊.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对华制衡的政策动向〔J〕.现代国际关系,2016(1):32.
〔3〕韦强,赵书文.美国 2015 年航行自由报告评析〔J〕.国际研究参考,2016(8):31.
〔4〕王元.十八大之海洋强国战略〔EB/OL〕.http://www.ecorr.org/elec/2016-09-13/3013.html.2017.09.13.
〔5〕2018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8.3万亿元 同比增长6.7%〔EB/OL〕.http://www.chinanews.com/cj/2019/04-11/8806129.shtml.2019.04.11.
〔6〕阎学通.外交转型、利益排序与大国崛起〔J〕.战略决策研究,2017(3):5.
〔7〕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y-Chinese Warships〔EB/OL〕.https://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ary/world/china/navy.htm.2019.04.07.
〔8〕警惕美学者提出的对华“强加成本战略”〔EB/OL〕.http://www.81.cn/jkhc/2015-11/13/content_6767524.htm.2018.11.07.
〔9〕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Indo-Pacific Region〔EB/OL〕.https://www.state.gov/p/sca/rls/rmks/2018/277742.htm.2019.04.07.
〔10〕New Zealand,the United States,and the Indo-Pacific〔EB/OL〕.https://www.state.gov/p/eap/rls/rm/2018/03/279557.htm.2019.04.07.
〔11〕Carlyle A.Thayer,Indirect Cost Imposition Strateg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U.S.Leadership and ASEAN Centrality〔M〕.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2015.8.
〔12〕叶海林.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策略调整和行动效果评析〔J〕.战略决策研究,2016(5):25.
〔13〕Carlyle A.Thayer,Indirect Cost Imposition Strateg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U.S.Leadership and ASEAN Centrality〔M〕.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2015.9.
〔14〕张明亮.“东盟化”南海议题——进程、动力与前景〔J〕.南海问题研究,2016(1):7.
〔15〕Australia-India-Japan-U.S.Consultations on the Indo-Pacific〔EB/OL〕.https://www.state.gov/r/pa/prs/ps/2017/11/275464.htm.2019.04.11.
〔16〕Andrew Sheare.Australia-Japan-U.S.Maritime Cooperation〔M〕.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2016.
〔17〕Carlyle A.Thayer,Indirect Cost Imposition Strateg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U.S.Leadership and ASEAN Centrality〔M〕.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2015.10.
〔18〕官媒:中国南海岛礁面积明显扩大新增29万平米设施〔EB/OL〕.http://news.ifeng.com/a/20171225/54512899_0.shtml.2018.12.28.
〔19〕2017年中国南海岛礁大变样〔EB/OL〕.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2-22/doc-ifypxrpp3309079.shtml.2019.1.10.
〔20〕新闻办就2018年全年进出口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1/14/content_5357666.htm#1.2019.04.02.
〔21〕美日防长香格里拉对话会大谈南海、台湾中国外交部回击〔EB/OL〕.http://www.guancha.cn/global-news/2017_06_04_411562.shtml.2018.12.02.
〔22〕Pat Towell,Lynn M.Williams.FY2018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R〕.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2017.
〔23〕美国新国防预算案凸显“美军更大更强”倾向〔EB/OL〕.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8-08/04/c_129926352.htm.2018.12.01.
〔24〕Text-H.R.5515-115th Congress(2017-2018):John S.McCain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2019,〔EB/OL〕.https://www.congress.gov/bill/115th-congress/house-bill/5515/text#toc-HC09A83521C1E4642B99A1F15EDEB54AF.2018.12.02.
〔25〕Pentagon urges allies to step up South China Sea patrols〔EB/OL〕.https://www.theaustralian.com.au/national-affairs/defence/pentagon-urges-allies-to-step-up-south-china-sea-patrols/news-story/6aa8e2b8bbdaec21abe1e9931930df5b.2018.12.02.
〔26〕Patrick M.Cronin,Alexander Sullivan.Preserving the Rules:Countering Coercion in Maritime Asia〔R〕.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2015.
〔27〕Joel Wuthnow.Beyond Imposing Costs:Recalibrating U.S.Strategy in the South China Sea〔R〕.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2017.
On the US Cost Imposition Strateg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XIE Bin1,2 LI Jianjing1
(1.School of Administration,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2.Korean School,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Dalian 116044,China )
Abstract: The Cost Imposition strategy aims to increase the implementation cost of a rival country's policies by way of military deterrence,diplomatic offensive,guidance of public opinion and economic sanction.The reasons for a recent adoption of this strategy by the U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lie in the opposi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in the issue of Freedom of Navigation,and the US government's reluctance to take strong measures.As the power ga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narrows,there is an increasing tendency for the US to employ mild strategies like“Cost Imposition”to increase China's cost of safeguarding the South China Sea,construct a US-led regional security order,and constra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Belt and Road”initiative.In the past,measures such as military deterrence,diplomatic encircling and aggressive propaganda were employed,but they have failed to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Therefore,Trump intends to enhance its deterrence to China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by highlighting the US hard power and promoting its India-Pacific strategy.In reaction to this,China must handle the maritime conflicts by strengthening ties with ASEAN countries,improving its external publicity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nal rules,so as to gain a favorable position in the issue.
Key Words: “Cost Imposition”;“Freedom of Navigation”;security order;India-Pacific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 D8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3291(2019)03-0151-08
收稿日期: 2018-12-16
作者简介:
谢 斌,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博士研究生,大连外国语大学韩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东北亚国际关系。
李建京,男,河北衡水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东北亚国际关系。
基金项目: 2016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地缘政治环境及地缘战略研究”(16JZD027)
【责任编辑 孙 琰】
标签:“成本强加”论文; “航行自由”论文; 安全秩序论文; 印太战略论文;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论文; 大连外国语大学韩国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