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分析论文_张美玲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分析论文_张美玲

张美玲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医院急诊药房 江苏 淮安 223200)

【摘要】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用药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5年3月间42例应用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的药物类型、年龄、累及器官/系统的分布及具体的临床表现。结果:在引起不良反应的他汀类药物中,辛伐他汀所占比例最高,为59.5%,其次为阿伐他汀和氟伐他汀。42例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患者中,≥60岁年龄段患者所占的比例最大,为35.7%。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神经肌肉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泌尿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其中神经肌肉系统损害所占比例最高,占40.5%。结论:他汀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类型较多,临床应合理掌握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加强用药监测,以保证用药安全。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135-02

他汀类药物目前在临床的应用较为广泛,其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具有较好的效果,近年研究还发现他汀类药物具有许多非调脂作用,如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抗血栓、改善心肌重构等多效性作用[1]。他汀类药物的种类较多,随着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关于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并引起了临床的广泛重视,为进一步保证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用药安全,本文将分析他汀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并探讨合理用药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2月~2015年3月间42例应用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ADR)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药品ADR监测中心制定的药品ADR判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3~86岁,平均年龄(42.2±2.7)岁。

1.2 研究方法

将本组42例应用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的使用药物类型、年龄、累及器官/系统的分布及临床表现等信息录入EXCELL表格,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他汀类药物类型

如表1所示,在引起不良反应的他汀类药物中,辛伐他汀所占比例最高,为59.5%,其次为阿伐他汀和氟伐他汀。

表1 所致不良反应的他汀类药物类型

他汀类药物类型例 数构成比(%)

辛伐他汀2559.5

阿伐他汀1228.6

氟伐他汀 511.9

2.2 年龄分布

42例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患者中,≥60岁年龄段患者所占的比例最大,为35.7%,见表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累及器官/系统分布及临床表现

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神经肌肉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泌尿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其中神经肌肉系统损害所占比例最高,占40.5%,具体临床表现见表3。

表2 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分布

年 龄(岁)例 数构成比(%)

20~29 3 7.1

30~39 4 9.5

40~49 921.4

50~591126.2

≥601535.7

表3 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分布及临床表现

累及器官/系统例数构成比(%)临床表现

神经肌肉系统1740.5抽搐、头痛、肌肉疼痛、肌肉无力、横纹肌溶解

消化系统1023.8食欲下降、腹泻、肝功能损害、转氨酶升高

皮肤及附件 716.7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

泌尿系统 511.9排尿困难、尿频、尿少、肾功能损害

心血管系统 3 7.1心悸、血管神经性水肿

3.讨论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其对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具有较好的竞争作用,血清和组织细胞内胆固醇浓度降低,提高浓度依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减少极低密度脂蛋白生成,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重要的一线药物[2-3]。他汀类药物本身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随着药物使用剂量的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增加[4],因此临床医务工作者应予以重视。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引起不良反应的他汀类药物中,辛伐他汀所占比例最高,这与喻佑翠[5]的报道一致,这可能是由于辛伐他汀在国内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且价格较低有关。此外,本研究还发现≥60岁年龄段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这可能是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和肝肾功能低下,且多合并各种基础型疾病有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会受到影响。在他汀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中神经肌肉系统症状所占比例较高,其中横纹肌溶解症是他汀类药物引起严重肌肉组织损伤,早期症状较轻,且无特异性,包括乏力、全身不适等[6]。在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中以肝损害最为常见,这主要是因为他汀类药物主要经肝脏代谢,肝损害的严重程度与他汀类药物的品种和剂量有关。而皮肤及附件损害是他汀类药最 常见的不良反应,多为变态反应所致。

为进一步降低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医务人员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应严格掌握使用剂量,许多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药物剂量应为达标的最小剂量,从小剂量开始应用,在用药一段时间后观察患者无不适症状则根据具体情况酌情追加剂量[7]。此外,还要结合患者的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了解患者的病史及用药史,对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加强病情观察,尤其是老年患者,并进行随访,一旦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停药,并给予相应的处理,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赵丹.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作用概述[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21(1):41-42.

[2]桂莹晶,汤圣兴.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4,35(3):130-133.

[3]朱喜芝.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J].中现代药物应用,2014,8(1):157-158.

[4]苏祝良.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不良反应临床探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35(3):64-65.

[5]喻佑翠,张友娥.36例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3):147-148.

[6]温冬华.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J].医药导报,2013,32(6):818-820.

[7]王芳修.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12):818-820.

论文作者:张美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5

标签:;  ;  ;  ;  ;  ;  ;  ;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分析论文_张美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